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以及根据血管内超声结果如何选择治疗决策和评价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1)108例血管造影单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CAG指导组(简称CAG组)56例和IVUS指导组(简称IVUS组)52例。比较2组选择的支架直径,最终球囊压力,定量血管造影(QCA)对直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差别。同时行IVUS亚组分析,包括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以及支架后管腔面积增大的机制。(2)冠状动脉造影面积狭窄在40-60%的41例患者的43处病变,IVUS分析其病变性质,确定病变的稳定性,测量其直径和面积狭窄率,根据病变的稳定性和IVUS对病变程度的测量并结合临床确定治疗策略。(3)选择性对3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IVUS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血栓的检出率,IVUS检查的耗时以及对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影响并且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安全性。rn 结果:(1)IVUS指导组比CAG指导组平均支架直径大(3.36±0.33mm对3.48±0.29mm,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12.8±2.4 atm对17.7±2.9atm,p60%的22处,50-60%的4处,<50%的1处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对IVUS示面积狭窄<50%的16处病变未行进一步介入治疗。(3)34例中31例成功行IVUS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脂质斑块为21例(67.7%),非倪祝华,(1970,1),山东人,汉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脏内科脂质斑块为10例(32.3%)。偏心斑块为26例(83.9%),向心斑块为5例(16.1%)。22例(71.0%)可发现血栓存在。12处(38.7%)可见斑块的破裂。31处病变IVUS所示的面积狭窄百分比为62.5±13.0%:31例患者第一次支架扩张后血管造影均达到标准,而IVUS示20例(64.5%)达到了IVUS的成功标准,11例(35.5%)经1-3次高压扩张均达到了IVUS的成功标准;血管开通前血管内超声平均检查时间为127.9±23.9秒。31例患者自穿刺至血管开通平均时间为26.9±5.8min。操作过程中无与IVUS相关的并发症发生。rn 结论:(1)IVUS较CAG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支架更好地选择,可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更小的面积狭窄百分比。(2)IVUS指导的支架植入与CAG相比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IVUS能进一步对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作出判定,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决策。 (4)对于选择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VUS指导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