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饮用水
桶装饮用水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8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轻工业、手工业、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7801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枣庄卫生、食品安全导刊、中国食品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2008年世界水日·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2003中国饮用水业高层论坛等;桶装饮用水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纪孔金、蔡震元、张华等。
桶装饮用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801篇
占比:99.29%
总计:58214篇
桶装饮用水
-研究学者
- 纪孔金
- 蔡震元
- 张华
- 黄光前
- 邹科寅
- 孙丽萍
- 张久宝
- 李文红
- 李杰
- 梁宝爱
- 王刚
- 赵海霞
- 陈丽江
- 刘志达
- 商加瑞
- 季富
- 李宏
- 李家福
- 李瑾
- 杨宁恩
- 王志明
- 谭丽
- 闫霞
- 马红
- 丁立平
- 不公告发明人
- 代卫民
- 何昌云
- 余卫平
- 冀占领
- 冯化梅
- 刘丽
- 刘亮
- 刘成武
- 刘春明
- 刘瑶
- 刘素意
- 刘英
- 刘鹏
- 卢网珍
- 史献书
- 周文奎
- 周汉洪
- 周翔
- 周辉
- 周露
- 唐莉
- 唐轶君
- 姜晖
- 孔英戈
-
-
顾晓惠
-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喜欢,其中桶装饮用水已经成为人们购买得最多的定量包装商品,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使用较为普遍。桶装饮用水因预先定量灌装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统一的体积标示,因此属于预包装商品的范畴。因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各省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对桶装饮用水的商品净含量进行计量监督抽查,综合各地监督抽查结果发现,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并不高。
-
-
许艳萍;
邓晓鸿
-
-
摘要:
了解2019-2021年度镇江市市区辖区内桶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微生物限量要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2016)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分别对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验。镇江市区2019-2021年委托的150批次桶装饮用水中,有8批次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5.33%;有9批次水样检出大肠菌群,检出率为6.0%。经统计共检出大肠菌群阳性菌落数为262CFU/mL;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落数量为452CFU/250mL,其中蓝绿色菌落数为412CFU/250mL,红褐色菌落数为16CFU/250mL,产荧光的其他颜色24CFU/250mL。饮用水中分离出的150株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株均对常用的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7种抗生素耐药。镇江市区辖区内的桶装饮用水中部分企业检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饮用水存在致病风险。
-
-
李雪
-
-
摘要:
目的:为了了解本市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以便提高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方法:于2019年3、5、7月随机抽取某市内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若干家进行现场卫生状况调查,对不同月份该市场流通桶装水全部抽样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该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卫生状况较差,市场流通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低.结论:该市桶装饮用水卫生达标率较低,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改变生产工艺.
-
-
陈祥俊
-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饮水机配套桶装饮用水微生物含量检测结果,并提出防污染措施。方法是抽取自过滤饮水机、全自动饮水机配套饮用水各50份,比对两者饮水机冷水口、热水口菌落总数、霉菌及大肠杆菌检测合格情况。结果显示,与全自动饮水机流出的饮用水相比,自过滤饮水机在常温口、热水口微生物菌落数较高,自过滤饮水机冷水口霉菌、大肠杆菌检验合格率为40%与60%,低于全自动饮水机70%与82%;自过滤饮水机热水口霉菌、大肠杆菌检验合格率为64%与66%,低于全自动饮水机的88%与90%(P<0.05)。由此可知,自过滤饮水机可将细菌充分过滤,降低饮用水内部细菌含量,提升水质,保证饮用安全性。
-
-
陈祥俊
-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饮水机配套桶装饮用水微生物含量检测结果,并提出防污染措施.方法是抽取自过滤饮水机、全自动饮水机配套饮用水各50份,比对两者饮水机冷水口、热水口菌落总数、霉菌及大肠杆菌检测合格情况.结果显示,与全自动饮水机流出的饮用水相比,自过滤饮水机在常温口、热水口微生物菌落数较高,自过滤饮水机冷水口霉菌、大肠杆菌检验合格率为40%与60%,低于全自动饮水机70%与82%;自过滤饮水机热水口霉菌、大肠杆菌检验合格率为64%与66%,低于全自动饮水机的88%与90%(P<0.05).由此可知,自过滤饮水机可将细菌充分过滤,降低饮用水内部细菌含量,提升水质,保证饮用安全性.
