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失稳模式

失稳模式

失稳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62986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中国大坝协会2015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等;失稳模式的相关文献由885位作者贡献,包括文劲宇、姚伟、李威等。

失稳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2986 占比:99.58%

总计:63254篇

失稳模式—发文趋势图

失稳模式

-研究学者

  • 文劲宇
  • 姚伟
  • 李威
  • 田斌
  • 石重托
  • 薛禹胜
  • 郭强
  • 卢晓春
  • 张其一
  • 徐泰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旭东; 甄聪; 艾金兴; 高思远; 韩明一
    • 摘要: 大型LNG储罐钢穹顶由蒙皮板和单层肋环型网壳焊接而成,因其结构特殊性,目前中国在进行大型LNG储罐穹顶稳定性分析时无相关规范可以依循,多参照单层网壳规范进行设计,钢穹顶可能存在局部失稳的风险。提出一种新的钢穹顶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将带蒙皮板网壳结构等效为单层网壳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方法基于保证等效前后截面面积、抗弯刚度相等和等效后异型梁局部稳定的原则,通过将一定范围内蒙皮板截面换算成异型梁上翼缘截面来考虑蒙皮板对肋、环梁刚度的贡献。利用数值模拟,对比等效前后结构失稳模式、稳定极限承载力及稳定安全系数,验证等效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新的LNG钢穹顶稳定性分析方法能合理考虑蒙皮板对结构空间整体刚度的增强作用,减缓钢穹顶提前失稳程度,同时可避免产生错误的蒙皮板屈曲模态。
    • 曹正罡; 龙振飞; 赵林; 李展熇; 孙瑛
    • 摘要: 为研究装配式节点的初始刚度缺陷对索撑网壳稳定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各节点具有相同刚度偏差和随机刚度偏差的柱面索撑网壳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失稳机理与破坏模式。并基于节点刚度不对称度β的概念,提出了柱面索撑网壳失稳模式的判别方法,为初始刚度缺陷的控制标准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沿两纵边支承的柱面索撑网壳,考虑节点半刚性的稳定承载力相比于理想刚接结构下降了15%;半刚接柱面索撑网壳对随机节点刚度缺陷较敏感,当随机缺陷的最大幅值为初始刚度的2%时,极限承载力相比于无缺陷的半刚接结构最多下降了36%;由于节点刚度的不对称分布,导致了柱面索撑网壳可能发生正对称失稳或反对称失稳两种模式,且当节点刚度不对称度大于1时,结构将从正对称失稳转变为反对称失稳,承载力随之下降30%左右。
    • 张世民; 舒营; 尹鑫晟; 杨桦; 宋翔
    • 摘要: 土压平衡盾构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关键是土舱内的压力和地层水土压力平衡。为获得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极限支护力的方法,针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因素及确定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开挖面稳定性分析的成果,从本构模型选择、土体失稳模式、渗流作用及极限支护力的确定展开研究。研究得出本构模型对开挖面失稳区域有影响;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结果分析,证实了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性,目前数值模拟方法多用于定性的评价,需从本构模型、参数选择等维度进一步提高数值模拟结果精度。分析结果为完善开挖面稳性数值模拟提供了有益方向。
    • 杨升华; 刘雪迎; 蒋秀根
    • 摘要: 为研究极端风雪灾害下日光温室结构的加固对策,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大变形以及结构非线性条件,建立日光温室单榀骨架模型.分别模拟风荷载、雪荷载、风主导风雪荷载、雪主导风雪荷载4种荷载工况下日光温室结构失稳破坏的全过程,得到了其失稳模式与结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并根据失稳模式提出相应临时加固办法.结果表明:临时加固对日光温室抗风雪灾害能力提升明显,加固后日光温室结构对风荷载承载能力提升154%~300%,对雪荷载承载能力提升11%~129%,对风主导风雪荷载承载能力提升245%~273%,对雪主导风雪荷载承载能力提升203%~264%.
    • 李军伟; 胡弘毅; 梅松华; 任虎程; 贺建清
    • 摘要: 基于六枝岸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可能出现的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利用工程类比和经验方法初步确定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极限平衡分析和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分别分析了花江北盘江大桥六枝岸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工况条件下,二维、三维稳定性分析结果规律一致,均满足边坡稳定性设计要求,且有一定安全裕度;边坡各剖面的失稳模式基本以近似圆弧型整体失稳;相较于二维极限平衡法,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略大。
    • 刘文彬; 王雪奎; 洪兆徽
