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服饰制度

服饰制度

服饰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风俗习惯、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68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丝绸之路、西部蒙古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80周年--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等;服饰制度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白秀梅、林永莲、郑煦卓等。

服饰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3.6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668 占比:96.32%

总计:3808篇

服饰制度—发文趋势图

服饰制度

-研究学者

  • 白秀梅
  • 林永莲
  • 郑煦卓
  • 严勇
  • 周丽艳
  • 崔丽娜
  • 李怡
  • 李焕臣
  • 王文静
  • 程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孙墨一
    • 摘要: 元代服饰制度的产生与衍变是自13世纪蒙元王朝进入封建集权后的必然产物。服饰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受元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标识等级地位的符号特征。服饰制度不但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文化融合状态,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造物方式与审美倾向,通过文化人类学视角以服制为出发点探析蒙元时期的服饰文化艺术特征,结合其制度衍变因素与表现形式,分析元代服饰制度背后所体现的蒙古族朝野下的民族文化观念。
    • 吴修成
    • 摘要: 唐朝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服饰是大唐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以其对传统、外来、现实的博采吸纳造就了富有张力的多元服饰形象。纪录片《大明宫》时长共180分钟,呈现了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大唐帝国兴衰史,其中的人物服饰形象颇引人注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则集中记载了唐朝皇族、群臣的服饰制度及演进。对比分析纪录片和史志文献,梳理二者高度契合与冲突对立之处,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唐代服饰的形制特点和文化内涵。
    • 周志鹏; 谢红
    • 摘要: 明清服饰文物和典籍资料中,作为十二服章之一的宗彝展现了“虎蜼无彝”和“虎蜼饰彝”两种不同图式。针对这一差异性,本文基于宋代至清代礼图典籍的图像关联性,结合历代舆服志中的记载,在历史语境中阐明如下观点:宗彝的形象建构于历代经学家的想象与封建皇权对经义图说损略革异的双重因素之上。宋代以前的宗彝应是虎蜼无彝,明代以后则虎蜼饰彝,宋元两代应属过渡时期。宗彝的沉浮、进化历史体现了礼学服务政治的整体走向,是中国封建王朝集权进程的历史见证。
    • 张瀚苧; 宋德风
    • 摘要: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唐代可以说是巅峰时代,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各种文化思潮和新鲜事物的涌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包容。在此背景下,唐代服饰吸纳了中外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形制、图案、色彩中展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这种多民族性是与中外各民族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结果。唐代女子服饰凭借款式繁多、色彩艳丽、装饰手法新颖大胆,成为唐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此,文章对唐代女性婚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 章梦晗
    • 摘要: 古代的官员服饰显然是统治阶级彰显权力的一种工具。中国服饰专家沈从文曾考证,衣分等级的服饰制度始于西周。“服饰政治”使得不同阶级甚至不同行业的着装都有牢不可破的壁垒。而官员应该怎么穿,更是有着严格的着装制度,是门复杂的“学问”。
    • 张晨
    • 摘要: 衣袂飘飘 《周易》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原来,锦衣华服并不仅仅传递着美。上衣下裳,取法天地智慧,古人籍此制定礼仪制度,垂范天下,治理国家。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元朝制订的以民族歧视为特征的服饰制度被摒弃,汉唐衣冠文物制度得以重新恢复,并出现了诸多创新。为开启新礼,改正朔、易服色,明太祖朱元璋“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洪武元年(1368),学士陶安建议制订五冕冠服制,朱元璋认为过于繁琐,诏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
    • 刘川渤
    • 摘要: 蝉饰伴随着中国古代传统礼制的发展,由最初的自然崇拜、美化装饰逐渐演化为思想文化范畴,被古人赋予了诸多合乎儒家修身用世规范的深刻寓意,并作为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运用于冠服之中,为我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随着近些年文物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有关"蝉"的文物陆续出现,拓展了冠蝉的研究空间."冠上附蝉"这一制度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仿效胡服加貂蝉之饰,历经数代一直延续至明代末期.蝉的使用形式最初为冠上金珰附蝉,至宋明时期开始出现进贤冠加笼巾附蝉的形式,其质地、外观式样和使用对象也不断变化,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的政治理念.清代冠服制度与前代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传承了近两千年的冠蝉制度被顶戴花翎所替代,冠蝉制度随之消亡.
    • 王森燕
    • 摘要: 女官制度是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中国古代女官制度同男官制度一样机构完备、职掌明确、体系独立,是古代君王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但具体制度内容同男官制度又有极大区别。我国古代关于女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例如“女祝,女奴晓祝事者”等。但是,女性官员真正意义上开始出现,是在东汉末年。北魏王朝作为依靠汉化取得统治权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周礼》为基础正式确立了女官制度,此后对于女官职务系统的建立、选拔、服饰制度、职责都进行了一整套的规定。
    • 徐冉
    • 摘要: 明朝以恢复华夏衣冠为己任,在服饰建制之初既参考和吸纳了周、汉、唐、宋的部分服饰制度内容,又产生了改革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而朝服是明代服饰中重要的大礼服,对明代礼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孔子嫡裔衍圣公的特殊地位,孔府得以传世留存下来大量明代服饰,其中有一套完整朝服主、配服完备,从服装规制及配饰等级上均符合明代衍圣公所适用的文官一品礼遇。在此通过实物和文献二重考证的方法,印证衍圣公朝服系列遗存与明代典章制度的统一,并深入解读朝服的礼制内涵。
    • 李雨来
    • 摘要: 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清代服饰在传统服饰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在中国古代,服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制度以其具有礼治教化和等级辨识的重要功能而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他们无不在改朝换代、政权更替时制定新的服饰制度,以作为王朝更替的象征。清代也不例外,满族统治者在取代明朝后,全面废除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传承了上千年的宽衣博袖式,强制推行本民族具有游牧骑猎特色的紧身窄袖式服装,以衣冠服饰的改变作为王朝兴替的重要标志,给中国古代流行了上千年的汉族传统服饰以巨大的冲击和变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