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部件
旋转部件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7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2918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大观周刊、车间管理、轴承工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2012年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等;旋转部件的相关文献由122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群、付从艺、薛振宇等。
旋转部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9184篇
占比:99.96%
总计:329301篇
旋转部件
-研究学者
- 张群
- 付从艺
- 薛振宇
- 陈晨
- 刘亚强
- 刘迈
- 孙剑
- 王宏伟
- 王石
- 罗迎
- 薛建平
- 李炳辉
- 熊继军
- 程旭东
- 袁沛
- C·鲁费纳赫特
- I·维拉
- 于靖波
- 康国剑
- 张超
- 朱永生
- 李夫忠
- 杜红梅
- 洪军
- 蔡彦雄
- 邓冬虎
- 闫柯
- L-O·E·海丁
- 严玲玲
- 乔治·弗朗吉尼亚斯
- 于广志
- 于文菡
- 何夏维
- 刘剑
- 刘红珂
- 包明玉
- 周庆成
- 周杰
- 巴里·G.·布鲁姆
- 常东虎
- 张建伟
- 张锐
- 李小波
- 李海峰
- 李良锋
- 杨拥民
- 梁中朋
- 檀汤亮
- 武新清
- 潘璟
-
-
赵东涛;
黄雁飞;
齐玉涛
-
-
摘要:
含旋转部件的动态目标ISAR成像中,受旋转部件微多普勒调制影响,导致目标成像质量下降,给目标识别带来巨大困难.抑制或消除旋转部件回波是处理带有旋转部件目标ISAR成像的重要内容.现有的算法在处理旋转部件时采用了单个旋转点的假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实测数据分离效果不明显.为此,本文基于含旋转部件目标主体和旋转部件回波的特点,采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实现目标主体与旋转部件回波的分离.对旋转部件信号作单独分析,能更好地获得旋转部件的微动特征参数.仿真和实测数据的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
唐海川;
咸晓雨;
田寅;
刘琦
-
-
摘要:
针对旋转部件的垂向振动情况受限于现场条件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3个振动传感器均匀布置,利用三者读数计算垂向振动的直接测量方法.基于小功率电机的旋转试验台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计算旋转部件的垂向振动.该计算方法应用于机车联轴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
邓丽君;
黄勇
-
-
摘要:
为满足旋转部件传热试验参数的高速实时采集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旋转部件传热试验参数的非接触传输系统.系统通过热电偶信号采集模块将温度信号进行采样放大,通过主控板ADC转化后,由UART串口发送到无线发射端.数据在无线接收端被接收后进行转换,通过USB接口上传给上位机程序,上位机程序对采集到的参数进行解析和显示.所设计的无线遥测装置通讯速率可达到2.4 kbit/s,为旋转部件热管理试验非接触参数传输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
-
-
-
张群;
蒋国建;
康乐;
李开明
-
-
摘要:
针对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中含旋转部件目标成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测量矢量和压缩感知(CS)的含旋转部件目标ISAR成像方法.通过分析目标主体信号和旋转部件信号的多普勒差异,建立目标主体信号在方位向的多重测量矢量(MMV)模型.由于主体信号在方位向具有固定支撑集,而旋转部件信号在此支撑集上不具有稀疏性,因此,利用MMV模型进行信号重建后即可获得目标的主体ISAR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逆Radon变换得到旋转部件的ISAR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
-
-
韩刘帮;
姜阔胜;
马天兵;
周军鹏;
李良和
-
-
摘要:
为了满足旋转部件动态参数的实时传输需要,解决传统系统使用电刷带来的传输数据量小、 电刷寿命短而红外、 蓝牙等技术易受电磁干扰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ED可见光全双工通信系统,给出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研究以LED可见光作为载体的数据发送与以硅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器的数据接收的传输效率及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支持串口的115200 b/s通信波特率,通信距离可达10 cm,可以满足大多数旋转部件的数据传输需求,具有稳定性高、 速度快、寿命长和成本低等优点.
-
-
候国永;
甘斌
-
-
摘要:
2017年6月原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第2号修改单,对旋转部件的防护这项进行了修改,针对按照GB 7588—1995及更早期标准生产的电梯,增加相应检验要求,但其检验方法仅仅规定为"目测",虽然GB 7588—1995对曳引轮、滑轮和链轮的防护有相关要求,但是未明确怎么样的防护装置是能防止人身伤害的装置,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是否满足要求,仅从字面理解对于防护的合规性难以准确把握.本文主要以曳引轮、滑轮等旋转部为例结合对标准和检规的理解来探讨旋转部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护设置型式的合规性.
