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1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116074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的相关文献由69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云飞、黄韵红、兰胜民等。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16074 占比:99.86%

总计:116236篇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发文趋势图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研究学者

  • 胡云飞
  • 黄韵红
  • 兰胜民
  • 徐寿平
  • 徐敏
  • 李雁杰
  • 王凡
  • 范廷勇
  • 赵长青
  • 邢晓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凌湘; 陈照辉; 黄贤海; 易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同一射野角度、不同优化方式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受IMRT的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4(53~73)岁.6例患者分别制定2种治疗计划:F-plan和B-plan.2种治疗计划均采用相同的射野方向,根据靶区边缘到皮肤表面的距离,遵循射野穿过肺部最小的原则对所给定的射野方向进行优化,其中,F-plan为部分射野进行锁铅门设计,B-plan为部分射野入射路径处添加虚拟的"Block"设计.评估2种治疗计划的患者的靶区覆盖情况、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机器跳数,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计划临床靶体积和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PGTV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以及2种计划下的机器跳数等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3~1.863,均P>0.05).B-plan的双肺的肺平均剂量(MLD)[(1572.13±148.08)cGy]、V5[(62.58±5.91)%]、V25[(24.33±1.83)%]、V30[(20.14±2.43)%]、V40[(13.38±2.78)%](Vx指接受x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和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Dmean)[(1246.63±485.12)cGy]、V5[(58.46±24.31)%]、V40[(6.38±2.67)%]普遍高于 F-plan 的受照剂量[双肺的 MLD:(1546.45±152.98)cGy、V5:(60.66±5.34)%、V25:(23.79±2.20)%、V30:(19.59±2.71)%、V40:(12.70±2.79)%;正常组织的 Dmean:(1209.37±466.66)cGy、V5:(54.87±22.60)%、V40:(5.89±2.6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0~-2.601,均P<0.05);对于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剂量,2种治疗计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0~0.377,均 P>0.05),但 B-plan 的心脏的 V30[(17.21±10.42)%]、V40[(11.70±8.04)%]高于F-plan[V30:(14.67±5.82)%、V40:(9.42±4.19)%],而脊髓的最大剂量[(4112.12±304.66)cCy]却略低于F-plan[(4128.73±254.72)cCy].结论 2种治疗计划均能得到满意的靶区剂量学分布,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也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可根据个体差异、靶区分布有选择性地使用或结合使用.
    • 耿冲; 王强; 叶涛; 王敏; 仝少冬; 孙苏平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胸部骨骼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及临床因素的研究,分析食管癌放疗中影响骨髓抑制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三维调强放疗.分析临床因素(性别、年龄、分期、既往化疗史、同步放化疗)与骨髓抑制发生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分级血液毒性的DVH参数,分析胸部骨骼DVH参数与食管癌放疗骨髓抑制的关系.结果 年龄因素对食管癌放疗中骨髓抑制(≤1级与≥2级)的发生有明显影响(x2=4.322,P=0.043),其他临床因素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髓抑制≤1级患者DVH参数中,受照剂量≥30 Gy的体积(V30)、V40、V50、骨骼平均受照剂量(Dmean)分别为20.89(17.38~27.46)%、(10.84±5.15)%、(5.35±3.29)%、(1 409.31±304.69)cCy,骨髓抑制≥2级分别为29.52(23.29~31.34)%、(17.09±4.39)%、(7.35±2.86)%、(1 583.02±251.84)cCy,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19,t=4.623、2.294、2.196,均P<0.05);V30、V40、V50、Dmean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胸骨V40、V50是影响骨髓抑制分级的独立因素(OR=2.704、0.205,均P<0.05).结论 DVH参数中的胸骨V30、V40、V50、Dmean与中重度的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相关,V40、V50是影响中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因素,降低相应的数值有可能降低放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 张超
    • 摘要: 调强放疗(IMRT)是目前最常应用的一种高精度放疗技术,对照射靶区的准确性要求高,若照射靶区出现移动将会极大影响其准确性,降低其治疗效果,增加肿瘤复发率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摆位误差是影响照射靶区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现IMRT的精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监测和减少摆位误差成了研究热点.多种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摆位误差得到较好控制,同时也使患者得到了更佳的疾病控制和更轻的不良反应.该文将对各种技术和方法在摆位误差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武文娟; 徐宜武; 郭立文; 林益匡
