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茎秆

茎秆

茎秆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6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715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茎秆的相关文献由35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彬、李显旺、沈成等。

茎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4 占比:10.4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715 占比:89.53%

总计:6383篇

茎秆—发文趋势图

茎秆

-研究学者

  • 张彬
  • 李显旺
  • 沈成
  • 黄继承
  • 田昆鹏
  • 张喜瑞
  • 梁栋
  • 李深文
  • 李阳铭
  • 李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孙延亮; 赵宇哲; 魏孔钦; 李宗真; 马春晖; 张前兵
    • 摘要: 为明确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间营养元素限制性和分配格局的差异性,以国内外收集的10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和茎秆的碳(C)、氮(N)、磷(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叶片和茎秆中N和P含量均随着秋眠级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含量以及C∶N、C∶P和N∶P呈相反的趋势。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叶片中各元素含量为:秋眠级为4级的新疆大叶苜蓿叶片C含量、秋眠级为9级的WL656HQ叶片N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秋眠级苜蓿品种(P<0.05)。苜蓿茎秆C含量在各秋眠级苜蓿品种间均差异不显著,N、P含量变化与苜蓿叶片相同,且第2茬叶片和茎秆C、N和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低于第1茬,两茬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除第2茬苜蓿的叶片外,秋眠级对苜蓿叶片和茎秆P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N含量,对C含量的影响最小。不同茬次间,秋眠级对苜蓿叶片C∶P的影响最大,对N∶P的影响最小。苜蓿叶片C含量与叶片和茎秆C∶N、C∶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叶片和茎秆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N、P含量分别与茎秆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C∶N、C∶P分别与茎秆C∶N、C∶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茎秆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茎秆C含量与茎秆C∶N呈显著正相关(P<0.05),茎秆N含量与茎秆C∶N呈显著负相关(P<0.05);茎秆C∶P与茎秆N∶P呈显著正相关(P<0.05)。非秋眠型和秋眠型苜蓿的生长受N元素限制,中等秋眠型苜蓿的生长受N和P元素共同影响,在不同秋眠级苜蓿生产过程中,应重点考虑N、P的供需平衡。
    • 马兰; 刘佳杰; 向伟; 颜波; 吕江南; 文庆华
    • 摘要: 苎麻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其茎秆基部力学特性对机械化收获具有重要影响。为获得苎麻饲用时茎秆力学特性,采用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测定苎麻基部茎秆弯曲力,分析7个苎麻品种抗弯强度的关系,明确茎秆横截面积、重量、抗弯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横截面积与重量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是0.938;7个苎麻品种饲用时的抗弯强度差异极显著,苎麻四川DB的抗弯强度最大,为1.529 MPa,苎麻G59的抗弯强度最小,为0.350 MPa。研究结果可为苎麻饲用收获机械的研发提供参考。
    • 胡双燕; 胡敏娟; 张文毅; 蒋展
    • 摘要: 针对夹茎式取苗过程中移栽机构造成穴盘苗漏苗、伤苗等问题,通过对适栽期的辣椒穴盘苗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对穴盘苗茎秆进行拉伸、弯曲及压缩特性试验以及穴盘苗脱盘夹取力试验,获得穴盘苗茎秆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参数与形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穴盘苗茎秆的抗拉断力的范围为3.69~9.95 N,弯曲应力的范围为0.77~6.87 N,茎秆的压缩位移量应小于茎秆直径的50%,抗压强度范围为0.63~2.27 MPa,辣椒穴盘苗脱盘夹取力范围为0.44~1.95 N。运用ANSYS对穴盘苗茎秆进行静力学分析,应力变化范围为0.18~0.51 MPa,小于抗压强度范围0.63~2.27 MPa,辣椒穴盘苗茎秆径向压缩最大受力位置为夹具与茎秆接触的加载面上,应力由加载区域向周围逐渐减弱,与实际试验过程中破坏位置和破坏效果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茎秆直径条件下,茎秆的压缩应力、压缩应变的变化规律,拟合数据得到茎秆直径与最大压缩应力、压缩应变之间的关系式。充分考虑辣椒穴盘苗的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为辣椒穴盘苗移栽机夹茎式取苗机构的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 赵海新
    • 摘要: 为了明确寒地稻作区水直播稻地上茎秆形态的变化,本研究对适合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栽培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插秧和水直播两种栽培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造成水稻生长过程中群体竞争压力不同,最终影响稻株茎秆外观和各节位的形态。水直播稻因竞争生长,株高高于插秧稻,且茎秆变细,茎秆第三、四节位平均长度显著大于插秧稻,是造成生产中发生茎秆折断性倒伏的不利指标;相对于插秧方式,水直播对茎秆第二和第三节粗产生显著影响,节粗变细;水直播稻节间粗相对插秧稻下降,其中第四节间下降达极显著水平;第四节的节与节间粗直径比显著高于插秧稻,是增强抗折性的有利指标。
