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闻理念

新闻理念

新闻理念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326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视听界、中国地市报人、新闻世界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安徽省第四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2012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等;新闻理念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锋、丁灿、何明智等。

新闻理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2 占比:10.2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3326 占比:89.58%

总计:3713篇

新闻理念—发文趋势图

新闻理念

-研究学者

  • 马锋
  • 丁灿
  • 何明智
  • 刘建明
  • 刘环环
  • 刘鹏飞
  • 周瑞金
  • 唐林
  • 张如坤
  • 张子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明全
    • 摘要: 新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传统纸媒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现代化力量与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从而也导致其对于新闻信息与热点内容的推送要求更高。因此,纸媒工作人员新闻理念以及个人素质要做出适当转变,在传统纸媒发展基础上融合新时代媒体新闻理念,提高新闻创新意识,促使新闻媒体能够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时代要求,优化纸媒内容、增添多种新闻报道类型、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积极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给纸媒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从而更好地进行纸媒新闻工作宣传。
    • 王维
    • 摘要: 元宇宙这一集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于一体的虚拟世界,给新闻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从技术逻辑上看,元宇宙对新闻三要素(“新”、事实、报道)进行了解构与重塑,即“此在”对“新”发出挑战,沉浸式体验对事实产生冲击,报道分发进一步回归主体。元宇宙时代,新闻面向的主体将变为“数字化身”与“现实存在”的复合体,以及遵守某些规则的复合群体。与此同时,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也将促使媒体机构用“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形态进行再组织,以去中心化生产的方式为主体带来游戏化体验的新闻产品。
    • 徐敬宏; 张如坤
    • 摘要: 在梳理建设性新闻的"介入性"和"客观性"表征的基础上,从生产主体、生产逻辑以及文本取向三个方面,阐述建设性新闻的"介入性"与"客观性"的共生关系,指出在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中存在平衡"介入性"与"客观性"的现实困境,进而明确学界与业界的深层互动是建设性新闻的未来发展方向.
    • 黄雨婷
    • 摘要: 坚持正面宣传、党性原则、人民中心不仅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近年来,"建设性新闻"成为学界讨论热点,并被赋予了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这一生发于西方的新闻实践观点与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蕴涵的"建设性"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定义、价值做出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建设性新闻在中国的报道实践与马新观之间联系的讨论仍不够充分.经过全球疫情大考,部分中国主流媒体在马新观的指导下已形成了一套建设性新闻报道体系,为推动疫情防控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分析建设性新闻是如何参与和解决战疫实际问题,以期推动建设性新闻的在地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发展提供实证研究补充.
    • 任玥
    • 摘要: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在各行各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新闻市场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市场的优胜劣汰推动了新闻业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我国新闻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新闻部门独立性不强、服务功能单一、内部机制运转不畅等,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接受程度不高。为有效改善上述情况,既要求新闻工作者更新新闻理念,还需要注重对新闻报道的创新,从而实现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就新闻理念及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展开论述。
    • 王峻岭
    • 摘要: 作为都市类报纸,《呼和浩特晚报》严格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理念。近几年又提出做“好看的新闻,有用的报纸”办报宗旨,打造出了一系列精品栏目及公益活动,为青城百姓精神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多年来,《呼和浩特晚报》结合本土特点,坚持创新,通过一系列独家活动,提高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 肖家明
    • 摘要: 1932年的霍乱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大公报》持续跟进霍乱疫情报道,一方面及时更新受灾情况,同时宣传政府的抗疫举措;另一方面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与公共卫生理念,积极开展防疫宣传,对于霍乱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公报》疫情报道的诸多特点和理念,值得当前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习借鉴,如尊重事实和细节、关怀民生、崇尚科学.
    • 徐福江
    • 摘要: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的采写方式、传播方式也有了巨变。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及时转变传统的新闻撰写思路和新闻理念,善于通过新媒体技术,创新新闻采写的方法,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严格的自律、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的新闻技巧,服务社会大众,为人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符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和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一、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为新闻采写服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为新闻带来了更加新颖、多元的呈现形式。
    • 任芸萩
    • 摘要: 所谓建设性新闻,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在坚持新闻核心功能的同时将积极心理学和其他行为科学的技巧运用到新闻流程和产品,致力于创作卓有成效、引人入胜的新闻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唐绪军将建设性新闻定义为:“媒体着眼于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建设性新闻是一个“伞式的理论”,发轫于新闻业界后逐渐在新闻学界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目前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可的建设性新闻报道有六大要素,即:(1)提供方案与解决问题:媒体在报道社会问题时不仅要呈现事实本身,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 徐敬宏; 张如坤; 张世文
    • 摘要: 2019年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建设性新闻的研究热潮,一些学者对其褒扬有加,但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本文从批判的视角出发,辨析中西语境下建设性新闻的不同内涵,指出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向善的新闻理念,其积极心理学技巧的运用和面向未来的方案导向与我国新闻的建设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具体的应用中要警惕潜在的理论风险,避免过分强调“积极心理”和“方案导向”而走极端,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批判性地加以吸收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