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服制

服制

服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法律、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11546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周易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等; 服制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竞琼、周天、官晶等。

服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15462 占比:99.90%

总计:115582篇

服制—发文趋势图

服制

-研究学者

  • 张竞琼
  • 周天
  • 官晶
  • 庄立新
  • 张钰
  • 游卿
  • 祝苗
  • 许晓敏
  • 赵伟
  • 高春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鹤
    • 摘要: 准五服制罪是中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代表,将亲属问题牢牢钳制在以服制为核心的处理方式之下,成为中国古代涉及亲属案件的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同时,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推人情""随事变"的特征又赋予了传统法律趋向可转化的可能空间。宋元时期有关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可转化的亲属认定类型。这其中有将此亲视为彼亲,亦有将非亲视为有亲,将有亲视为无亲。这三类亲属关系的转化以服制、恩义为转化的基础,为司法活动提供了灵活的裁断空间。
    • 田广林; 任妮娜
    • 摘要: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推行,从而使西周王朝超越夏商而达到王制国家的全盛,而此间的“中国”认同,也获得了同步发展。
    • 晃福林
    • 摘要: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融汇了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中心的部落集团,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又历经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凝聚,到秦汉时期方初步形成。“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在上古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自“中心权力”出现以降,直到周代臻至完善的“服”制,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制度保证。“服”制展现了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国家认同”包括了对于中心权力和对于夏商周三代王朝的认可与服从,这是诸氏族、部落列为中华民族成员的必要条件。
    • 邓小燕
    • 摘要: 楚地服饰特征主要体现在深衣和蓝缕的形制、色彩、纹样以及配饰上。这种服饰特征不仅体现了楚国瑰丽奇异、别具一格的服饰美学,还展现出服饰中隐含的礼教规训和时代精神。此外,楚地服饰还受到了楚国以巫、道、骚为宗的美学思想的影响。综合来看,楚文明影响下的服饰文化不仅展现出了超前的创造性和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启发性,而且彰显出了以有形达无形的人文精神。
    • 杨馨; 焦梦卉; 王文玲; 林靖
    • 摘要: 设计说明:服制灵感来源于清代马面裙,纹样设计搭配清新明丽的枝叶花卉及彩蝶图案,还原少女着装的明艳风姿。实物的制作过程则采用机器满幅绣花的方式,致力于将古朴的艺术设计与纺织技术相结合,通过当代的理念和手法将这些传统的美融其中,实现古代服饰文化及纹样内涵在当代工业技术下的活化应用。
    • 庄立新
    • 摘要: 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出发,阐述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传统绘画中具象写实、抽象写意人物画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印证了古代人物绘画虽有表现方法、技巧上的不同,但服饰等级制度毫无差异的基本规律,可以为中国古代服饰的分析、研究提供佐证,为借鉴、创新时尚服装设计发挥积极作用。
    • 董士萌; 孙清越; 代安; 何东宁; 刘汝馨
    • 摘要: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经过四千多年的自然演化与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冠服体系。
    • 潘萍
    • 摘要: 服制是传统中国民事诉讼中辨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而父母子女关系是其核心.通过分析《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判词,可以看出父母的身份识别是宋代官员进行法律适用、裁断民事纠纷的前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诉讼权益不仅受到服叙的制约,还受到血缘、是否承担抚养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父不同,母不仅受到其自身身份的制约,还依附于其夫.总体上,宋代司法官员在处理涉及父母子女的民事诉讼时,既重视维护人伦,又强调查明案件事实辨明是非,据法据理裁判,实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协调和统一.
    • 张啸
    • 摘要: 1912年服制案是民国初年各种思想交织影响的产物.民国政府的成立给服制改革提供了可能,1912年服制具有三个特点:(一)大同思想,"大同"原意为中国思想中的理想境界,在服制案中则体现为在国体学习西方之后,服制也和世界先进文明保持一致,即为"大同";(二)国货原则,服制的服装材料使用和国货息息相关,纺织业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领域.服制案中多处体现使用国货的原则;(三)礼制传统,服制在中国古代是框定社会等级,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是礼制的重要部分.到了民国时期,服制的内容依然起到了维护新的社会秩序作出礼仪示范的作用.虽然1912年服制并不成熟且具有脱离实际情况的问题,但在服制领域依然是开创性的,是民国政府法制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 庄立新
    • 摘要: 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出发,阐述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古代服装与传统绘画中具象写实、抽象写意人物画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印证了古代人物绘画虽有表现方法、技巧上的不同,但服饰等级制度毫无差异的基本规律,可以为中国古代服饰的分析、研究提供佐证,为借鉴、创新时尚服装设计发挥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