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交异性桥面板

正交异性桥面板

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092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民营科技、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钢结构桥梁论坛、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分会、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年高速铁路特殊结构桥梁设计技术研讨会等;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相关文献由30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文清、祝志文、刘晓光等。

正交异性桥面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0926 占比:99.94%

总计:181028篇

正交异性桥面板—发文趋势图

正交异性桥面板

-研究学者

  • 吴文清
  • 祝志文
  • 刘晓光
  • 李传习
  • 王超
  • 陈卓异
  • 刘玉龙
  • 单成林
  • 吴巨峰
  • 文鹏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爱纯; 张慧
    • 摘要: 研究不同加劲肋形式对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某大桥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局部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加载,对比波形、梯形和U形三种不同截面形状的闭口加劲肋对正交异性桥面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形正交异性桥面板相比于U形和梯形正交异性桥面板来说可以显著的增强其局部力学性能,提高局部车轮荷载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能力。
    • 王超; 周卓升; 贺伟诚; 杨青祥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通量的急剧增长,超载现象时有发生,传统路面式动态称重系统需要开挖路面,影响交通。研究了一种基于正交异性桥面板应力监测数据的车辆荷载识别技术。通过在正交异性桥面板顶板U肋下缘布设应变计,采集车辆通过时的应力响应。首先利用同一U肋不同截面测点应力响应间的互相关函数来估计车速,针对车辆作用下同一截面下不同测点的应力响应面积的变化,提出了余弦相似度这一指标实现车辆横向定位,最后通过比较实测应力响应面积与标定荷载作用下响应面积来实现未知车辆荷载的识别。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抗噪性。最后设计了一个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理论。数值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识别车辆荷载,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所提标定间距可以为工程结构提供具有实操性的指导。提出的方法不损伤桥面,不影响交通,经济性较好。
    • 郭增伟; 徐华; 贺煊博
    • 摘要: 在分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特点的基础上,将轮载影响范围内的桥面板简化为弹性支撑的平面框架,建立了正交异性钢桥面轮载横向效应的解析分析模型,推导了纵肋弹性支撑刚度和车轮荷载集度等效计算方法,提出了桥面板与U肋交接位置处横向弯曲应力的解析公式,讨论并明确了影响桥面板横向弯曲应力峰值的关键敏感影响因素,并以某钢箱梁为例证明了本文算法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本文方法计算得到桥面板与U肋相交位置的横向应力值与有限元结果相差不超过10%,证实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也为正交异性钢桥面的初步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横向轮载应力随U肋厚度和高度增加而增大,但随顶板厚度和横隔板间距增大而减小;相对而言,顶板内横向拉应力受顶板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腹板倾角和U肋腹板厚度的变化并不敏感。
    • 秦世强; 黄春雷; 张佳斌; 高立强
    • 摘要: 为评估不同桥面加固方案对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能的改善情况,对比了钢-UHPC组合桥面和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桥梁疲劳性能.基于连续一周的应力时程数据,采用线性累积损伤准则计算了各疲劳易损细节的最大应力幅、等效应力幅和疲劳剩余寿命.建立有限元模型,对2种方案加固后的桥面刚度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了车流量及温度变化对疲劳易损细节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在各疲劳易损细节的最大应力幅和等效应力幅均小于ERE铺装桥面;除疲劳寿命为无穷大的疲劳易损细节外,钢-UHPC组合桥面疲劳易损细节疲劳寿命均大于ERE铺装桥面;钢-UHPC组合桥面拥有更大的抗弯刚度,钢-UHPC桥面板最大挠度为ERE铺装桥面的67.29%;车流量增多对2种方案加固后桥面疲劳易损细节疲劳寿命的影响基本一致,钢-UHPC组合桥面抗高温性能更好.
    • 陈辉; 于力; 耍荆荆
    • 摘要: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以其自重轻、承载能力大、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出现在新桥尤其是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中.由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整体刚度不足、桥梁承载交通量与日激增,在运营过程中因钢构件应力集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病害,严重影响了结构疲劳性能.剖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病害发生根本原因,同时结合实桥与足尺模型试验结果,提出桥面结构改造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处治提供借鉴.