-
-
慕妮;
何薛纯;
樊青青;
任翊
-
-
摘要: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含量的方法.方法:水样经过C18固相萃取柱浓缩萃取,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使用C18色谱柱分离,采用负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利用外标法定量.结果:双酚A在0.5~2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检出限为5.02 ng/L,加标浓度为10 ng/L、100 ng/L、1000 ng/L时回收率分别为86.5%,96.1%、98.3%,在样品浓度为1.0μg/L、10.0 μg/L、100.0 μg/L时测得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07%、2.64%、0.68%.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含量测定.
-
-
-
徐双
-
-
摘要:
微生物污染是威胁桶装饮用水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与居民的饮水安全密切相关。本文从桶装饮用水的生产过程出发,分析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指出回收桶和盖的清洗消毒不到位、饮用水消毒杀菌不达标、生产设备日常养护不到位或人为带入污染、饮用水灌装车间环境卫生不达标、饮用水桶口桶盖密封性不良是导致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并对此提出要做好水源保护,做好回收桶和盖的清洗消毒工作,严格管理和控制臭氧杀菌和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认真执行卫生规范,创新改造现有桶盖密封方式,确保桶装水生产全过程均符合相关规范标准,以提高桶装饮用水生产质量,更好的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
-
徐双
-
-
摘要:
微生物污染是威胁桶装饮用水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与居民的饮水安全密切相关.本文从桶装饮用水的生产过程出发,分析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指出回收桶和盖的清洗消毒不到位、饮用水消毒杀菌不达标、生产设备日常养护不到位或人为带入污染、饮用水灌装车间环境卫生不达标、饮用水桶口桶盖密封性不良是导致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并对此提出要做好水源保护,做好回收桶和盖的清洗消毒工作,严格管理和控制臭氧杀菌和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认真执行卫生规范,创新改造现有桶盖密封方式,确保桶装水生产全过程均符合相关规范标准,以提高桶装饮用水生产质量,更好的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
-
-
-
余卫平;
王发连
- 《2008年世界水日·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
| 2008年
-
摘要:
@@为了解本县桶装饮用水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提高水产品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饮用卫生安全的桶装饮用水,我们于2000年8月份对全县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产品抽检。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rn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淳安县辖区内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10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
-
-
宋全厚
- 《2003年国际饮料科技报告会》
| 2003年
-
摘要:
通过对2001年及2002年桶装饮用水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分析总结,得出了细菌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超标是我国桶装饮用水产品存在的最大质量问题,并通过对桶装饮用水生产工艺的分析,以及结合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桶装饮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解决细菌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超标问题的HACCP管理模式.
-
-
ZENG Xiao-cong;
曾晓琮;
SU Miao-zhen;
苏妙贞;
HAN Zhi-jie;
韩志杰;
CHEN Dan-xia;
陈丹霞;
ZHOU Lu;
周露
- 《2016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根据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对广东省20个城市进行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调查,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81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污染调查结果显示,758份样品中共81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为10.7%,81份阳性样品中有51份样品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水平在0~100CFU/250ml.药敏结果显示,81株分离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SXT)、四环素(TE)、米诺环素(MH)的耐药率分别为91.4%、18.5%、60.5%,对另外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几乎100%.该研究是2015年5月24日中国开始实施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以来,广东首次系统性地进行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调查,研究还发现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为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溯源和控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持.
-
-
- 《2008年世界水日·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桶装饮用水己成为百姓日常的重要饮水渠道,其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杭州市监督检验机构的检查结果,杭州市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小企业的饮用水产品质量堪忧,合格率不到80%。不合格项目中微生物超标为主要原因,占82.9%。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型企业饮用水产品质量的因素,并对如何提升瓶(桶)装饮用水的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