    •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顺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中骨盆骨受照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放疗计划的制订提供处方限值.方法 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顺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的40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盆骨接受5、10、15、20、25、30、35、40、45、5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全骨盆骨体积的百分比(即V5Gy、V10Gy、V15Gy、V20Gy、V25Gy、V30Gy、V35Gy、V40Gy、V45Gy、V50Gy)、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与发生≥3级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3级急性骨髓抑制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判断≥3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的效能.结果 ≥3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5%(19/40).≥3级和<3级急性骨髓抑制患者间,骨盆骨V5Gy[(96.0±2.9)%比(93.4±3.5)%]、V10Gy[(90.6±5.0)%比(87.5±4.0)%]、V15Gy[(86.2±5.8)%比(83.0±4.2)%]、V20Gy[(78.8±6.1)%比(74.6±4.5)%]、V50Gy[(15.8±7.1)%比(10.2±7.1)%]、Dmax[(6 376±524)cGy比(5 813±668)cGy]及Dmean[(3 441±255)cGy比(3 239±240)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盆骨V5Gy为≥3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OR=3.108, 95% CI 1.101 ~ 8.768,P=0.032).经ROC曲线分析,骨盆骨V5Gy的最佳临界值为96.9%,曲线下面积为0.709.结论 子宫颈癌顺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时,骨盆骨V5Gy为≥3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放疗计划时将骨盆骨V5Gy控制在96.9%以下可能减少≥3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 姆尼热·阿卜力米提; 谭遥; 王海峰; 刘淑娟; 卢喜; 伊斯刊达尔·阿布力米提
    • 摘要: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脉癌栓(PVTT)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76例HCC合并PVTT的患者,根据治疗是否同步索拉非尼分为IMRT+索拉非尼组(30例)和单纯IMRT组(46例).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生存结局、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测定2年累积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并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MRT+索拉非尼组与单纯IMRT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3.3%、43.5%(P>0.05).IMRT+索拉非尼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单纯IMRT组(12.0个月vs.9.0个月).IMRT+索拉非尼组与单纯IMRT组2年OS分别为23.8%和3.5%(Log-rankχ2=6.271,P=0.012),2年PFS分别为7.5%和0(Log-rankχ2=6.205,P=0.013),2年DMFS分别为9.5%和0(Log-rankχ2=4.346,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未同步索拉非尼、AST/ALT>1.26、肿瘤无反应均为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与单纯IMRT相比,IMRT同步索拉非尼改善了HCC合并PVTT患者的远期疗效,而未增加不良反应.AST/ALT<1.26、肿瘤有反应、IMRT同步索拉非尼的患者预后较好.
    • 张静; 李鹏; 黄杰; 黄静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人群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VMAT)前后鼻咽部菌群多样性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武汉市普仁医院2016年3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117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均采用VMAT方案治疗,以50例行普通放疗方案治疗的NPC病人为对照组。治疗前后采集两组鼻咽部样本,使用ABI 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治疗前后鼻咽部细菌菌群的变化。结果病人采用VMAT治疗过程中其器官受辐射剂量基本符合各部位限制剂量。观察组病人共得到139种不同T-RFs片段,治疗前共94种,治疗后45种;对照组病人共得到110种不同T-RFs片段,治疗前89种,治疗后21种。两组病人鼻咽部菌群多样性指数均为治疗前D最高、H最低,治疗后E和D较高、H最低。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明显升高(t=17.675,P<0.001),对照组治疗后E和D明显降低(t=18.592、24.707,P<0.001)。观察组治疗后E和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3.293、58.657,P<0.001)。两组治疗前后E和D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135、121.766,P<0.001)。观察组放疗前后T-RFLP图谱样品间相似性系数为0.57。照射部位(OR=2.020,95%CI=1.284~3.176)和VMAT(OR=1.982,95%CI=1.308~3.003)均是影响病人鼻咽部细菌菌群多样性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其中照射位置正常病人的细菌多样性是非正常者的2.02倍,采用VMAT照射病人的细菌多样性是常规照射的1.982倍。结论经VMAT治疗后NPC病人鼻咽部菌群多样性出现显著改变且菌群多样性明显升高。
    • 闫可; 魏菀怡; 杜星语; 张雪原; 沈文斌; 祝淑钗
    • 摘要: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18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例患者放疗前PNI值[PNI=血清白蛋白值(g/L)+5×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09/L)],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预测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佳临界值,分为高PNI组及低PNI组,并比较2组患者生存预后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5%、33.5%、24.9%.依据ROC曲线计算得出放疗前PNI最佳临界值为48.65,测量曲线下面积为0.649,敏感度为60.2%,特异度为70.1%.高PNI组(≥48.65)的86例和低PNI组(<48.65)的102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43.0%、32.5%和66.7%、24.5%、15.7%(Log-rankχ2=11.719,P<0.01).TNM分期为Ⅲ期和放疗前PNI<48.65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高PNI组≥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低PNI组(χ2=4.438,P<0.05).结论 PNI对于老年食管癌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长期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NI较高的患者具有相对良好的预后.