-
-
-
严如强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故障特征信息作为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的输入直接与最终结果的准确度相关联.本项目以信息论中的信息测度为度量开展定量化小波函数选取研究,以解决目前基于小波理论的旋转机械故障特征提取中小波函数选取的任意性问题.进一步综合利用实验模型描述旋转部件的快变时间尺度行为以及物理模型描述旋转部件故障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慢变时间尺度行为,开展基于多时间尺度建模的旋转部件寿命预测研究,以突破传统的基于单一时间尺度的旋转部件寿命预测研究的局限性.
-
-
于霄;
吕多;
李洪莲;
姜楠;
赵孟;
张筱喆;
王振华;
初晴
- 《2016计量测试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综合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旋转部件流动传热试验的原理、需求、方法和关键技术.旋转部件试验是为了研究旋转状态下盘腔内的流动和换热规律,试验通过先进的测试方法获得腔内的流场和盘的温度场,获得旋转腔流动阻力系数和盘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用于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和热分析设计.同时文中分析了旋转部件试验的特点和难点即振动、密封和旋转信号的准确传输,并结合工程实践探索了旋转盘腔试验中各难点的解决方法和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为航空发动机旋转部件流动换热的试验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
-
-
HUANG Xiaojun;
黄小俊;
ZHU Guangming;
朱光明
- 《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直升机旋转部件数据采集开发应用,首先分析了USB、PCM和以太网技术的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重点介绍了以这三种技术为基础,开发直升机旋转部件数据采集系统,最后给出直升机飞行试验测试应用实例。在开发研制的直升机飞行试验机载测试系统中,直升机各部件系统测量信号约200路多路,有来自尾桨测量通道16个、主桨测量通道64个、机舱测量通道100多个,测量包括载荷应变、温度、压力、位移、振动和总线等信号,传感器信号和机上抽引信号通过信号调理、采集、PCM编码汇总并传输到USB总线。多个测量单元可单独工作,也可通过以太网联网,汇总输出单一数据流,然后送入现场监控计算机实时记录、显示、分析、处理。现场监控计算机还可通过以太网,将测试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灵活检索与回放,方便数据后续处理与综合。试验证明该测量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现代大型综合测试的需要,根据测试参数信号类型和数量灵活组套,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
-
-
-
-
王恭义;
程凯;
徐芬;
吴晓明;
彭泽瑛
- 《第六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百万超超临界汽轮机在启动阶段时,高压缸旋转部件(动叶与转子)在受到自身离心力拉伸的同时,又受到高温蒸汽的冲击而产生热应力;另外,在持续高心力载荷和持续高温载荷下,高压缸旋转部件必然发生蠕变现象。热冲击与蠕变相互作用,以形成对汽轮机造成危害的机理之一。本文以某一百万超起临界机组高压缸第一级动叶级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该部件在离心力载荷、瞬态热冲击载荷下的受力形交情况,同时又对该部件30年蠕变寿命进行了考核。计算表明,在高心力与热冲击载荷下,叶片以及转予应力都处于材料的弹性极限范围内,是安全的;蠕变引起的材料应力应变呈典型的蠕变变化规律,材料完全进入蠕变稳定发展期,运行30年后,转子轮槽最大蠕变等效应变在0.8%左右,动叶叶根最大蠕交等效应变在0.55%左右,根据ASME-N47设计准则,高温部件平均蠕交应变控制在1%以内,所以满足应变强度准则的要求。
-
-
Yu Weilin;
俞伟林;
Luo Huageng;
罗华耿
- 《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清洁能源技术》
| 2017年
-
摘要: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对于机组长周期运转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在风机状态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测量风机机械旋转部件产生的振动信号.风机旋转部件如齿轮和轴承一般通过润滑油液脂润滑,保证润滑剂的状态对风机的维护至关重要.其中,轴承故障大多是由于使用了不合适的或者不可靠的润滑油脂引起的,保持润滑油脂的状态能够避免很多轴承故障的发生.论文针对润滑油脂状态离线和在线监测方法进行系统回顾,分析了现有的若干种在学术界和工业上运用的监测方法和手段,比较利弊,指出在线监测方法的优点,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还需要对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更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