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平衡分析
极限平衡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62850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资源环境与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五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学术大会、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等;极限平衡分析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谦、吴学民、吴顺川等。
极限平衡分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2850篇
占比:99.97%
总计:262938篇
极限平衡分析
-研究学者
- 高谦
- 吴学民
- 吴顺川
- 张奇华
- 彭状
- 熊传治
- R.H.CHEN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刘飞
- 吴超君
- 周维垣
- 孟向学
- 尹亮亮
- 庞正江
- 张发明
- 徐海
- 李娟
- 李绍峰
- 杨强
- 杨柳
- 林仕祥
- 梁永闪
- 滕达
- 王天金
- 罗周全
- 薛利军
- 邓焱
- 郝喆
- 钟福生
- 陈晶
- 高永涛
- 黄振伟
- A·高士
- HE Zhu
- HUANG Yue-qun
- J.L.CHAMEAU
- JL.CHAMEAU
- LENG Kuang-dai
- LI Yun-jie
- LIU Yao-ru
- MA Xin-jian
- NIE Bing-qi
- SHAO Shan
- SHI Yu-chuan
- TANG Ming-gao
- T·S·Hull
- WANG Jing-yong
- W·豪普特
- YANG He
- YANG Qiang
-
-
陈鹏飞
-
-
摘要:
为促使大型露天煤矿的建设更加安全合理,采掘系统的安全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安家岭露天矿西侧排土场的边坡实际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于边坡失稳影响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理论上可能存在的边坡变形模式。
-
-
蔡浩然;
闵望
-
-
摘要:
结合金安桥水电站崩塌堆积体现场调查的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崩塌堆积体的破坏机制及破坏形式,利用极限平衡理论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极限平衡理论中采用了简化Bishop法、Janbu修正法、Spencer法和M-P法四种分析方法。利用SLIDE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考虑了确定滑移面模式和随机面模式分别在天然状态、地震、强降雨、强降雨+地震四种工况下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情况。计算时将崩塌堆积体分为5层,由地表向下分别为崩坡积层、堆积体接触带、卸荷松动岩体、弱风化岩体和微风化岩体。由计算结果可知:沿崩塌堆积体底面和凝灰岩夹层组合的整体性平面滑动以及下部松动岩体接触面和凝灰岩夹层组合的滑动破坏可能性较大。地震及强降雨工况对于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明显,边坡可能出现整体性的破坏。总体来说,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较差,出现破坏的概率较大,必须对其采取合理的支护加固措施并进行相应的监控,以保证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
-
李军伟;
胡弘毅;
梅松华;
任虎程;
贺建清
-
-
摘要:
基于六枝岸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可能出现的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利用工程类比和经验方法初步确定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极限平衡分析和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分别分析了花江北盘江大桥六枝岸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工况条件下,二维、三维稳定性分析结果规律一致,均满足边坡稳定性设计要求,且有一定安全裕度;边坡各剖面的失稳模式基本以近似圆弧型整体失稳;相较于二维极限平衡法,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略大。
-
-
周勇
-
-
摘要:
为了论证四川龙头-硐底石灰石矿设计边坡的稳定性,采用phase模拟软件分析了边坡剪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采用slide极限平衡分析软件计算了边坡的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各边坡剖面在工况Ⅰ、工况Ⅱ、工况Ⅲ与工况IV条件下,计算所得边坡整体安全系数均大于许用安全系数,设计的边坡角情况下,边坡整体是稳定的;坡体的破坏区主要为拉应力破坏区和剪切破坏区,拉应力破坏区主要分布在台阶坡面及坡面底部与平台交接区域,剪切破坏区主要分布在坡体深部岩体和坡脚;边坡最大位移值出现在坡体中部范围。
-
-
吴志强;
李瑞红;
陈城;
李忠艳
-
-
摘要:
考虑到盾构直接切削清障工法易受不良地层条件的限制,介绍了一种切割桩基工法——高压水射流切割工法,并针对该工法下的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展开了研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与影响参数,构建了掘进面失稳模型,得出了适用于该工法条件的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并得到超前加固长度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土体内摩擦角、埋深比以及加固长度等参数对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呈正相关关系,与土体内摩擦角、加固长度等参数呈负相关,3个参数对支护压力影响强弱为加固长度>内摩擦角>埋深比,且内摩擦角与埋深比的相关性较差。
-
-
邓焱;
郝喆;
尹亮亮;
滕达;
吴超君
-
-
摘要:
以海州露天矿南帮逆层高边坡为研究对象,用FLAC3D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对边坡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模拟,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法计算各剖面安全系数;据此,对南帮逆层高边坡的稳定性及滑坡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残煤自燃和地下采空区是南帮滑坡的主控因素,水平应力从开挖坡面逐渐向坡内增加,垂直应力呈现与坡面平行的层状分布.EW0~E10区域是滑坡最危险地带,特别是中部区域自燃火点分布密集,在其他因素影响下极易诱发滑坡.南帮滑坡模式属于切层崩滑,南帮西部崩滑区W3~E4、中部崩滑区E5~E15和东部崩滑区E16~E23滑坡严重,下一步需要重点治理.研究结果为海州矿下一步的治理提供了依据,也可为其它矿山闭坑治理提供参考.
-
-
王平;
朱赛楠;
张枝华;
吴晓宾;
杨柳;
赵慧
-
-
摘要: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
-
-
-
-
-
- 《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学术大会》
| 2008年
-
摘要:
官地料场开挖高程为1440~1685m,最大坡高245m,由于岩体结构面极为发育,边坡存在局部平面滑动、楔形体破坏、倾倒破坏等多种破坏模式,对施工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重大.在结合地质资料对边坡的失稳模式进行判断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正常运行、暴雨影响、地震荷载等工况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稳定分析计算,评价料场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
-
-
-
-
高谦;
吴学民
-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露天矿边坡的应用仍不多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露天煤矿非工作帮的应用实例,并对加固的边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此分析结果显示了,通过预应力加固的边坡,其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实施的加固参数能够满足矿山边坡的稳定要求。加固技术已在该矿山得到推广应用。
-
-
高谦;
吴学民
-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露天矿边坡的应用仍不多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露天煤矿非工作帮的应用实例,并对加固的边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此分析结果显示了,通过预应力加固的边坡,其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实施的加固参数能够满足矿山边坡的稳定要求。加固技术已在该矿山得到推广应用。
-
-
高谦;
吴学民
-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露天矿边坡的应用仍不多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露天煤矿非工作帮的应用实例,并对加固的边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此分析结果显示了,通过预应力加固的边坡,其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实施的加固参数能够满足矿山边坡的稳定要求。加固技术已在该矿山得到推广应用。
-
-
高谦;
吴学民
-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露天矿边坡的应用仍不多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露天煤矿非工作帮的应用实例,并对加固的边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此分析结果显示了,通过预应力加固的边坡,其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实施的加固参数能够满足矿山边坡的稳定要求。加固技术已在该矿山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