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9篇、会议论文161篇、专利文献37856篇;相关期刊729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环境经济、中国环境管理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3年年度会议等;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文献由19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寿德、林云华、张保会等。
排污权交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856篇
占比:95.80%
总计:39516篇
排污权交易
-研究学者
- 李寿德
- 林云华
- 张保会
- 王晓春
- 付蓉
- 冯兵
- 叶维丽
- 易永锡
- 李志勇
- 韩琦
- 万宝春
- 周树勋
- 张建宇
- 畅畅
- 魏琦
- 任艳红
- 冯海波
- 吴悦颖
- 张颖
- 文福拴
- 李爱年
- 段佳丽
- 王勇
- 王燕
- 王蕾
- 聂隽
- 蒋莉萍
- 谢雯
- 赵新良
- 金帅
- 陈忠全
- 顾孟迪
- 马中
- 黄桐城
- 任玉珑
- 何春
- 吴健
- 吴朝霞
- 姜妮
- 张劲松
- 张定生
- 张炳
- 徐圣
- 易文杰
- 李云生
- 李庄
- 毕军
- 王世猛
- 王小军
- 王飞
-
-
王晓春;
罗锦洪;
韩琦
-
-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排污权租赁制度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得到实践。山西省虽然做了一些相关工作,但并没有实际开展排污权租赁。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和我国其他地区排污权租赁现状,指出了山西省开展排污权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转变思路,“以租代买”、建设排污权自主定价租赁平台、出台《山西省排污权租赁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
-
苏亮;
蔡芫镔
-
-
摘要:
自2014年起,福建省排污权交易开始试行。经过8年多的试点工作,福建省排污权交易的制度体系趋于完善,交易平台的建立与措施的多样化促进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实现减排目标,必须不断探索与发展,寻找适合福建省排污权交易的发展道路。由于福建省排污权交易实行时间尚短,许多方面尚无法系统地论证其有效性。根据福建省排污权交易试行至今的现实情况,系统回顾了福建省排污权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福建省排污权交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
-
-
田小燕;
魏亚清;
何锡金
-
-
摘要:
大气污染问题是经济学中负外部效应的典型情况,会令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水平偏离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科斯定理"介绍了关于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是现代产权经济学方面的代表。"科斯定理"大体上是说,在特定条件下,经济的正的或者负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市场的非效率,可以通过各方当事人之间的谈判沟通而自动得到校正,进而实现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分析邢台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然后基于"科斯定理"来研究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介绍基于"科斯定理"大气污染防治的原理,以及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证;最后介绍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与对策,包括:产权明晰、推进排污权交易的法制建设、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环保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
-
栾彩霞(编写)
-
-
摘要:
陶岚,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高新区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理事长、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她曾供职于全球及中国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后加入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从事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近20年,在碳核查、碳交易、节能量交易、排污权交易、公众碳减排互联网创新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
魏淑艳;
郑美玲
-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转移作为政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政策行为的常态。然而,绝大多数的政策转移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他地政策,政策在转移过程中往往经历着“解释”与“重构”,因而会推动不同程度的政策创新。以知识创造理论为基础,运用过程追踪法对福建省排污权交易政策转移个案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政策学习、经验提取、知识转化、要素突破四个必要构件的互动构成了“内化再生产”机制,形成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之间因果逻辑链条。政策转移推动政策创新的实质是政策知识学习、提取、内化、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嵌入在一定的情境结构之中。从互动转化过程视角探究政策创新生成机理,既有助于厘清政策转移的建构过程,促进政策转移理发展,又有助于发挥政策创新在提升地方治理绩效上的“撬动”效应,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治理效能。
-
-
许民利;
邹绿芳;
简惠云
-
-
摘要:
本文研究由排污企业与提供治污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组成的一对一环境服务供应链,基于排污权交易,分别构建排污企业与第三方的分散与集中决策微分博弈模型,以探讨供应链最优决策及协调机制设计。研究表明:较高的消费者环保意识与较低的治污项目运营成本系数均有利于供应链成员治污形成合力;当排污权价格超过一定阈值时,排污企业委托治污的经济效益可以抵消排污权价格作用下生产削减造成的损失,此衍生的红利驱使排污企业转向积极治污;排污企业与第三方任一方污染损害系数的增大都会使对方受益,而自身利润受损,仅当第三方污染损害系数增大时,排污企业出现“搭便车”行为;激励与收益分配机制协调了供应链,企业各方利润及污染控制效果均实现帕累托改善。
-
-
蒋春来;
黄津颖;
王晓婷
-
-
摘要:
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是绿色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市场化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路径。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控范围交叉性、减排协同性及管理相似性的特点,二者的协同,将会极大地提高环境管理效能、降低实施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本文对协同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可行性和难点分析,提出从监管协同、重点区域协同两方面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启动重点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权益交易相关平台整合前期调研、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环境协同效益评估的建议。
-
-
蒋金鸾;
曹飘扬
-
-
摘要:
跨省流域治理对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跨省流域环境保护过程中,由于不同省级政府按照行政区域边界划分,对不同河段划界管辖,使得各行政区域在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难免存在利益冲突,且容易导致跨省流域难以通过联防联控加以管理。建立跨省流域排污权交易有利于平衡流域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一定的流域保护甚至生态补偿功能。基于此,通过分析我国跨省流域保护中构建排污权交易机制的难点,借鉴其他领域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并结合跨省流域排污权交易的特殊性考量,提出构建跨省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具体建议,有利于完善跨省流域的保护。
-
-
范丹;
邹海英
-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排污权交易制度应适时根据环境管理形势与交易空间变化进一步完善。研究评估了广东省排污权交易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单一的政府出让方式不足、交易空间不够、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建议下一阶段应建立由省政府统一领导的部门联动机制、衔接排污许可制完善制度设计、以监管执法为重点加强能力建设,保障排污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
-
-
于娜娜
-
-
摘要:
以CNKI数据库中2000~2021年排污权交易研究文献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和“总量控制”是研究的热点;“低碳经济”和“排污权有偿使用”为前沿话题。总之,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呈现出不断完善的特征。相关机构学者应该加强合作交流,使得排污权交易的研究领域能够互相交叉,促进排污权交易研究的发展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排污权交易领域目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需在排污权交易体系健全、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方法完善和交易市场政策规范等方面有所突破。
-
-
段佳丽;
张保会;
畅畅;
王晓春;
韩琦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针对我国部分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由于市场容量过小,导致排污权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汾渭平原这4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为例,从政策基础、组织机构、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汇总,就是否具备开展跨省域排污权交易的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目前建立跨省域排污权交易市场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这4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已具备了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但是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科学地开展跨省域的排污总量控制;公平合理地分配区域初始排污权总额;建立交易后续的排污监管机制.
