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
电影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0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15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部广播电视、大众文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等;电影美学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可扬、何丹、毛雨清等。
电影美学
-研究学者
- 史可扬
- 何丹
- 毛雨清
- 金丹元
- 何燕真
- 厉震林
- 周斌
- 周星
- 夏修兵
- 张冉
- 张振华
- 张杰
- 张淼
- 张琳琳
- 张艺莎
- 李亚东
- 王友江
- 王新
- 秦玉兰
- 章柏青
- 袁一民
- 阿树
- 陈宇
- 龚启明
- B.米哈尔科维奇
- He Lin-jun
- MarkCousins
- Nie Jun-yi
- 万荣英
- 万雨洁
- 上官子晗
- 世达
- 严树
- 严芳
- 于浩洋
- 于海燕1
- 于解放
- 付业君
- 付竞萱
- 代倩
- 仲呈祥12
- 何世剑
- 何楚涵1
- 何蝌
- 余玥
- 关月婵
- 冯锐
- 况锐
- 刘书亮
- 刘云飞
-
-
郑泽;
雷晓艳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是枝裕和作为日本家庭电影大师,其电影有着独特的美学风格.在主题表达上,是枝裕和的电影几乎不脱离缺失与死亡的主题.在叙事上,是枝裕和善于运用留白手段增进与观众间的审美交流,既保证导演视角不会影响观众的判断,又给予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是枝裕和电影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其电影系列中的符号式重复,以延续性风格和相同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借以探究"何为家庭"的答案.因此,文章试从缺失、 留白、 重复三个方面分析是枝裕和电影美学的生成机制.
-
-
陈昀曲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武侠电影是中国独创的电影类型,其视听表现和精神内涵体现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香港电影"武侠新世纪"的两大旗手,胡金铨和张彻开创了新派武侠片,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引领了中国第二次武侠电影热潮.胡金铨导演的阴柔气韵、 张彻倡导的阳刚美学,通过二人作品中的视听语言、情节人物、 情感意蕴等方面得以展现,体现了不同的中国古典美学气质,拓展着武侠电影的风格流派,深刻影响了华语武侠片的创作.
-
-
-
-
-
-
豆耀君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侯孝贤是近年华语电影世界最有影响的导演之一.其电影意象构成中的一切,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深刻揭示着全球化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多重社会文化困境和历史追求.这一点,也突出体现在其近年最有影响的武侠电影《刺客聂隐娘》中,影片中"青鸾"意象的三重暗喻,不但反映出作者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根本性孤独的领悟,而且暗示出作者对自身所处时代困境的某种深刻自省.电影和导演话语中的"青鸾",既是"镜",又是"鸟",也是艺术的隐喻.而无论其中之物伤其类的孤独与悲伤,还是由之引发的现实自省,都透露出侯氏电影富含历史理性的艺术追求和中国文化诗学.
-
-
杨江林
- 《美眉》
| 2020年
-
摘要:
电影主要讲述二战时面临来自内部偏见与外部法西斯战争的双重压力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奋力抵抗各方压力,带领英国人民抵抗敌军,赢得最终胜利的故事.本文主要从电影的文学意义、镜头语言、灯光运用这三个板块来探析影片中的美学意义.对同类型的电影制作与拍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
-
叶辉;
周子杰;
郭威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导演韦斯安德森具备独特的电影视觉美学风格,同时在电影美术的道具设计、灯光布局、服装等多个方面都较为考究,每一帧电影画面的如同一幅幅精美的艺术画作,在画面当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视觉隐喻,本文探究电影美术设计的同时也剖析其背后的视觉隐喻与影片内核。
-
-
-
于忠民
- 《“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笔者秉持创造性诠释(creative interpretation)的立场试图从作者读本写就的篇章布局中寻见其构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的体系运思轨迹,即从作者显在的书写结构中发掘其隐在的深层结构,并以此为框架给出笔者对读本的"理解结构",这就是笔者对作者在讨论当代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问题时所隐含的三个意向性时态面向的提取:一、总结过去的现实主义历史论,二、策应当下的现实主义有效论,三、面向未来的现实主义发展论;并对作者未曾命名却在努力实践的理论运作认定是对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体系的现代性建构.
-
-
-
刘湲湲;
张德胜;
黄元汛
- 《2017国际体育与健康学术论文报告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民族体育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无形间提升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人民的向心力及凝聚力,对中华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功夫电影是展现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人生态度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体育题材类的电影兴起历史十分悠久,体育元素的融入让电影更加鲜活,更具特色.近年来,掀起一波功夫电影的热潮,也正因功夫电影的大卖座,使民族体育项目被大众了解,也被大众所吸引.本文研究基于电影美学、体育美学,交叉论证了功夫电影对民族体育的良性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现实借鉴意义.
-
-
-
杨新磊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
| 2010年
-
摘要: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投巨资摄制的大型剧情电影纪录片《大明宫》和大型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大明宫传奇》,不得唐文化之要领,更无力揭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与华夏民族之精神.相比之下,1920年代德国的小制作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和《泥人哥连》却深刻视象化了德意志民族的哥特精神,其Bauhaus主义的审美取向在电影美学策略上明显胜出《大明宫》系列影视作品的宏大叙事观.电影与建筑的根本,在于承继文脉和传播文化,背离历史渊源一味追求商业利润,任何艺术只会缘木求鱼,走向覆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