    • 朱世峰; 罗国耀; 张毅; 梁金宝; 付琼
    • 摘要: 为确定浇注式沥青铺装施工对钢桁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受力状态的影响,以杨泗港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自主搭建的物联云平台实时监测并结合节段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铺装施工期桥面板温度场特征进行研究.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测点位置,实测得到铺装施工期正交异性桥面板横隔板和U肋等的竖、横向温度传递规律及应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测点处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平均滞后于摊铺时间(时滞)约30 min,温度沿横隔板竖向呈梯度分布,且升温快降温慢;铺装温度影响时长约6 h,温度影响范围沿横隔板竖向由上至下约60 cm、沿横桥向超出铺装边界约40 cm;沥青温度242°C时,摊铺后的桥面板底面升温最大值为98.1°C(均值93.3°C),铺装温度影响下的横隔板横桥向拉、压应力分界线距离横隔板顶部约30 cm,应力最大值约113 M Pa.
    • 章正涛; 陈明
    • 摘要: 正交异性桥面板承载能力大、施工周期短、自重轻、结构较为美观,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施工.然而由于正交异性桥面板不仅直接承受车轮活载的反复作用,还作为主梁的一部分参与受力,在正交异性桥面板局部存在着极大循环次数的往复应力,加之焊接残余应力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综合影响,在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局部区域易产生疲劳裂纹.文章以某悬索桥钢箱梁为例,通过建立局部钢箱梁有限元模型,按照相关规范,在纵向和横向分别采用不同的步长加载活载,观察横隔板弧形缺口部位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该疲劳细节的影响面,找到该类疲劳典型病害的横向及纵向最不利加载位置,并根据各步长加载时的计算结果,探索造成该处疲劳裂纹产生的力学机理成因,为疲劳裂纹的修复和防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章正涛; 陈明
    • 摘要: 正交异性桥面板承载能力大、施工周期短、自重轻、结构较为美观,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施工。然而由于正交异性桥面板不仅直接承受车轮活载的反复作用,还作为主梁的一部分参与受力,在正交异性桥面板局部存在着极大循环次数的往复应力,加之焊接残余应力及局部应力集中的综合影响,在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局部区域易产生疲劳裂纹。文章以某悬索桥钢箱梁为例,通过建立局部钢箱梁有限元模型,按照相关规范,在纵向和横向分别采用不同的步长加载活载,观察横隔板弧形缺口部位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该疲劳细节的影响面,找到该类疲劳典型病害的横向及纵向最不利加载位置,并根据各步长加载时的计算结果,探索造成该处疲劳裂纹产生的力学机理成因,为疲劳裂纹的修复和防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付裕
    • 摘要: 介绍了北京新首钢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薄层铺装方案性能对比试验的主要成果.从桥梁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和具体工程需要出发;选取3种备选的薄层铺装解决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对备选薄层配套体系在结构中的受力构造性能要求、材料性能、结构体系综合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分析;最终选出各项性能较优的薄层铺装方案体系.
    • 陈卓异; 杨宇; 李传习; 曾振海; 曾剑波
    • 摘要: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因其自重轻、极限承载力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但其疲劳问题严重,钢箱梁横隔板弧形切口的抗疲劳设计仍是难点.为有效预测此典型疲劳易损细节的疲劳寿命,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三种弧形切口疲劳试件的有限元简化模型,通过对三种不同弧形切口半径的试件模型在拉伸荷载50 kN下的有限元求解,分别得到各自主应力云图.可知:切口处第一主应力随切口半径增大而减小,半径从10 mm增至20 mm时,第一主应力从319.8 MPa减至253.7 MPa,减幅66.1 MPa;半径从20 mm增至30 mm时,第一主应力从253.7 MPa减至225.6 MPa,减幅28.1 MPa,较之前变平缓.再引入临界距离理论分析了弧形切口应力集中区域的特征应力,采用点法与线法进行特征应力计算.利用ABAQUS自最大主应力峰值处按最高应力梯度方向设置路径,提取各点第一主应力及其所在点距最大主应力峰值的距离.在热点路径上,最大主应力与距离呈反比关系;在1.2倍临界距离范围内,切口半径越小,应力水平越高;在2倍临界距离以外的区域,切口半径20 mm与切口半径30 mm的最大主应力曲线呈靠拢趋势,表明此时切口已不再是影响应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从而得到了临界距离、裂纹扩展门槛值等关键参数.结合材料疲劳极限与FE-safe寿命结果建立了三种切口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开展了横隔板弧形切口节段试件的疲劳试验,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不同切口半径对试件疲劳寿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钢箱梁横隔板弧形切口处基于点法的应力预测值比线法的应力预测值高7%~13%,点法的疲劳寿命预测值比线法的疲劳寿命预测值基本低50%以上;点法预测值比线法预测值更加保守;2)所提出的钢箱梁横隔板弧形切口疲劳预测模型精度较高,与节段模型疲劳试验结果误差在20%以内;3)无论采用点法还是线法,计算所得的特征应力都随切口半径增大而减小,疲劳寿命都随切口半径增大而增长,钢箱梁横隔板弧形切口设计时,适当提高切口半径有利于结构疲劳寿命的提升;4)由于疲劳试件采用的都是光滑的弧形切口试件,对于含初始缺陷的构件,其采用临界距离理论评估疲劳寿命的计算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