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9805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男科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大会、国际中医男科第九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医男科学术论坛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相关文献由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磊、崔云、许锐乾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9805 占比:99.81%

总计:89976篇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发文趋势图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研究学者

  • 刘磊
  • 崔云
  • 许锐乾
  • 于俊生
  • 于惠青
  • 刘宏奇
  • 叶有骏
  • 吴红斌
  • 周东民
  • 应志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新宇; 李洁心; 应志康; 管鹏飞; 崔云; 刘磊; 闫译; 叶有骏; 钱文君
    • 摘要: [目的]介绍崔云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崔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男科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医家对此方方证的认识以及崔师临证所谈所述,在充分阐述方证病机、用方心得和化裁用药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其运用此方的经验,并举典型医案加以论证。[结果]历代医家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具有不同认识,从不同角度阐发了方证病机。崔师认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当综合各家所言,发挥各家学说之特点,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机角度,以阴阳两虚为前提,灵活运用于心肾不交证、肝肾阳虚证和中焦脾虚证的治疗。崔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遵循药味不改、舍剂量而取配比,以及兼顾男科疾病特点的原则,尽量守经方之原貌,又适度化裁,以适应男科病特点,同时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轻重及不同疾病的特点,灵活配伍。所举两则医案,医案一中患者辨为心肾不交证,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三才封髓丹潜阳入阴、交通心肾;医案二中患者辨为脾肾两虚证,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配合补肾药物,以温补中焦、固摄肾气。治疗月余,二者症状皆得到显著改善,即是理法有效之体现。[结论]崔师承经方之旨意,结合男科疾病特点,拓展经方之病机内涵,用于指导治疗,并重视经方配伍、用量和化裁,收获了显著效果。其丰富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作为临床借鉴。
    • 饶锦峰; 饶筱荣
    • 摘要: 目的:探析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就诊的7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劳拉西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及神经递质含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递质指标(5-HT、5-HIA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头蒙欲睡、睡而不实等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刘萌
    • 摘要: 目的探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诊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观察组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P=0.023);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两组随访1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49、13.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67,P<0.05)。结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减少住院时间,产生了良好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挖掘应用。
    • 陈玉翠; 尹梅梅
    • 摘要: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多见于脑卒中早期,主要表现为突发患肩疼痛,患手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基础疗法,然而,即使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仍有15%~30%患者残留肢体功能障碍 [1] 。SHS发病机理复杂,需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但单一疗法难以奏效。本研究在康复训练同时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Ⅰ期SHS,并观察对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赵忠伟; 李妍; 王纪伟; 李冬梅
    •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分析《金匮要略》所载调和阴阳代表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治疗老年人不寐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计算系统生物学实验室TCMSP平台、BATMAN-TCM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查阅文献并予以补充,收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平台获取老年人不寐疾病的靶标,应用线上服务平台VENNY2.1获取复方与疾病的共同靶基因,运用CytoscapeV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互作分析,借助UniProt平台对靶点基因做标准化处理、在DAVID数据库做靶点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活性化学成分151种,其中桂枝7种、白芍13种、生姜5种、甘草92种、大枣29种、龙骨2种、牡蛎3种,合并去重后119种。在靶点中与疾病交集的靶点有71个。GO分析可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人不寐主要在蛋白质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调控、DNA模板转录正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得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凭借肿瘤通路、TNF通路、MAPK通路、百日咳通路等60条通路达到治疗老年人不寐的目的。结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异病同治”治疗老年人不寐遵循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机制。
    • 徐新宇; 应志康; 沈泽铖; 崔云; 管鹏飞; 钱文君; 闫译; 刘磊; 叶有骏
    • 摘要: [目的]讨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病机,并阐发其男科应用。[方法]以《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条文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血证论》《金匮悬解》《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等相关著作论述,从经方方证的不同见解、脾胃虚衰角度的经方条文内涵讨论、“失精”男科涵义与应用拓展以及方证内涵与中虚精变理论的契合性等方面,阐发其男科应用。[结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病机以阴阳俱虚为前提,历代医家具有肝肾亏损、心肾失交、脾胃不足等不同见解,但经过方药功效的反推后,提示其根本病机应在于阴阳俱虚之脾胃不足,经方条文诸症可分别对应到脾虚不摄、不运和不温中。经方所治“失精”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皆可从脾虚角度解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借助于补益脾胃,对“失精”起到治疗作用。同时,立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内涵与中虚精变理论的契合性,可将其纳入中虚精变理论指导下的方剂范畴,并用以临床治疗。[结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立足补益中焦、兼顾收敛固摄,从而达到治疗“失精”的目的,对男科临证的理解和经方运用,具有启发价值。
    • 鲍凤和; 王婕; 路文静
    • 摘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类病症,比如失精、梦交、心悸、失眠、汗证等方面疾病,笔者运用此文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两虚证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阴阳学说、胃肾相关、升降有序、心肾相交的理论,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建立一种平衡状态,疏通周身气血循环,使气机升降运动正常,精气血自然归肾,从而起到补肾健脾的作用.
    • 陶玉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气郁痰结型甲亢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气郁痰结型甲亢患者,按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4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结果 治疗4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T4、FT3、FT4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SH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气郁痰结型甲亢可有效减轻中医证候,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
    • 王秋月; 张茂云
    • 摘要: 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多梦,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龙骨、牡蛎引药入肝。诸药配伍,调和营卫,使营气不劫,营血不弱。药入肝经,诸药滋肝阴、养肝血、降肝魂,使魂得血养,肝魂柔润,不躁不飞。肝经血气充足,肝阳、肝魂沉潜柔润,寒气驱逐不生,精津得养,潜魂入血,重镇肝魂,使肝魂得血养而不飞,多梦乃愈。
    • 吕娅宁; 宿敏; 赵信科; 蒋虎刚; 李应东
    • 摘要: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迟脉症"等范畴.李应东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机在于阳气损伤,阳虚则寒凝、湿阻、血瘀、水停等,治疗则宜先扶其阳,而后通其滞,以期阴阳平和、互根互用,达到恢复心律之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