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架术

支架术

支架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48763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急救医学、心脑血管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2006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厦门)学术交流会、首都医科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支架术的相关文献由10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盛、张瑞岩、沈卫峰等。

支架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7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8763 占比:99.90%

总计:349127篇

支架术—发文趋势图

支架术

-研究学者

  • 张建盛
  • 张瑞岩
  • 沈卫峰
  • 韩雅玲
  • 张奇
  • 张宪
  • 胡健
  • 吕树铮
  • 王守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芳; 肖琴
    • 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认知能力及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18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均接受支架手术治疗且在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给予观察组个体化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和认知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LVEF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能力总改善率为88.13%,满意度为9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个体化护理更加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 张雨桐
    • 摘要: 目的 观察本研究中综合行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 vention,PCI)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与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11月在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病例共136例,按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的满意度.结果 在冠脉造影支架术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可得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观察组(94.12%)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脉造影支架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蒿克宇
    • 摘要: 目的:观察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评估该疗法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3~2018.12期间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症状发作后12h内进行冠脉内支架手术.结果:20例病患冠脉再通均成功,TMI血流都达到3级,未见残余血管,血管再通和症状发作时间距(5.6±1.0)h.所有病患胸痛症状均在术后2h内显著减轻;仅有2例病患ST段持续抬升,其他病患手术2h后ST段降幅均>50.0%;心肌酶峰显著前移;随后进行3~15个月随访观察,4例患者复发心绞痛,3例患者再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未见死亡病例.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AMI,有效且安全,能在早期成功开通梗死有关血管.
    • 徐秋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实施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促进患者康复,起到关键性作用。
    • 杨文荣; 姜雯雯; 张永生; 徐树哲
    • 摘要: 目的 探究营养指导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营养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开始活动时间、6MWT值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55.56%)高于实验组(24.4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后护理中,加以营养指导,有利于减小患者康复时间,使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张慧
    •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支架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78例神经内科支架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应用价值.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1.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3%(P<0.05).结论:神经内科支架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症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陈琳; 袁叶; 廖伟锋; 邓桂元
    • 摘要: 目的:观察远程健康管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远程健康管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焦虑情况、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研究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阿森斯失眠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健康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出院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服药依从性,降低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管理效果.
    • 陈培; 谢燕文; 李凤云
    • 摘要: 目的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支架手术患者时的疗效展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结合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54例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手术,术后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7例(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疗模式下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中护理满意度(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支架手术患者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
    • 李梦瑶; 袁慧娜; 季小英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病支架术后中的随访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5例行支架术后在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37例,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38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33±2.73)分,对照组为(5.44±2.22)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依从性分别为97.37%和78.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行支架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来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