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9篇、会议论文161篇、专利文献37856篇;相关期刊729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环境经济、中国环境管理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3年年度会议等;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文献由19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寿德、林云华、张保会等。

排污权交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9 占比:3.79%

会议论文>

论文:161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37856 占比:95.80%

总计:39516篇

排污权交易—发文趋势图

排污权交易

-研究学者

  • 李寿德
  • 林云华
  • 张保会
  • 王晓春
  • 付蓉
  • 冯兵
  • 叶维丽
  • 易永锡
  • 李志勇
  • 韩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晓春; 罗锦洪; 韩琦
    •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排污权租赁制度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得到实践。山西省虽然做了一些相关工作,但并没有实际开展排污权租赁。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和我国其他地区排污权租赁现状,指出了山西省开展排污权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转变思路,“以租代买”、建设排污权自主定价租赁平台、出台《山西省排污权租赁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 苏亮; 蔡芫镔
    • 摘要: 自2014年起,福建省排污权交易开始试行。经过8年多的试点工作,福建省排污权交易的制度体系趋于完善,交易平台的建立与措施的多样化促进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实现减排目标,必须不断探索与发展,寻找适合福建省排污权交易的发展道路。由于福建省排污权交易实行时间尚短,许多方面尚无法系统地论证其有效性。根据福建省排污权交易试行至今的现实情况,系统回顾了福建省排污权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福建省排污权交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
    • 田小燕; 魏亚清; 何锡金
    • 摘要: 大气污染问题是经济学中负外部效应的典型情况,会令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水平偏离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科斯定理"介绍了关于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是现代产权经济学方面的代表。"科斯定理"大体上是说,在特定条件下,经济的正的或者负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市场的非效率,可以通过各方当事人之间的谈判沟通而自动得到校正,进而实现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分析邢台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然后基于"科斯定理"来研究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介绍基于"科斯定理"大气污染防治的原理,以及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证;最后介绍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与对策,包括:产权明晰、推进排污权交易的法制建设、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环保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 栾彩霞(编写)
    • 摘要: 陶岚,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高新区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理事长、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她曾供职于全球及中国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后加入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从事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近20年,在碳核查、碳交易、节能量交易、排污权交易、公众碳减排互联网创新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魏淑艳; 郑美玲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转移作为政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政策行为的常态。然而,绝大多数的政策转移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他地政策,政策在转移过程中往往经历着“解释”与“重构”,因而会推动不同程度的政策创新。以知识创造理论为基础,运用过程追踪法对福建省排污权交易政策转移个案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政策学习、经验提取、知识转化、要素突破四个必要构件的互动构成了“内化再生产”机制,形成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之间因果逻辑链条。政策转移推动政策创新的实质是政策知识学习、提取、内化、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嵌入在一定的情境结构之中。从互动转化过程视角探究政策创新生成机理,既有助于厘清政策转移的建构过程,促进政策转移理发展,又有助于发挥政策创新在提升地方治理绩效上的“撬动”效应,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治理效能。
    • 许民利; 邹绿芳; 简惠云
    • 摘要: 本文研究由排污企业与提供治污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组成的一对一环境服务供应链,基于排污权交易,分别构建排污企业与第三方的分散与集中决策微分博弈模型,以探讨供应链最优决策及协调机制设计。研究表明:较高的消费者环保意识与较低的治污项目运营成本系数均有利于供应链成员治污形成合力;当排污权价格超过一定阈值时,排污企业委托治污的经济效益可以抵消排污权价格作用下生产削减造成的损失,此衍生的红利驱使排污企业转向积极治污;排污企业与第三方任一方污染损害系数的增大都会使对方受益,而自身利润受损,仅当第三方污染损害系数增大时,排污企业出现“搭便车”行为;激励与收益分配机制协调了供应链,企业各方利润及污染控制效果均实现帕累托改善。
    • 蒋春来; 黄津颖; 王晓婷
    • 摘要: 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是绿色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市场化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路径。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控范围交叉性、减排协同性及管理相似性的特点,二者的协同,将会极大地提高环境管理效能、降低实施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本文对协同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可行性和难点分析,提出从监管协同、重点区域协同两方面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启动重点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权益交易相关平台整合前期调研、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环境协同效益评估的建议。
    • 蒋金鸾; 曹飘扬
    • 摘要: 跨省流域治理对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跨省流域环境保护过程中,由于不同省级政府按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对不同河段划界管辖,使得各行政区域在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难免存在利益冲突,且容易导致跨省流域难以通过联防联控加以管理。建立跨省流域排污权交易有利于平衡流域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一定的流域保护甚至生态补偿功能。基于此,通过分析我国跨省流域保护中构建排污权交易机制的难点,借鉴其他领域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并结合跨省流域排污权交易的特殊性考量,提出构建跨省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具体建议,有利于完善跨省流域的保护。
    • 范丹; 邹海英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排污权交易制度应适时根据环境管理形势与交易空间变化进一步完善。研究评估了广东省排污权交易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单一的政府出让方式不足、交易空间不够、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建议下一阶段应建立由省政府统一领导的部门联动机制、衔接排污许可制完善制度设计、以监管执法为重点加强能力建设,保障排污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
    • 于娜娜
    • 摘要: 以CNKI数据库中2000~2021年排污权交易研究文献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和“总量控制”是研究的热点;“低碳经济”和“排污权有偿使用”为前沿话题。总之,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呈现出不断完善的特征。相关机构学者应该加强合作交流,使得排污权交易的研究领域能够互相交叉,促进排污权交易研究的发展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排污权交易领域目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需在排污权交易体系健全、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方法完善和交易市场政策规范等方面有所突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