-
-
韩彬;
张保会;
赵泽宇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当前我国排污权交易中,政府最低保护价是价格形成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制定排污权交易政府最低保护价,对于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引导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形成向市场预期发展,同时可以在排污权交易初期有效保障减排者减排积极性.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排污权交易政府最低保护价的制定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
-
畅畅;
张保会;
韩琦;
段佳丽;
王晓春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排污权交易政策试行以来,各试点地区进度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在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安排不够充分,保障措施不到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我国各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现状研究分析,找到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对于排污权交易法律层面制度构建和施行的不足之处,通过与他国法律制度安排相比较,分析我国修订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对我国环境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排污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制度安排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
-
赵泽宇;
张保会;
韩彬;
郭海燕;
智慧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当前我国虽然开展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省市不少,但各试点地区开展排污权交易在方式、范围、行业都有很大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体系和推广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污权交易在全国的全面推行.山西省作为较早获批环保部排污权交易试点的试点省份,自2012年开展排污权交易以来,排污权交易在山西省迅速得到了推广.因此,有必要总结并深入分析山西取得的实践经验,寻求深化排污权交易工作的有益启示和有效措施,努力构建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以推动我国排污权交易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
-
毛晖;
刘铮霓;
余爽
-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排污权交易作为以经济刺激为特征的环境管理手段,不仅被各国政府运用到政策实践中,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将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划分为“作用组”和“对照组”,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于2007年以来实施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针对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交易试点扩围政策,确实起到降低其排放的效果.比较政策实施之前的时期和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的二氧化硫减排程度均更强.
-
-
王晓春;
张保会
- 《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排污权交易是融合了环境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创新型减排激励机制,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综改的创新任务.详细阐述了山西省排污权交易试点现状,及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总结了山西在排污权总数量确定、可出让排污权认定、交易机构及平台设立、交易价格确定、交易原则、出让归属、分期缴纳政府储备排污权交易金额、与现行污染物减排制度衔接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了今后山西省排污权交易工作的探索和发展方向.山西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法规政策制定完善、排污监管和活跃市场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在今后工作中要以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技术支撑、排污权全过程监管为重点,在自主定价等方面积极开展体制创新,进一步活跃排污权交易市场,切实推进山西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
-
赵泽宇
- 《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环境服务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保事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排污权交易是环境服务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服务方式,是环境服务业的典型性产品。排污权交易是环境服务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的应运而生,突破了原有环境管理手段的"瓶颈"制约,使金融、市场等成为了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的主导方式.以山西省为例,以排污权交易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排污权交易现状,探讨排污权交易的积极作用及实用价值.总之,一方面是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改进还需加强。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排污权交易的认知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信息共享机制、排污权交易公共协商机制,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新形势,预防和应对新问题,让排污权交易这一创新事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
Huw Slater
- 《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为推动绿色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发改委选定了北京、广东等五个直辖市和两个省份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试点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排污权交易规模巨大,其市场化运作本质与中国特殊的市场监管及政府管控体系之间存在明显冲突,不可避免地给排污权交易造成了体制挑战.在介绍分析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排污权交易受到的来自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利益竞争之间的体制挑战,包括国家层面的挑战、国家层面与试点方案之间的挑战、试点方案层面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挑战,以及试点地区企业与政府利益之间的挑战.最后,本文就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一些展望与建议.
-
-
-
-
-
-
-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8-27
-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驱动下的工业企业排污权交易博弈分析方法,排污权交易博弈是根据未来走向进行当前决策的动态复杂过程。它需在博弈双方的所需购买/出售数量、排污权的市场价格、企业排污权边际收益、企业初始排污权的基础上进行博弈。本方案具体过程是:首先,预测企业排污量和排污权的市场价格。企业未来排污量是博弈逆推的数据基础,是求出博弈过程中交易量的关键;排污权市场价格决定了博弈最后一个阶段出价的最低值。其次,评估得到企业初始排污权和排污权边际收益。初始排污权决定了企业最初所拥有的排污权,基于初始排污权,才可能确定企业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是否需要买入或者卖出排污权;企业排污权边际收益决定了企业在使用购买的排污权指标过程中所产生的边际利益,直接决定了企业通过购买排污权的盈利情况。最后,基于上述量,进行讨价还价博弈,确定博弈方的最优选择与策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