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株型

株型

株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77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等;株型的相关文献由336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温福、徐正进、吕小红等。

株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4 占比:80.0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277 占比:19.04%

总计:1455篇

株型—发文趋势图

株型

-研究学者

  • 陈温福
  • 徐正进
  • 吕小红
  • 兑宝峰
  • 万建民
  • 吕川根
  • 张欣
  • 王海英
  • 钱前
  • 丁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俊华; 吴正锋; 党彦学; 于天一; 郑永美; 万书波; 王才斌; 李林
    • 摘要: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 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HY9513),设置D1(7.5万株hm^(-2))、D2(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对不同密度下不同株型花生产量、光合产物累积与分配、叶面积系数、植株性状和粒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随密度的增加,“花育22”荚果产量呈增加趋势,“花育9513”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育9513”最适种植密度低于“花育22”。(2)“花育22”植株群体干重整个生育期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越大增幅越小,“花育9513”幼苗期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针期之后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2密度植株干重最大。随密度增加,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果针的分配比例降低;“花育9513”与“花育22”收获期干重相当,但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较小、经济系数和粒叶比低。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系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HY9513”增幅高于“HY22”;“HY9513”的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在结荚之前与“HY22”差异不显著,但结荚至收获期显著高于“HY22”。(3)收获期单株侧枝数和果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群体侧枝数、果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结荚后的干物质累积,尤其是饱果期的干物质累积、光合势及收获期的植株干重、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群体质量影响不同,直立型花生“花育22”耐密性好,最适密度高,而半匍匐型花生“花育9513”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低。
    • 罗京; 李超; 张瑞茂; 赵德刚; 高志宏; 王芳; 杨元雨; 王转转; 王敏
    • 摘要: DW871是一个具有特异株型的甘蓝型油菜矮化品系。为了研究DW871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模式,我们以甘蓝型高秆油菜HW871为对照,选取抽薹期茎秆组织进行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DW871与HW871之间存在8665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82个,下调基因6083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可注释到3个大类共22个亚类中。通过KEGG富集分析注释到5个大类31个亚类共295个通路中。我们从显著差异基因中筛选了与矮化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在果胶降解代谢途径中注释到了43个差异基因;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注释到了69个差异基因;在木质素单体合成途径中注释到22个差异基因。发现DW871的矮化性状与细胞伸长、细胞壁形成和细胞分裂的异常以及生长素信号传导的受阻有关。尤其在木质素单体合成途径中的,可能通过调控PAL和CCR等酶的表达,改变木质素的合成速率和组成,进而对一系列与木质素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调控。因此提出DW871的矮化机制,即生长素应答和木质素合成的异常,造成了细胞伸长、生长和细胞壁变化的异常,并最终导致了DW871的矮化。
    • 赵三增; 孔丹宇; 辛培勇; 褚金芳; 万迎朗; 凌宏清; 刘毅
    • 摘要: 赤霉素(gibberellins,GA)是植物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植物体中赤霉素合成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和生物量。在赤霉素合成途径中,柯巴基焦磷酸合酶基因(copalyl diphosphate synthase,CPS)是第一个合酶基因,该基因突变会严重影响赤霉素合成量。本研究通过对根和下胚轴缩短、晚花、丛生、矮化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ga1-168进行图位克隆,鉴定出AtCPS的一个等位基因AtCPS-168。该等位基因的突变位点是AtCPS基因的第2768位核苷酸,鸟嘌呤(G)突变为腺嘌呤(A),导致AtCPS蛋白萜类合酶(Terpene_synth)结构域中的第326位缬氨酸(V)突变成蛋氨酸(M)。通过等位分析确定AtCPS-168是AtCPS的等位基因。遗传互补实验显示AtCPS V326M突变导致植物丛生、矮化等发育缺陷表型。赤霉素含量测定结果证明AtCPS V326M突变导致赤霉素的合成量减少。外施赤霉素实验结果表明,外施赤霉素能恢复拟南芥突变体ga1-168赤霉素合成量降低导致的植株丛生、矮化等发育缺陷表型。因此,本研究为通过定点突变赤霉素合成酶基因的特定位点改变赤霉素含量来塑造植物理想株高和株型提供理论指导。
    • 王小雷; 李炜星; 欧阳林娟; 徐杰; 陈小荣; 边建民; 胡丽芳;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周大虎; 贺浩华; 孙晓棠; 朱昌兰
    • 摘要: 株型是由多个形态和生理性状集成的复合性状,它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挖掘优异株型等位基因或QTL,对水稻超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籼稻昌恢121和粳稻Koshihikari构建的20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在3个环境下,对控制株高、剑叶形态和分蘖数的QTL进行检测,共鉴定到35个株型性状QTL,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除9号染色体以外),解释表型变异2.00%~22.86%。值得关注的是qPH-1-1、qFLW-6和qFLA-3均能在3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其中qFLW-6为1个新鉴定到的剑叶宽QTL。对qPH-1-1和qFLA-3位点进行鉴定,验证了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和环境稳定性。本研究为株型性状QTL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及分子辅助聚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 朱海滨; 俞航; 马中涛; 徐栋; 凌宇飞; 魏海燕; 高辉; 邢志鹏; 胡群; 张洪程