    • 单爱娟; 蒋祖明; 李娟
    • 摘要: 金武软玉2021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1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熟晚粳类型,在江苏省栽培,全生育期156天。株高94.3厘米,叶色中绿,叶姿较挺。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
    • 庞战士
    • 摘要: [目的]解决水稻高产与抗倒的矛盾,为水稻抗倒伏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研究,探讨水稻的茎秆结构与抗倒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抗倒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结果]水稻的抗倒伏指数与倒4、5节长,节间至穗顶的长,倒3、4、5节直径,倒3、4、5节厚,倒5节至穗顶重,倒4、5节重,抗折力和各节干重等都有相关性。[结论]增加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关键在于增加抗折力,可适当减小节长,减小抗倒伏指数需要从节长至穗顶的长、增加节壁厚等方面考虑,从而达到高产抗倒伏的要求。
    • 蒋亚军; 廖宜涛; 廖庆喜
    • 摘要: 针对有限元法表征饲用油菜茎秆在切割过程的失效行为中,缺乏合理的茎秆Plastic_Kinematic模型失效准则参数的问题,提出通过试验测定及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茎秆剪切力值校准,合理推测失效模型参数的思路。基于P-K失效模型,应用LS-DYNA软件仿真模拟茎秆剪切的破坏过程,从模型失效准则参数中筛选出对剪切力值影响显著的参数,通过显著性分析得到应变率参数P、屈服应力和泊松比对茎秆最大剪切力具有显著性影响。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处理软件,建立这3个关键因素与茎秆最大剪切力的回归方程,将试验测定的值作为仿真目标值代入回归方程中得到不同时期饲用油菜茎秆仿真模型参数。其中有差别的模型参数值分别为:抽薹期茎秆参数应变率参数P为6.44,屈服应力为10.01MPa,泊松比为0.34;盛花期茎秆参数应变率参数P为8.97,屈服应力为10.17MPa,泊松比为0.27;果荚期茎秆参数应变率参数P为9.47,屈服应力为15MPa,泊松比为0.23。无差别的参数有:密度为1100kg·m^(-3),弹性模量为1000MPa,剪切模量0.5MPa,硬化参数为0.05,应变率参数C为90,失效应变为0.03。对标定后的模型参数进行仿真验证试验,仿真试验茎秆在切碎过程的运动速度与实际台架试验所求的运动速度相对误差不大于6.97%,说明标定后的茎秆模型参数可用于有限元仿真试验。
    • 刘瑞; 陈佳钰; 尚心悦; 许甫超; 徐晴; 彭严春; 董国清; 董静; 秦丹丹
    • 摘要: 倒伏是制约大麦和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大、小麦的抗倒性对实现其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5个大麦品种(系)和3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参试品种的茎秆特性及穗粒性状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测量性状在参试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变异,其中,株高为77.2~95.2 cm,分蘖角度为7.4°~15.7°,基部第2、第3节间长度分别为5.9~10.1 cm和9.0~14.1 cm,茎粗为3.90~4.73 mm,茎壁厚度为0.43~0.94 mm,抗折力为69.01~220.43 N,茎秆木质素含量(质量分数)为17.06%~23.96%,重心高度为40.4~57.7 cm,穗数为2~5个/株,穗粒数为25~38粒/穗,穗粒质量为0.93~2.21 g/穗,千粒质量为35.91~45.41 g。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壁厚度、抗折力、木质素含量及穗粒数与抗倒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968、0.663和0.755;重心高度及穗粒质量与抗倒指数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和-0.671。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总体优于大麦,这与其茎秆相对较厚、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有关。
    • 樊明; 张双喜; 魏亦勤; 李红霞
    • 摘要: 对10个春小麦品种(系)的茎秆特征和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与植株抗倒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抗倒伏指数与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呈负相关,与单株茎秆干重、基部第2节间粗呈正相关,与基部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小麦茎秆基部第2节间形态指标和茎秆抗倒伏指数关系密切,以茎秆抗倒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形态指标切实可行。
    • 摘要: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在玉米10多片叶时大喇叭口期前开始发病,首先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菌在侵染茎秆、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造成病株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病株容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或结实,一般发病率即相当于损失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溴菌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