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259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商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2008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等;模仿创新的相关文献由610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灿、李晓培、娄亮华等。

模仿创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9 占比:13.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259 占比:86.74%

总计:3757篇

模仿创新—发文趋势图

模仿创新

-研究学者

  • 彭灿
  • 李晓培
  • 娄亮华
  • 李明
  • 杨丽
  • 于明德
  • 李娟
  • 马春艳
  • 习小林
  • 任正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娟伟; 刚翠翠; 王欢
    • 摘要: 根据文化资本积累主体的不同,将文化资本分解为居民文化资本、企业文化资本以及政府文化资本,选取1997—2019年统计数据对中国省际三种文化资本分别进行测度,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基准模型对三种文化资本影响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均偏向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文化资本对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研发规模的扩大、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文化资本更偏向于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西部地区的居民与企业文化资本分别对自主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三种文化资本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利因素。
    • 王长明; 赵景峰
    • 摘要: 如何依靠持续的技术进步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有效弥补“供给缺口”,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基于内生技术进步模型从理论和经验层面考察了与技术环境相匹配的创新模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显著的持续驱动效应,模仿创新则无显著影响,且在均衡增长路径上表现为明显的阻碍作用;创新驱动与技术环境协调发展的推动效果更强;创新驱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而模仿创新的后发利益增量边际递减。创新模式与技术环境存在一定匹配关系,在技术环境的合理区间才能最大化创新的驱动效应。为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平衡好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结合区域技术进步阶段,在完善技术环境的同时设计梯度分层的技术进步策略。
    • 摘要: 数字化是大趋势。回望世纪之交,数字化浪潮就已经在中国悄然掀起。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以互联网行业发展为开端,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化大国。短短20多年间,中国数字经济不仅在规模上实现飞跃式发展,创新模式也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蜕变,在部分领域开创了领跑局面。牛年伊始,在浙江这片敢为天下先的土地上,这场变革正进一步开启加速度。
    • 补瑶; 王立新
    • 摘要: cqvip: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分流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提升、资源环境问题的三重压力,这对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竞争力形成强有力的挑战。而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2009~2019年11年的面板数据,探索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这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可以为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选取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提供参考,对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实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曾莠詠
    • 摘要: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新形势下企业欲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本文首先从企业模仿创新、企业赶超式创新和企业超越式创新界定企业创新战略的内涵,之后从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人力资源发展和企业集聚发展等角度分析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的政策建议。
    • 雷淑珍; 王艳; 高煜
    • 摘要: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模式为切入点,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自主创新,抑制了模仿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和减轻环境治理负担等路径间接影响区域创新.此外,公路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小于铁路建设,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大于东、中部地区.
    • 林勇; 张昊; 黄欣
    • 摘要: 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基于"双循环"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03-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中介效应、动态门槛效应模型对ICT资本结构变化点及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CT资本深化作用明显,ICT资本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将提升2.8%~3.6%;从传导机制看,技术扩散效应、人才配置效应和自主研发效应是ICT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起非线性调节作用,随着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越过门槛值,ICT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但人才配置位于倒U型左侧.该结论表明,当技术扩散越过对经济发展质量正向影响的临界值时,ICT资本积累将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阻碍因素.通过揭示中国经济亟需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换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内循环经济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匡国静; 王少国
    • 摘要: 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模型,利用全国时间序列、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并估计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进步整体呈资本偏向,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偏向具有差异性;其中,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形式呈现资本偏向,模仿创新形式呈劳动偏向;不同技术进步形式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有利于资本相对收入份额的提高,模仿创新有利于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提高;自主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逐渐显著,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逐渐弱化.
    • 李佩琪
    • 摘要: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文明有着极为丰富悠久的历史,从原始时期光辉灿烂的彩陶艺术,再到 商周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从百花齐放的两汉铜器、金银器,再到魏晋南北朝起步的瓷器;从目不暇接的隋唐工艺美术,再到典雅精致的宋工艺美术,直至明清传统工艺美术日趋衰败。随着逐渐步入近现代社会,工艺美术也走上转型过渡期,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文明也已经从简单个体家庭的狭小空间转向更为宽广的社会舞台。当今的中国工艺美术不单单象征着物质文化,也不单单作为过去历史文明的简单附属物,它映射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骄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