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
《南洋商报》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财政、金融、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专利文献5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东南亚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
《南洋商报》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勇、钦鸿、凌彦等。
《南洋商报》
-研究学者
- 马勇
- 钦鸿
- 凌彦
- 吕元礼
- 周健强
- 廖小健
- 彭伟步
- 曾维龙
- 李伟
- 林伍珖
- 汤小薇
- 沈燕清
- 益群
- 薛灿
- 郭梁
- 东方
- 何兰娟
- 何卫东
- 何国忠
- 刘刚
- 刘曈
- 刘鹏
- 勉之
- 北方好汉
- 单滨新
- 叶军
- 叶永烈
- 吴君静
- 吴庆棠
- 吴文虎
- 吴杰
- 周阿旋
- 唐丽娟
- 唐解放
- 姜萌(文/摄)1
- 孙志
- 孙玉祥
- 孟祥杰
- 峁贵鸣
- 庄礼伟
- 张学惠
- 张秀平
- 彼岸
- 徐文明
- 徐耀明
- 文汇
- 方国祥
- 方岩
- 方式光
- 方积根
-
-
毛家武;
陈水娣
-
-
摘要:
南海问题的东南亚主要争端国媒体和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在涉南海问题报道时常常扭曲中国形象,渲染中国的强硬和威胁,把中国塑造成破坏地区和平的国家,给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挑战。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南洋商报》在“南海仲裁案”后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总体较为客观。该报认为中马在南海问题上没有明显冲突,但在报道中提及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演习、军事建设等情况,认为中国武器先进,具有一定“威胁性”;经济力量强大,有吸引力;外交上强势、强硬。总而言之,该报在一定程度担心中国崛起而带来的“威胁”。作为华文媒体,《南洋商报》涉南海问题报道所体现的中国观在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代表性。中国应完善对外传播,加强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得到更多信任和支持,为南海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
王方好
-
-
摘要:
华人群体在近代新马区域文化构建发展过程里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尽管身处异域他乡的地域空间之中,却仍然保留着传统儒家思想仁爱待人的文化基因,近代南洋华侨从事的慈善义演活动成为延续此种民族品格的重要日常实践。本文以近现代新马地区重要的出版物《南洋商报》为考察中心,力求完整全面地揭示近代南洋华侨慈善义演活动的完整面貌。应急赈灾、济贫扶困与爱国救亡是近代新马地区慈善义演的三大主题,在义演过程中,活动组织者相当偏好采取京剧、话剧与地方戏在内的三种不同戏剧类型充当演出的载体。严密的组织管理、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浓重的爱国主义意识则成为南洋华侨慈善义演活动整体呈现的三个特质。可以说,近代南洋华侨慈善义演成为同时包含儒家传统精神与现代革命意识、东方戏曲文化与西方话剧艺术、游子乡愁情绪与救亡图存时代焦虑等多重矛盾体的文化场域,本质上指向的是新马社会现代转型过程里的某种文化症候。
-
-
曾维龙
-
-
摘要:
《南洋商报》于1923年由华侨商人陈嘉庚创办,其副刊呈现了马华文学与文化场域之特质——追求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兼容性,雅与俗互为表里,看似大杂烩书写的副刊实则展现了马华文学的原生态面貌.文学的原生场域如何影响了副刊的特质,雅与俗的分野,副刊书写的通俗性和严肃性对马华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尚待挖掘.基于1976-1978年三个关键年份的《南洋商报》副刊内容分析,可以展示马华文学中作为旁支学科之"副刊学"的可能性.
-
-
-
盛巽昌
-
-
摘要:
1965年4月,时为新加坡《南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为沟通海峡两岸交往来到北京。不久,就受到毛泽东接见,在谈起祖国统一大业、国共第三次合作事宜时,毛泽东托曹聚仁带口信给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还请他捎带自己所写的一首《临江仙·寄友》给蒋介石。曹聚仁离开北京,回到香港,蒋经国还特地派船接他赴台湾岛。曹聚仁直奔日月潭,面见蒋氏父子谈话,并送上这份手稿。
-
-
罗仕龙
-
-
摘要:
四十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先勇小说《孽子》于1977年起连载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代文学》杂志,1明0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刊登完结,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中闻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读者,从一开始对这部作品不尽理解,到如今可坦然见到它登上影视戏剧舞台,并且多次重播、复排.
-
-
-
-
姜萌(文/摄)1
-
-
摘要:
也许是强烈地域反差产生的独特吸引力,作为地道北京人的我,对堪称南洋之星、千岛之国的马来西亚却情有独钟。2011年4月至2015年9月,我四次到马来西亚旅游。马来西亚,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多宗教的国家,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它的绮丽景色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让我流连忘返。我到过马来西亚各个城市和岛屿,每次自由行的经历都有所不同。我喜欢马来西亚大都市的气息和独有的南洋风情:这里有高耸云霄的双子塔和云顶游乐场、黑风洞.
-
-
-
-
摘要:
据《南洋商报》,马来西亚截至去年12月底的外汇储备,维持在1014亿美元(约4173.88亿马币)。根据马国家银行近日发出的文告,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足以应付7.4个月的进口,以及1倍的短期外债。而12月中的外汇储备金,同样为1014亿美元。不过,按当时汇率折合为约4233.55亿马币。因此,若以马币作为比较单位,最新外汇储备金比12月中期少了约59.67亿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