    • 李运华; 颜学军; 谭亚丽; 胡亚; 肖茂良
    •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步整合加量调强(SIB-IMRT)联合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加或不加化疗根治性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对130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失败模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1.5%、52.7%、39.8%和70.7%、40.6%、35.8%,中位OS期和PFS期分别为36.37个月和23.89个月.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T3期、cN1期、未接受化疗和GTV-V>37.0 cm3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cT3期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39例(30.0%),远隔部位转移20例(15.4%),其中两者并存4例;单纯局部区域复发的35例患者中原食管病变局部复发32例,区域淋巴结复发1例,食管局部联合区域淋巴结复发2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出现≥4级相关不良反应.化疗组患者的≥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化疗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B-IMRT联合ENI治疗食管鳞癌患者安全有效,对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予以联合化疗.
    • 王惠; 姜召峰; 杨敬磊; 车帅; 黄显玉; 张宗春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均整器模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VMAT)和无均整器模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在宫颈癌中的剂量分布,探讨有无均整器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9年1—8月35例宫颈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FF-VMAT和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均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在系统中除分别采用FF和FFF两种模式外,其他参数设置均相同.分别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将两种放疗方式分别在加速器上模拟运行比较运行效率.结果 FF-VMAT与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进行比较,靶区剂量评估中靶区2%体积对应的剂量(D2%)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剂量梯度平均距离(GM)具有显著差异(t=3.43~5.46,P0.05),危及器官剂量评估中仅直肠Dmean和小肠Dmax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2.81、2.84,P<0.05),运行效率比较仅加速器跳数有显著差异(t=28.46,P<0.05).结论 FF-VMAT和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在剂量分布方面FF-VMAT较FFF-VMAT更优.
    • 岳丹; 白燕; 李新迪; 全晓月; 卜明伟; 包博; 郑大伟; 刘士新; 吴洪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APBI-IMRT)和全乳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WBI-SIB-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35例,每例患者进行APBI-IMRT和WBI-SIB-IMRT两个靶区计划设计.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WBI-SIB-IMRT相比,APBI-IMRT累积放射效应(CRE)校正后术腔大体肿瘤体积(GTVtb)和计划术腔大体肿瘤外扩体积(PGTVtb)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RE校正后临床靶体积(CTV)的剂量较高[(4720±71)cGy比(3 889±79) cGy,t=3.184,P=0.027 j,CRE校正后计划靶体积(PTV)的剂量也较高[(4675±164)cGy比(3 807±199) cGy,t=2.751,P=0.032].CRE校正后,与WBI-SIB-IMRT对比,APBI-IMRT患侧肺组织和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组织的剂量降低[(558.5±8.9) cGy比(1 304.9±34.4) cGy,t=-7.328,P=0.001;(35.5±5.3) cGy比(843.0±41.5) cGy,t=-8.137,P=0.001];两种放疗方式间全组患者患侧肺V5/36Gy、V10/7.3Gy、W15/10.9Gy、V20/14.6Gy、V25、18.2Gy、V30/21.9Gy及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219Gy和V40/292 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与WBI-SIB-IMRT相比,APBI-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的分布,减少了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