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曹聚仁

曹聚仁

曹聚仁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炎黄纵横、同舟共进、文史春秋等; 曹聚仁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哲、李伟、曹雷等。

曹聚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9 占比:100.00%

总计:379篇

曹聚仁—发文趋势图

曹聚仁

-研究学者

  • 柳哲
  • 李伟
  • 曹雷
  • 曹聚仁
  • 李振广
  • 古远清
  • 孙郁
  • 丁言昭
  • 散木
  • 王文静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亮
    • 摘要: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晚年病中之作,从香港初版到内地再版的过程中,其副标题由《未完成的自传》调整为《回忆录》,而实际上借由记录时代历史,他也完成了自我表达和主体塑造。在这个意义上,将眼光从“我的世界”重新放回作为传主的“我”的身上,可以进一步理解曹聚仁在抗战时期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其思想方式。作为战地记者,亲历战争及流亡的生命经验,反而促发他向内寻找精神支援,其中,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性继承构成了一条重要的内在线索。“反理学的态度理解理学的深度”的“乱世哲学”是他在战时因应现实、寄望未来的思路,也是他晚年回顾自己一生行世的自况。身处“在而不属于”的位置,曹聚仁始终感到时代与个人、现实与思想、新与旧互相拉锯的张力,而“回忆录”的形式及其所承载的写“史”的宏愿与“哲学”的建构,或是一种弥合的努力。
    • 刘立振; 车红娟
    • 摘要: 1950年以后,作为爱国报人、学者的曹聚仁成为新中国和海外中国人的联系纽带,在海外华人报刊上对新中国进行系统的报道与宣传。由于对文学艺术和戏曲的兴趣,他对新中国的红色文艺进行了研究性报道,分析其“根”之所在。这些对红色文艺的分析与研究,对海外中国人有统战和宣传意义,对今天以红色文艺为载体进行乐教工作也有启发意义。
    • 章念驰
    • 摘要: 在章太炎众多学生与弟子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弟子,他对政治的兴趣与热衷仅次于乃师,他对学术的钻研与创新也不在一般弟子之下,他就是曹聚仁先生。二三十年前社会上有一股"曹热",人们对他的经历与治学都抱着极大兴趣,直到如今他的影响犹在。"文革"后的"改革开放",首先来自思想的解放,一些人开始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如王元化、李慎之、李泽厚……比他们稍年长一点如曹聚仁、钱穆等等,他们无论如何是扮演了思想解放、文化启蒙者角色。
    • 贺越明
    • 摘要: 在中国现代史上,曹聚仁先生是享有一席之地的著名文化人。他聆教于章太炎,结交于鲁迅,涉足文学创作及理论,钻研历史和哲学,执教大专院校,当过战地记者,主持报社笔政,学识广博,成名很早,著作等身,留下了丰厚的人生机记录。尤为世人关注的是,他年逾半百之后,热心搭建台海两岸沟通的渠道,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期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他的这段经历,多年来广为传播且倍受称道,但流布中也含有扑朔迷离以至以讹传讹的成分。
    • 夏明亮
    • 摘要: 自从作家曹聚仁在《鲁迅评传》中说了“许钦文的妹妹许羡苏是鲁迅的恋人”“差点就成为鲁迅的妻子”之类的话,许羡苏与鲁迅的关系就成了现代一些文人学者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沸沸扬扬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纷纭不休。如南江秀一在《鲁迅的女友:许羡苏》一文中就说:“许羡苏是鲁迅的学生,更是女友。”“她和鲁迅关系密切,周围的人曾议论他们可能结合。他们并不回避这种议论,也曾有过各自的考虑。这后来虽然没有成为事实,但无可否认她曾在鲁迅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 曹雷(口述); 林丽成
    • 摘要: 曹雷(1940-),曹聚仁之女,上海电影译制厂一级配音演员兼导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2010年11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曹雷的父亲曹聚仁先生晚年在海峡两岸高层间担任密使的经历,自他1972年逝世以后,始终是世人关注的热点人物。
    • 曹雷; 林丽成
    • 摘要: 金门炮战的棋子1957年底至1958年的二三月间,父亲曾两次北上。他在《北行二语》1中提到,1958年的元旦他是在北京过的。正值寒假,我去北京新侨饭店探望父亲,住了十来天。1958年夏天,美国介入黎巴嫩战事,8月22日,联合国紧急会议讨论通过阿拉伯国家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台湾海峡局势也紧张起来。
    • 金传胜
    • 摘要: 本文钩沉周作人致晨报社、新晨报社、陈大齐的三通佚函,同时就已编入2020年版《周作人集外文》的周作人致王茨荪、曹聚仁的两封书信进行考订与补正.
    • 曹忻
    • 摘要: 曹聚仁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国家统一而奔走于两岸之间的那段传奇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于世。曹聚仁本人的文字书信,其亲友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回忆文章以及各种官方和半官方的历史文献,都为我们不断认识那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从客观地确认历史事实这个角度看,对相关历史裆案的挖掘整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 刘朝侠
    • 摘要: 说到书生本色,我总会想起陈望道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他的学生曹聚仁说:"他最怕得罪别人,结果呢?几乎把每个人都得罪了。"这似乎最能体现书生本色。因为本真的书生总是把学问真当学问来做,把事情真当事情来看,把朋友真当朋友来待……总之,凡事当真。在真真假假的大千世界里,本色的书生最尴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