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0
CD10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7920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等;
CD10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文斌、周晓军、孟奎等。
CD10
-研究学者
- 黄文斌
- 周晓军
- 孟奎
- 戴观荣
- 李黎
- 石群立
- 赵彤
- 陈愉
- 陈洁宇
- 马恒辉
- 吕丽
- 吕秀鹏
- 吴炳绪
- 唐颖
- 孟刚
- 崔亚兰
- 张丽
- 张敏
- 张晨芳
- 张玉新
- 张秋生
- 景洪标
- 李节
- 李莉
- 杨修远
- 潘月龙
- 王劲松
- 王莉芬
- 蔡庆发
- 赵为国
- 邓鉴文
- 陆珍凤
- 陈晓东
- 陈美燕
- 黄世章
- 黄文斌(摘译)
- Abeler V.M.
- Allred C
- Alsayed Tealeb
- Amarti Afaf
- Bahrami S
- Burchette Jr. J.L.
- Butnor K J
- C. Herman
- Costigan D C
- Daa T.
- Dong F
- Dong H
- El Fatemi Hinde
- Elfassi Jamal
-
-
-
郑倩;
彭昌能;
曹慧秋;
张晓梅
-
-
摘要: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6(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2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SD标本距肿瘤边缘≥1 cm)。全部患者均行放大内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分析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情况;分析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27例早期胃癌患者,经放大内镜准确诊断108例,准确率为85.03%(108/127)。癌组织MUC2阳性表达率(61.42%)高于癌旁组织(11.81%)(P<0.05),癌组织MUC5AC阳性表达率(54.33%)高于癌旁组织(14.17%)(P<0.05),癌组织MUC6阳性表达率(48.03%)高于癌旁组织(7.87%)(P<0.05),癌组织CD10阳性表达率(73.23%)高于癌旁组织(15.75%)(P<0.05)。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诊断早期胃癌,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放大内镜、MUC2、MUC5AC、MUC6和CD10单独诊断(P<0.05)。结论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诊断价值良好,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
-
郑国强;
朱献斐
-
-
摘要:
目的 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和CD157蛋白的表达.随访至2020年9月30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癌组织CD10、CD133和CD15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D10、CD133和CD157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阴性患者(P<0.05).年龄[RR=1.628(95%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95%CI: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95%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95%CI:1.989,5.456)]、CD10阳性表达[RR=2.081(95%CI:1.297,3.241)]、CD133阳性表达[RR=1.768(95%CI:1.190,2.879)]和CD157阳性表达[RR=2.463(95%CI:1.797,4.165)]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
-
王婉玲;
杨翠;
高攀科;
陈小双;
梁勇会;
李敬东
-
-
摘要: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B-NHL组患者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患者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比较2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情况;收集B-NH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Bcl-2、CD10和cyclin D1水平与B-NH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B-NHL患者随访1 a,统计患者病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B-NHL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1%(61/78)、38.46%(30/78)、87.18%(68/78),对照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18/50)、100.00%(50/50)、0.00%(0/50);B-NHL组患者Bcl-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971、92.992,P0.05);B-NHL患者的病理类型与CD10、cyclin D1阳性表达相关(P0.05).B-NHL组患者病死20例(25.64%),生存58例(74.36%);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与B-NHL患者病死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阳性表达、cyclin D1阳性表达及CD10阴性表达是影响B-NHL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Bcl-2、CD10及cyclin D1在B-NHL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可能参与了B-NHL的发生、发展;CD10、cyclin D1检测可鉴别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B-NHL,且可作为评估B-NH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
Kolin D L;
Costigan D C;
Dong F;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
-
摘要:
子宫内膜中肾样癌是一类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其组织形态和分子标记与中肾管腺癌相似,存在KRAS基因突变和缺乏微卫星不稳定性。该亚型还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即GATA-3、CD10和TTF-1阳性,ER和PR阴性。该文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方法对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从经大规模测序的570例子宫内膜癌数据库中选择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MSS)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对典型KRAS突变且缺乏诊断子宫内膜样癌特征(包括鳞状或黏液分化)的MSS肿瘤进行中肾样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复查。
-
-
-
杨修远;
潘月龙
-
-
摘要:
目的:研究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22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运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D10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强度及分布比例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36/7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晚期结直肠癌CD10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早期肿瘤(P=0.033),周围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CD10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淋巴结阴性病例(P=0.023),存在脉管受侵犯的结直肠癌CD10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无脉管受侵病例(P=0.004).结论: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有促进结直肠癌发展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
-
苟思琪;
张前;
方媛;
杨路路;
王劲松;
齐琼;
黄文斌
-
-
摘要:
目的 伴肠母细胞分化胃腺癌(GAED)是新近认识的一种胃癌组织学类型,关于其肿瘤发生的细胞学来源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胃和肠表型标志物(MUC2、MUC5AC、MUC6、CD10)在GAED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AED的细胞来源,进一步评估胃和肠表型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的胃癌根治切除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其中43份GAED组织中MUC2、MUC5AC、MUC6、CD10的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胃型、肠型、混合型和未分类型.结果 43份GAED中,MUC5AC、MUC6、MUC2和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16.3%(7/43)、18.6%(8/43)、7.0%(3/43)、4.7%(2/43).胃和肠表型分型中,67.4%为未分类型,20.9%为胃型,而肠型和混合型均少见.MUC5AC表达在≥60岁GAED患者更高(25.9%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6在≥60岁和pTNM分期为Ⅲ和Ⅳ期GAED患者表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D≥60岁患者中胃型和未分类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ED的细胞学来源可能以胃型上皮起源为主.胃和肠表型分类大多为未分类型或胃型.胃和肠表型标志物检测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估GAED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
-
周雅丽
-
-
摘要:
目的:分析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患者1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成实验组126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和对照组56例(肾小球微小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不被CD10、CD34标记,从而检测不显示颜色,壁层上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分别被CD10标记,显示红色;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CD34标记,显示棕色,增生性肾炎CD10、CD34均成(+++).结论:CD10及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中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清楚的分析疾病病理以及类型,对于后续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李春辉
-
-
摘要:
各种型号的6(10)kV高压断路器,在各个油田的二次变电所大量使用,其型号大多为永磁机构式、CD10机构式、小车推拉式、卧式开关等。二次变电所的每一条回路所带的负荷都比较大,例如,某个井排、某个联合站的进线电源,如果运行不稳定就会造成停电,那么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高压开关的可靠运行,才是负荷稳定运行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