    • 摘要: 插入式钢圆筒结构作为新型水工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岛的建设中。较大的波浪荷载会威胁钢圆筒的施工期稳定,由于钢圆筒结构承受着土压力、波浪荷载的多重作用,常规的模型试验无法说明其工作机理,而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可通过改变重力加速度达到结构和土体同步缩尺的目的,是岩土工程中最可靠的试验方式。依托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钢圆筒工程,开展了离心模型试验,明确了波浪荷载作用下插入式钢圆筒结构的变位特点、土压力和筒身拉应变等特征值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在波浪荷载下钢圆筒的失稳模式主要为倾覆破坏,而非整体平移;无论是在筒壁处还是在土中,海侧的土压力逐渐减小,陆侧的土压力逐渐增加,且陆侧土压力大于海侧;筒体中心线处的环向拉应变,随筒深的增加逐渐增大,在筒底位置达到最大值,陆侧处则筒体上部的最大。
    • 孙广建; 张洋; 辛亚军; 常晓亮
    • 摘要: 为了研究深部巷道锚喷层卸压孔径大小对围岩应力释放与喷层承载强度的影响,对6种不同孔径的12个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孔径条件下水泥石试件应力-应变关系,以及试件抗压强度、峰值应变与弹性模量的变化,得到了试件的破坏形态与失稳模式。结果表明:孔洞水泥石试件孔径越大,试件破裂粘结面积与试件抗压强度越低;随着孔径尺寸由0mm向50mm增加,试件抗压强度、峰值应变与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且减小趋势变缓,衰减率分别是52.74%、22.31%与34.63%,孔径尺寸与试件抗压强度、峰值应变与弹性模量可采用负线性函数表征,但线性关系依次减小;0~20mm孔径水泥石试件裂纹起裂于孔壁上下斜角,破坏于上下斜角孔壁对角线,称为小孔径破坏形态,而30~50mm孔径水泥石试件起裂于左右侧孔壁,破坏于孔壁两侧垂直劈裂,称为大孔径破坏形态,30mm以上试件破坏形态明显具有孔洞试件结构特征;依据大小孔径破坏形态差异,不同横向孔径水泥石试件失稳模式分为剪切错动失稳与片状劈裂失稳。
    • 段素真; 刘汉东; 王忠福; 何思明; 李冬冬
    • 摘要: 龙门黄河大桥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的黄河上,左岸桥台上方峭壁发育的大量危岩体对龙门黄河大桥的建设及正常运营构成极大威胁,开展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和危险性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地面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了危岩体控制性结构面信息、三维形态与几何尺寸,对其发育特征和潜在失稳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三维离散元法构建典型危岩体及地表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危岩体三维运移路径、冲击能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岩体可划分为上、中、下3个危岩带,岩性、地形、结构面是控制危岩体稳定的关键因素;潜在失稳模式可划分为倾倒式、坠落式、滑移式,危岩体失稳后对左岸桥台的冲击能量均超过10^(4)kJ,建议采用主动加固为主、被动防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 豆红强; 李鹏宇; 王浩; 聂文峰
    • 摘要: 为明确填方路堤荷载下强夯碎石墩的变形特征与其路堤稳定性的内在关联,针对“山地型”软土地区某高速铁路车站高填方路堤的失稳破坏现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和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着重研究了不同位置强夯碎石墩墩体的鼓胀变形与侧向弯曲变形规律,并定义墩体鼓胀率和最大侧向弯曲值对其变形特征予以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作用下不同位置的强夯碎石墩发生不同程度的鼓胀变形和侧向弯曲变形,其中鼓胀变形主要由上覆路堤荷载所产生的压缩鼓胀和路堤侧滑所产生的滑动剪切鼓胀所组成,且其最大鼓胀变形区域集中在距桩端1~2倍桩直径范围内;位于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潜在滑裂面剪入口附近墩体的鼓胀率最大(0.75%),约为路堤中心处墩体鼓胀率的1.5倍,表明该处以滑动剪切鼓胀变形为主。沿路堤中心线向外不同位置的强夯碎石墩墩体的最大侧向弯曲变形的发展规律近似呈三段线模式,其中潜在滑裂面剪入口附近的17^(#)墩体为其侧向弯曲变形开始陡增的拐点,表明17^(#)与其附近墩体为控制路堤侧向变形与稳定的关键构件。路堤填筑过程中所出现数条裂缝的原因可能在于强夯碎石墩的剪切破坏而致使路堤出现整体滑移所引起的,建议在采用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处治“山地型”软弱地基时,应配合其他加固措施以确保填方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 李老三
    • 摘要: 以郑万铁路黄家沟隧道标准断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产状岩质隧道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围岩力学响应、变形特性以及锚杆力学特征,阐明不同于传统松散介质的层状岩质隧道失稳模式及锚杆支护要点。结果表明:节理面极大削弱了岩体稳定性,开挖会引起沿层理面滑动,导致明显地质偏压。隧道开挖使得层间节理首先被破坏,节理离层区不是发生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上,而是发生在节理垂直方向。水平层状或倾角较小时,顶部和仰拱节理之间产生离层区,易引起岩层弯折破坏;随着倾角增大,顺弱势节理面滑动趋势增大,破坏主要取决于节理面强度和层状节理之间滑移;当倾角为75°~90°时,破坏主要为边墙岩块弯曲压溃;竖向节理时,中间垂直土体挟持作用减弱,易剪切破坏失稳引起冒顶坍方趋势。从群锚效应来看,锚杆与滑移面夹角大于23°时,锚杆支护效果发挥较为明显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