    • 摘要: 利用无人机进行水稻播种已成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但是目前业内鲜有对无人飞播水稻在产量、品质及抗倒伏特性方面的研究。选用2种类型水稻品种皖垦糯1号和Y两优17,分别设置3种无人飞播基本苗密度,前者基本苗密度分别为75.0万、105.0万、150.0万/hm^(2),后者则分别为60.0万、82.5万、105.0万/hm^(2),系统研究不同基本苗密度对无人飞播水稻生育期、茎蘖动态、干物质量、株型、抗倒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密度对水稻生育进程没有显著影响;增加基本苗可以使无人飞播水稻增产,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总颖花量增加,其余产量因子减小;基本苗增加能够使关键时期茎蘖数增加,但成穗率下降;增加基本苗会使水稻各关键时期干物质量增加,但收获指数降低。随着基本苗增加,水稻株高增加,基部节间变细,上3叶叶片变小、叶基角和披垂度降低;水稻基部第1、2、3、4节间抗折力与弯曲力矩减小,倒伏指数增加。基本苗增加,无人飞播水稻加工品质降低,垩白增加,粒型减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米饭食味品质变劣,快速黏度分析仪(RVA)谱峰值黏度、热浆黏度以及崩解值下降,但消减值增加。说明无人飞播栽培体系降低基本苗密度可以改善水稻株型和抗倒性能,稻米品质亦会改善,但会减少有效穗数而不利于水稻高产;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提高无人飞播水稻产量。
    • 张晨霞; 胡大鹏; 张中宁; 刘震宇; 田巧凤; 何润; 陈晨; 陈媛; 张祥; 陈德华
    • 摘要: 以中棉所50为供试材料,设计缓释氮肥用量(45、90、135kg·hm^(-2))和施用时期(2、4叶期)2个因子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氮肥轻简化应用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4叶期一次性施入90kg·hm^(-2)的缓释氮肥处理群体成铃数最多,且群体成铃集中。合理的缓释氮肥运筹能塑造高光效株型,株高保持在81.2~90.5cm,节枝比为2.6~2.7,从而提高果枝长度和果枝向值,降低果枝弯曲度;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株高、节枝比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果枝长度、果枝向值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果枝弯曲度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缓释氮肥轻简化施用可构建高光效株型,促进小麦后直播棉成铃并成铃集中,为高产和机采提供空间结构基础。
    • Olalekan Amoo; 胡利民; 翟云孤; 范楚川; 周永明
    • 摘要: 植物的株型决定于其分枝方式,而改良分枝方式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关于油菜分枝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缺乏用于株型改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油菜BRANCHED1(BRC1)为目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突变油菜BRC1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再生苗,PCR技术筛选出转基因阳性单株,再利用Hi-TOM方法进行靶点突变基因型的测序分析,证实基因编辑产生的定点突变可稳定遗传。最后对获得的突变体进行表型观察发现,BRC1的BnaC01g34090D和BnaA01g26700D的双拷贝纯合突变体表现出明显的多分枝表型,研究结果表明BnaBRC1参与油菜中的分枝和株型调控,为后续研究油菜的株型调控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 何庆雨; 张巨松; 代建敏; 窦巧巧; 谢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背景下的化学调控棉花增产稳产可行性,为农业植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模拟田间干旱背景条件,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2种打顶方式,副区设置干旱复水后3、6、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和无缩节胺喷施对照处理,分析延迟化控条件下,棉花的株型结构及产量变化。【结果】棉花的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倒四叶叶面积、株宽横截面面积及籽棉产量均与喷施缩节胺延迟天数呈负相关,延迟6 d缩节胺处理棉花相较于延迟9 d处理和对照处理增产显著,株型更为紧凑,在棉花茎粗、果枝夹角等指标上优于延迟3 d处理,可有效防止棉花早衰。相较于人工打顶,化学封顶提高了棉花主茎叶片数、倒四叶叶面积、伏桃个数和籽棉产量,在棉花株高及其他农艺指标上与人工打顶差异不显著。【结论】棉花蕾期受干旱胁迫后,适当延迟6 d喷施低量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能够激发受干旱胁迫后棉花的补偿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棉花增产稳产的潜力,棉花产量最高。
    • 戴丽诗; 常玮; 张赛; 钱明超; 黎小东; 张凯; 李加纳; 曲存民; 卢坤
    • 摘要: MicroRNA参与油菜种子发育、胁迫响应和胚胎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但其在油菜株型和花器官发育方面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以高/低收获指数油菜中显著差异表达的Bna-novel-miR36421为对象,通过转基因植株表型、靶基因预测、表达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等解析其调控机制。Bna-novel-miR36421与植物miR167家族成员高度同源,可能为油菜新的miR167成员。Bna-novel-miR36421能靶向并抑制Bna.C03ARF6、Bna.C06ARF8、Bna.A09PATL2和Bna.C03DUF581的表达。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中,Bna-novel-miR3642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上述4个靶基因的拟南芥同源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降。过表达拟南芥植株株型矮小,茎间缩短,叶片高度卷曲;花器官发育异常,雌蕊膨大,雄蕊花丝缩短,花药不开裂,花粉败育。推测Bna-novel-miR36421可能通过抑制Bna.C03ARF6、Bna.C06ARF8、Bna.A09PATL2和Bna.C03DUF581基因表达,进而对油菜株型和花器官的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对解析miRNA介导的植物株型和花器官发育分子机制,挖掘重要发育性状关键基因奠定了重要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