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沧东

李沧东

李沧东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企业家、西部广播电视、电影文学等; 李沧东的相关文献由7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奕平、冯发誉、刘权文等。

李沧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100.00%

总计:80篇

李沧东—发文趋势图

李沧东

-研究学者

  • 何奕平
  • 冯发誉
  • 刘权文
  • 刘海燕
  • 吴伟琦
  • 王新
  • 丰云鹤
  • 乔芊
  • 任丘
  • 兰玢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姝彤
    • 摘要: 电影《燃烧》是韩国现实主义导演李沧东时隔八年之后的又一力作,其中女主角惠美作为全片的灵魂线索人物推动着影片的发展,同时她的身体几乎成了各种权力交汇的场域。惠美代表了韩国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的年轻女性,她们在无形之中被父权社会所驯服和惩罚,即使有意挣脱束缚却最终难逃被种种外力控制的命运。影片中女主角的整容、表演、舞蹈以及性爱等身体活动行为承担了较强的叙事作用,传递了李沧东对韩国父权制的现实主义批判,在一定程度也是其女性主义精神的表达。
    • 李燕妮
    • 摘要: 韩国导演李沧东之“绿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电影作品《绿洲》于2002年8月15日上映,在国内许多重大电影节上获得了不少奖项,更是获得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新人演员奖,以此扬名世界。电影《绿洲》用朴实自然的纪实影像叙事手法,讲述了两个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的爱情故事,抨击了社会的世俗偏见和人心冷漠,探讨了生命的存在价值与爱情真谛。这一段爱情在外人眼中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却是日渐干涸情感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 王晨雨
    • 摘要: 李沧东二十多年来编导了六部电影,以世情故事为架构,营造了一种极为丰盈的电影空间,创制出人、家、社会等由小到大的造型元素,并在高度关注个体与现实社会的叙事动力下解构了叙事本身,将哲学思考延至电影之外.本文从电影空间建构和叙事解构两个视角出发,以李氏电影序列为文本,分析边缘人物、家庭亲情、宗教信仰、社会现实等要素.
    • 刘丽莎
    • 摘要: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人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 冯发誉
    • 摘要: 作家出身的李沧东,作为韩国影坛上独具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现实主义作者导演,他的影片往往将边缘人物放置于整个宏观的大社会之中,从而刻画出整个社会进程中的所缺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道义.本文从李沧东电影的创作历程入手,着手把握影片序列中的人物群像,抓住其边缘人界定的特征,通过对他六部影片的具体分析来对边缘人进行具体的解构与透视,从命运归宿、宗教皈依、血亲关系以及表现手法、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这六个方面来依次解读,以期得到内心的共鸣和灵魂的荡涤.
    • 苏源
    • 摘要: 李沧东的电影充溢着生命的流动,以自然的镜头风格将观众带入到其营造的诗意影像世界中,让观众体悟到作为艺术创作者的哲理思索,进而走入共通却不同的审美境界之中。从李沧东作为艺术创作者角度看,其作品流露出“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艺术眼光”、“人生况味中的艺术表达”与“人类生命视野里的艺术哲思”的美学归旨;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李沧东的作品一方面在诗意的影像下闪烁着作者对生命问题的思索,另一方面不断引领观众向生命中隐秘而伟大的未知之处探索。
    • 胡浩楠
    • 摘要: 近几年韩国电影在现实主义题材表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关注边缘人物,描绘底层生活.李沧东便是20世纪以来韩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导演之一,其作品植根于本土,却描摹出普世的情感困惑.他着力书写韩国的民族伤痛,表现底层人物苦难,揭露病态现实,冷冽的现实题材内容以及诗意的表达技巧,使李沧东的电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特有的影像美学风格,在韩国电影史甚至亚洲电影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
    • 冯发誉
    • 摘要: 作家出身的李沧东,作为韩国影坛上独具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现实主义作者导演,他的影片往往将边缘人物放置于整个宏观的大社会之中,从而刻画出整个社会进程中的所缺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道义。本文从李沧东电影的创作历程入手,着手把握影片序列中的人物群像,抓住其边缘人界定的特征,通过对他六部影片的具体分析来对边缘人进行具体的解构与透视,从命运归宿、宗教皈依、血亲关系以及表现手法、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这六个方面来依次解读,以期得到内心的共鸣和灵魂的荡涤。
    • 刘权文
    • 摘要: 对于韩国电影甚至世界电影来说,李沧东都是无比独特的一个人物。他的创作与他的作家身份分割不开,但他又并非像左岸派那样极度个人化的作家导演,李沧东深谙电影的叙事规律和表达。他的叙事严密,戏剧张力十足,人物生动,镜头语言准确简洁,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感,在他看来,避开那些形式和技巧才是电影的本质。他的作品带有韩国的民族性,展示着韩国当代社会的问题和变革,也关切着人类共有的困苦。他的叙事方式从前期的戏剧性严密到后期的自由随意,对应着他的表达从社会历史到人性情感的转变,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和方法,也有更加深入的思索和从容的技法。
    • 彭涛
    • 摘要: 通过对李沧东电影的文本进行细读,可以看到在性别叙事、底层叙事、宗教和伦理叙事之外,也存在着现代性叙事。李沧东的六部电影折射了韩国近四十年的社会历程给国家、民族、民众造成的心理创伤和集体焦虑。这种焦虑主要以主体的失落、人性的异化、家庭的失范为表征,反映了社会的激烈变动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冲突和震荡以及现代性焦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