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施钾

施钾

施钾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1791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耕作与栽培等; 施钾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德水、侯彦林、侯显达等。

施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17917 占比:99.43%

总计:18020篇

施钾—发文趋势图

施钾

-研究学者

  • 谭德水
  • 侯彦林
  • 侯显达
  • 刘书田
  • 刘冬碧
  • 刘雄德
  • 卢艳丽
  • 周冀衡
  • 张亚琦
  • 文宏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乔鑫阳; 杨鹏磊; 褚丽丽
    • 摘要: 国内外学术界对干旱胁迫和施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根据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理论,适当的水分胁迫复水后,作物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具有补偿和超补偿生长能力。一定阈值条件下施钾肥会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而调节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产生补偿生长。本文主要对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补偿生长的研究从生物、生理、产量等影响角度梳理不同观点和看法,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干旱胁迫和施钾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限制,对研究节水高产优质的灌溉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张凡; 魏萌涵; 孟亚丽; 杨春玲
    • 摘要: 以转基因抗虫棉为材料,设置秸秆不还田不施钾肥(CK)、秸秆还田量4500kg·hm^(-2)(W1)、秸秆还田量9000kg·hm^(-2)(W2)、施钾量150kg·hm^(-2)(K1)、施钾量300kg·hm^(-2)(K2)5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对棉花蕾铃分布与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钾处理均增加了棉花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和蕾铃数,降低了蕾铃脱落率,蕾铃数分别提高了37.37%、61.67%,脱落率分别降低12.36%、14.3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和施钾主要提高了上部和下部果枝的铃数,2a试验中秸秆还田提高了上部和下部果枝铃数平均为79.4%和69.1%,施钾平均提高上部和下部果枝铃数分别为98.3%和91.8%;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和施钾主要增加了中部和上部果枝铃重,2a试验中秸秆还田提高了上部和下部果枝铃重平均为32.61%和12.96%,施钾平均提高上部和下部果枝铃重分别为41.54%和17.87%;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和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吐絮期根系活力(121.97%、184.63%),延缓了棉花早衰。秸秆还田提高棉花铃数、增加铃重、降低脱落率、提高吐絮期根系活力效应不及施钾处理,且随试验年份的延长,秸秆还田与施钾处理间的差异加大;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铃数、铃重、根系活力提高幅度及脱落率降低幅度增加。
    • 罗兴录; 吴美艳; 陶林
    • 摘要: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在施氧化钾(K2 O)300 kg/hm2的水平下,分别在种植前作基肥、苗期作苗肥和结薯期作结薯肥3个不同时期施用,探讨不同时期施钾对木薯淀粉合成关键活性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 表明,苗期施钾块根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其次是种植前施钾,再次是结薯期施钾.木薯不同时期施钾对块根蔗糖、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苗期施钾更有利于提高块根的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木薯不同时期施钾的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有显著差异,苗期施钾对提高块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淀粉分支酶(SBE)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效果最好.可见,木薯苗期施钾不仅能有效促进木薯生长,还能提高木薯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
    • 龙水亮
    • 摘要: 针对成土母质及土壤质地对油菜施钾效果的影响,采取文献调查法和实例分析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质地对油菜施钾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质地越粗油菜施钾的效果就越好;粘粒含量越高则油菜施钾的效果越差.2)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结合土壤质地情况,进行种植条件的优化,能够增产水稻地油菜种植的产量,提高油菜的品质.
    • 周洲(摘译)
    • 摘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4.024),来自突尼斯国家农业研究所园艺实验室的BadiiGaaliche等研究了叶面硫酸钾(K2SO4)对Djebba(突尼斯西北部)的一种常见栽培品种Bouhouli无花果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魏建林; 崔荣宗; 江丽华; 李燕; 李国生; 李放; 刘道玲; 谭德水
    • 摘要: 在山东省西部潮土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下连续两年4个种植茬口秸秆全还田和施用钾肥对耕层土壤钾素状况、作物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定位两年后,秸秆还田及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小麦或玉米产量各个茬口均以NPKst处理最高,不施钾肥秸秆不还田(NP)处理最低.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8.03%,玉米平均增产2.92%;秸秆还田条件配合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14.13%,玉米平均增产6.99%.施用钾肥秸秆不还田(NPK)处理和NPKst处理第一种植季的钾肥当季回收率分别为31.8%、24.4%,4个种植季钾肥累计回收率分别为39.2%、25.3%.定位两年后,单施钾肥处理(NPK)土壤钾素平衡达到-481.2 kg/hm2,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NPKst)土壤钾素平衡达到74.2 kg/hm2.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是维持潮土土壤钾素持续供应的有效措施.
    • 摘要: 一是秋施基肥少施氮肥多施钾肥。方法是结合全园耕除深翻施入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料,株施50~100公斤,再施入2公斤左右的果树复合肥、100~150克的硼砂,施后及时浇水并覆盖土壤。二是拉枝疏枝冻害后梨树普遍产量低,造成树体营养生长过旺,秋季应进行拉枝、疏枝,修整树形。
    • 阿娜汗·买合苏提
    • 摘要: 研究结论表明,秸秆还田可促进增产,表现出显著价值.针对小麦作物,不同状态下的秸秆还田都有着不同影响,棉花可吸收的总养分也并不相同.在施加钾肥时,也会影响到各阶段内的棉花总产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对于此,解析了棉花产量及棉花吸收养分的多样要素影响.结合棉花种植的真实情况,探析了施加钾肥及秸秆还田在促进吸收中的价值.
    • 付巍; 李淑文; 夏博; 张亚琦; 杜雄; 文宏达
    •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张杂谷5号’为研究对象,研究施钾对杂交谷子生育后期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谷子高产提供最优钾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施钾可提高杂交谷子生育后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不施钾(K0)对照相比,施钾分别降低杂交谷子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脲酶活性13.65%~21.52%,8.77%~ 16.67%,7.74%~19.91%;降低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蔗糖酶活性分别为12.29%~ 18.50%,12.28%~19.34%,11.11%~22.50%.与对照(K0)相比,施钾使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7.00%~26.65%和2.43%~7.80%;速效钾含量则比K0处理增加了18.20%~66.21%.杂交谷子产量与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钾肥用量为300 kg/hm2且全部底施处理(K3)产量最高,是‘张杂谷5号’保持根际土壤酶活性和肥力水平,保障产量的最优施钾方案.
    • 陈常颂; 王秀萍; 林郑和; 钟秋生; 余文权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施钾水平对茶树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沙培盆栽方法,以“瑞香”品种的10月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5个钾处理浓度,分别为0、100、200、600、2000 μmol·L-1,每周浇3次含钾营养液,15周后,分别测定茶树植株根、茎、叶中Ca、Cu、Zn、Mn、Mg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影响茶树对矿质营养元素吸收与分配.当缺钾(供钾为0μmol·L-1)时,茶树叶片Ca、Mn的含量明显高于茎部和根部,Mg、Cu、Zn含量均在根部最高.Ca在叶、茎中的含量与钾处理的浓度均呈负相关,在根部则呈正相关;根部Cu、Zn的含量与钾处理浓度均呈正相关,而茎、叶中均呈负相关;Mn、Mg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均与钾处理的浓度呈负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