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暴聋

暴聋

暴聋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瞭望、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一届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会等;暴聋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严道南、俞香玲、刘强等。

暴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22.1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433 占比:76.77%

总计:564篇

暴聋—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珍; 刘洋; 张勤修
    • 摘要: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并不明确[1],可能与感染、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自身免疫因素、内耳循环障碍、精神因素及窗膜破裂有关,属中医“暴聋”范围,中医学中暴聋属实证居多,多与气滞血瘀、痰火郁结、血热上扰等有关,但虚实夹杂也可见于暴聋,多与肝脾肾受损相关[2]。
    • 邹安影; 何小玲
    • 摘要: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即“特发性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且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神经性听力损失疾病[1],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引起该疾病的致病原因包括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膜迷路破裂等[2]。该病在临床中常表现为单侧听力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突然下降,3 d内听力下降超过20 dB,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耳鸣、耳堵塞不适感、恶心呕吐等症状[3]。该病发病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大,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常给予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高压氧治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有助于患者听力的恢复[4]。突发性耳聋中医学属于“暴聋”等范畴,在临床施治中常与西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自拟行气活血通窍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周佳妤
    • 摘要: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听力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至最低点。其发病与内耳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膜迷路破裂等有关,多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诱发。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西医多采用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措施,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 [1-4]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暴聋”范畴,最常见的病机是气滞血瘀。本文采用行气活血复聪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35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报道如下。
    • 齐耿; 范巧真; 李寿皊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聪耳汤治疗暴聋(肝火上炎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82例暴聋(肝火上炎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地塞米松和葛根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聪耳汤治疗。比较两组的听力疗效和耳鸣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听力疗效总有效率为94.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2%(P<0.05)。观察组耳鸣疗效总有效率为9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2%(P<0.05),观察组治疗后7、14 d的耳鸣、耳聋、眩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聪耳汤治疗暴聋(肝火上炎证)疗效良好,对提高患者听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流变学指标具有显著效果。
    • 俞香玲; 陈雅芳; 葛燕萍; 庄智芳
    • 摘要: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穴位埋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暴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咽科病房的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隔姜灸及埋针干预,干预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伴发症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听力阈值均有所减低,且观察组患者听力阈值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30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率为87%,优于对照组26例失眠患者的54%(P=0.00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耳鸣、耳闷、眩晕等伴发症均较之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穴位埋针的中医护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的听力,有利于改善耳聋、耳鸣、眩晕等伴发症状及患者睡眠质量,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积极作用。
    • 祝晓宇; 邓华; 孙川惠; 杨莎莎; 曹庆新; 赵成彦
    • 摘要: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联合当归芍药散对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96例(96耳),随机、非盲法分为A组(单纯鼓室内持续给药)、B组(单纯中药组)、C组(鼓室内注射联合中药组),每组32例(32耳),予以各组治疗10d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62.50%(20/32),B组总有效率59.38%(19/32),C组总有效率78.13%(25/32),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C组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纯音听阈值均值(PTA)比较,A组、B组、C组的PT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PTA值较A组、B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及单纯中医治疗。
    • 范巧真; 齐耿; 王立男; 李寿皊
    • 摘要: 目的:研究逐瘀通窍聪耳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暴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除接受统一的西药治疗外,对照组另行穴位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逐瘀通窍聪耳汤。比较两组疗效、0.25、0.5、1、2、4、8 kHz频率的听阈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WBV)、血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症状消失时间及听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频率听阈值、WBV、Hct、PV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闷、耳鸣、眩晕消失时间及听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窍聪耳汤联合穴位注射能够缓解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耳鸣、耳闷及眩晕等症状,改善其听力以及血液流变学情况,效果确切。
    • 何小琴; 黄晶一; 李波波; 林海洋; 冯淑兰
    • 摘要: 目的观察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药物组与针刀组各48例。药物组给予药物综合治疗,针刀组在药物组基础给予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共持续10 d,针刀组在入组后第1、4、7、10日行针刀治疗,若达痊愈,可终止治疗。在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电测听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评价两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针刀组在降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方面优于药物组(P<0.05);针刀组听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药物组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耳鸣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88.10%,药物组为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T”形松解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降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水平,改善患者耳鸣症状。
    • 胡魏
    • 摘要: 目的:以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运用"随症采集"法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暴聋患者5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与临床护理,观察组以暴聋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对暴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与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患者满意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患者满意率为67.86%;两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04±1.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96±1.42)d.结论: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实施暴聋中医护理方案,提高了暴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夏晶晶; 计忠宁
    • 摘要: 目的 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定及主要伴随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提高患者听力,改善患者伴随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郁结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听力,减轻患者听力障碍的困扰,还能改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