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疗治疗

放疗治疗

放疗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1742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近距离放疗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届国际放射肿瘤学术论坛、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交流会等;放疗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5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秀荣、于洪、刘峰等。

放疗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1742 占比:99.93%

总计:321971篇

放疗治疗—发文趋势图

放疗治疗

-研究学者

  • 丁秀荣
  • 于洪
  • 刘峰
  • 吉彩霞
  • 徐雷刚
  • 曹志平
  • 李友强
  • 李涛
  • 申静
  • 要守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毅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放疗治疗)和观察组(n=100,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生活质量、负面情绪评分、近3 a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近3 a的生存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得到改善.
    • 樊杨; 谭斯铭; 杨雯雯
    • 摘要: 目的:研究给予放疗科放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整体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于我院放疗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SF-36(76.85±2.13)分,PSQI(8.92±1.23)分,BMI(18.76±1.42)分.观察组SF-36(90.52±5.45)分,PSQI(4.06±1.07)分,BMI(21.38±0.71)分.对照组并发症合计10例(22.22%).观察组并发症合计2例(4.44%).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放疗引发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
    • 董震; 董潇
    • 摘要: 目的 探究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6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3例,采用卡培他滨+放疗治疗)和对照组(33例,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1例,手足综合征1例,骨髓抑制1例,不良反应9.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培他滨+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采用.
    • 高风英
    • 摘要: 医院给肿瘤病人做放疗治疗时,都需要患者脱衣裸身。对患者来说,不幸罹患肿瘤,的确让人同情,但没有办法,许多放疗科的医生,只管用仪器按着常规做放疗就算尽到责任了。可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王跃珍医生却不怕麻烦,百忙之中,结合病人病灶义务为他们研制放疗服。
    • 曾洁; 刘伟萍; 吴惠径; 赵海娲; 彭田妹; 王行; 陈良冰
    • 摘要: 目的:观察鼻咽癌容积调强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近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总计80例,均接受容积调强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选取其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与化疗生活质量,并比较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张口困难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有着明显下降,试验组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张口困难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EORTCQLQ-C30各项评分较护理前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患者中,运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较明显地改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降低张口困难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减少其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化疗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 董海北; 许猛军; 李翠翠; 夏晶
    • 摘要: 目的 探究对接受放疗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体质量丢失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文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该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80例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均于该科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根据干预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放疗干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量(BM)、体质指数(BMI)、机体营养指标、生存质量水平,同时统计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BM、BMI、机体营养指标在干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研究组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对照组明显降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损伤、口腔黏膜反应、口腔感染及恶心呕吐出现率分别为2.5%、7.5%、10.0%、12.5%,对照组分别为20.0%、27.5%、3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5.541、5.000、9.028,P<0.05);两组的生存质量水平在治疗后均获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的实施不仅能降低其体重丢失程度,还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风险,促进医患和谐,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朱淑芳; 刘华之; 黄春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于赣州市肿瘤医院接受放疗治疗的7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放疗后每隔2h帮助患者翻身1次,将患者双下肢抬高,按摩双下肢,放疗后第2~3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支持,并做好保暖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下肢情况及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和血栓形成率(2.70%、2.70%、0.00%)低于对照组(21.62%、24.32%、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14d的APT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周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干预宫颈癌放疗,可有效降低下肢肿胀、疼痛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 李向丽; 王娟; 张晶
    • 摘要: 目的:食管癌患者通过优质性护理进行干预,对其放疗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的收治的食管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n=30)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n=30)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独立能力、社会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21/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独立能力、社会能力评分分别为:(33.62±8.29)分,(23.64±6.45)分,(30.54±6.23)分,(23.79±6.42)分,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独立能力、社会能力评分分别为:(24.79±6.38)分,(16.29±5.72)分,(20.46±6.52)分,(16.02±5.7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干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放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卜彩宾
    •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肿瘤放疗患者中对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100例作为样本,按照随机法将样本分为对照和观察2个组(每组患者人数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利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和生命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肿瘤放疗患者不同情况,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 摘要: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具有侵入性的潜力,患者通常会通过乳房切除术或保乳手术(BCS)进行浸润性乳腺癌(IBC)治疗,并伴随着对整个乳房的放疗治疗(RT)。临床试验显示,DCIS保乳手术后的放疗治疗可降低同侧乳房事件的发生率。该研究旨在基于人群的队列中评估DCIS治疗对同侧DCIS(iDCIS)和同侧IBC(iIBC)的20年风险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