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6168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前线、领导决策信息、江海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世界级城市群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创琳、范恒山、陆小成等。
世界级城市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6168篇
占比:99.84%
总计:156416篇
世界级城市群
-研究学者
- 方创琳
- 范恒山
- 陆小成
- 周永康
-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课题组
- 季昕
- 张晓光
- 本刊编辑部
- 李毓嘉(指导)
- 杨开忠
- 杨涛
- 欧阳杰
- 王元地
- 王琤
- 蒋兆雷
- 谢惠
- 邓曙
- 金鹿
- 陈雯
- 丁曦林1
- 于倩
- 于芳
- 付明晗
- 付有祥
- 付聪
- 付苏
- 任亚萍
- 任海
- 任腾飞1
- 任蕙兰
- 任超
- 何亚欣
- 何惠
- 何荟军
- 何雯希
- 余继荣
- 储东涛
- 全波
- 全琳珉
- 冯凤玲
- 刘品安
- 刘宏祖
- 刘彦华
- 刘春霞
- 刘晓敏
- 刘照普
- 刘碧含
- 刘绮黎
- 刘铁娃12
- 刘霁晴
-
-
王鹏飞;
吴昀华
-
-
摘要:
都市圈宛如一个引力场,居于不同空间,由不同能级、势差的城市通过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和紧密相联的共同体。随着都市圈内部关联的持续加密、深化,其辐射效能进一步延展、扩散,进而带动区域实现跃迁。若要解构这一“引力场”的形成过程,关键是聚焦“通”和“融”两大驱动力。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如今,涵盖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等“1+8”共9城的上海大都市圈,正以自身之优补区域之缺、国家之需,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共同体,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的效能,构建起由“通”向“融”的大格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的新时代。
-
-
张伟
-
-
摘要:
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水运却是合肥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瓶颈和短板:目前仅有合裕线二级航道可连通长江,货物经合裕线运至南京港或芜湖港中转后到达沿海主要港口,存在倒运次数多、运输费用高、运输周期长等缺点。为了深入贯彻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合肥市建设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
-
邵源;
黄启翔;
易陈钰;
罗韧
-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群,具备超大尺度、超高密度集聚发展特征。大湾区区域交通联系正处于由低频次、长距离、低时间价值快速向高频次、中短距离、高时间价值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标东京、旧金山、纽约三大世界级湾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在支撑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面临的高端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不强、跨方式难以协同等发展挑战,提出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群对外交通发展整体构思。结合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运输需求及发展趋势,提出枢纽共升级、腹地再拓展、湾区强集聚、都市创融合、创新促治理五大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策略。
-
-
叶玉瑶;
黄正东
-
-
摘要: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科学议题。之所以讲“与时俱进”,是因为,协同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或者说大珠三角城市群)并非一个新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人文地理学者围绕粤港澳区域合作、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揭示了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区域协同模式。
-
-
王嘉梁
-
-
摘要:
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央要求,也是长三角地区积极参与高水平全球化竞争、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使命所在。自2018年沪苏浙皖四地人大常委会同步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以来,奉贤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对接长三角相关地市和县级人大,努力发挥地方人大作用,认真落实长三角人大工作发展机制建设,深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工作。
-
-
刘彦华
-
-
摘要:
锚定"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北京"国之大者"的担当精神、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得以充分彰显。"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中央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在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首都发展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1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一天后,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北京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
-
-
吕静韦;
何亚欣;
周晶晶
-
-
摘要: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目前尚未形成多极化网状空间结构,产业联动发展能力较弱,核心城市的引领力有待提升,城市群热度和活力不够,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短板。对此,建议丰富城市空间网络,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功能,增强城市消费活力和吸引力,提升公共服务资源沉降力,优化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
-
陈珂
-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保持完整性,二要保持领先水平。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单独成章。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产业本身即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多着眼于“国际竞争力”和“现代”两个关键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迈进。距离《纲要》出台已有3年多时间,接受采访时,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4个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
-
-
-
摘要:
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正在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圈定“1+8”范围,由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宁波、嘉兴、湖州、舟山9座城市组成,5.6万平方公里、7100万人口、超10万亿元GDP……这里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样,上海大都市圈内9座城市的党报党媒也是当下国内媒体发展中站在最前沿的,其思路、举措备受瞩目。本刊特别策划推出的《上海大都市圈党报党媒》专栏每期精选精编,分享9城党报党媒的新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新研究、新动作、新品牌,内容包括新闻产品、媒体深融、体制机制、网络传播、经营管理、前沿技术、人才策略、数据利用、媒体消费、广告运营、活动创收等,以飨读者。
-
-
贺林平;
陆娅楠
-
-
摘要:
驾驶澳门单牌车即可畅行无阻进珠海横琴,有时一天要往返三四趟……家在澳门,工作在横琴创业谷,创业者洪于德的“双城生活”忙碌而充实。在横琴创业短短两年,他已创办了两家科技公司。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稳健起步,越来越多的人从澳门来内地工作、置业、生活。合作区挂牌仅8 个月,已有50 万辆次澳门单牌车进出横琴,目前经横琴口岸往来琴澳两地之间的澳门居民日均达7000 余人次。
-
-
韩会东;
刘碧含;
朱乐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使得城市群之间不再仅局限于地理上的紧邻关系,在经济上更有着重要关联,而企业对城市关联网络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世界级城市群、全球城市体系等概念梳理,基于资本和信息跨国流动形成全球经济网络的理论,从城市群中外资企业的分支机构数量、企业总部所在国家或地区分布及其产业所处价值区段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我国三个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找到三者之间的发展差异,评价它们在全球化发展下的优势与劣势,并进一步提出可能的发展对策.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企业数量、总部所在分布还是产业价值区段都具有明显优势,这也符合当前世界对长三角地区及其中核心城市的排名与定位.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在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还需要从许多方面去调整,尤其是对于三、四层级城市在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上产业价值区段的转型与提升,从而在世界经济关联网络中建立更多与全球核心地区的联系.
-
-
郝媛;
全波
- 《2016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摘要:
京津冀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机场群,支撑京、津“双城”定位和区域协同.当前京津冀机场群格局不支撑城市群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航空资源和需求分布极度不均衡和首都机场门户枢纽功能相对较弱.结合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机场群发展经验,应对未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要求和航空需求的增长趋势,判断北京新机场建设对京津冀主要机场发展态势的影响,并从区域协同和提升国际门户功能两个角度研究未来京津冀机场群格局.最后,强调对京津石机场发展进行主动调控,实现四个主要机场的差异化发展,并强化提升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