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
拜占廷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1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欧洲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4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国际论坛、贵州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12年会等;拜占廷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强、毛晨岚、罗春梅等。
拜占廷
-研究学者
- 陈志强
- 毛晨岚
- 罗春梅
- 庞国庆
- 徐家玲
- 朱锡强
- M.欧麦尔
- 国春雷
- 孙培良
- 康柳硕
- 张俊芳
- 张少侠
- 朱寰
- 杨翠红
- 武鹏
- 王云龙
- 苏聪
- 葛志强
- 马驰原
- 高露
- G·R·蒂贝茨
- 乔治·库希勒
- 任芳
- 何志平
- 何洋
- 余迺康
- 兴华
- 列·尼·古米廖夫
- 刘伟冬
- 刘佳鑫
- 刘呆运
- 刘治良
- 刘洪英
- 南君
- 厉永平
- 吴竹莲
- 周素珍
- 唐均
- 喻常森
- 夏未未
- 姜南
- 孙丽芳
- 孙义学
- 孙广杰
- 孙秉莹
- 孙锦泉
- 季明举
- 宋岘
- 小凡
- 小谷仲男
-
-
苏聪
-
-
摘要:
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特的作品《历史》中有一段关于"桃花石"的精彩记述,是西方史籍中有关古代中国较为翔实、具体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塞奥非拉可特的历史记录分为战争史事与文化风俗两个主题,其所记"桃花石"的国内战争实为北周灭北齐的战事,所记文化风俗与6世纪末北周或北齐的历史风貌大体契合.塞奥非拉克特的记录尽管有一些错谬与牵强之处,但仍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这些记录继承古典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反映6-7世纪以拜占廷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表明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与深化.
-
-
陈志强
-
-
摘要:
拜占廷方尖碑反映出拜占廷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性,即基督教官方意识形态语境下古典文化遗产的融合,方尖碑还揭示出古罗马文化对地中海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亦即古罗马帝国对古埃及为代表的多种古代文化的继承.方尖碑还启示要掌握地中海文明圈起源和发展中呈现出的"多元一统"的发展线索,即包括巴比伦、赫梯、亚述、腓尼基、古埃及等诸多古代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融合和发展,而古典文化是在此基础上融合古犹太、古希腊、古罗马等多种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正是在古典文化发展阶段,古希腊文化达到了新的顶峰,拜占廷文化所代表的是该文明圈的衰落.以往学界以近现代洲际视野对该文明圈作分类、割裂、孤立的观察,显得很不合理,需要调整思路,应将该文明圈视为一个整体,并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
-
-
苏聪
-
-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要阵地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逐渐兴起,对爱德华·吉本构建的"罗马世界衰落"的经典解释模式形成极大挑战.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特作品《历史》是研究古代晚期历史书写的极佳范例,其写作方式兼具"古典"与"神学"双重特征,以及其所记述的莫里斯改革反映的正是古代晚期所强调的"转型"特征,即通过改革形成与时代趋势相符的政治与军事制度,旨在探索缓解晚期罗马危机的方案,进而探寻从晚期罗马向中世纪拜占廷转型的路径.
-
-
唐均
-
-
摘要:
现今亚欧两洲之间、扼守黑海海峡要冲的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其城名历经多次变更,每一次城名缘起和更替,都伴随着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替。伊斯坦布尔在其以君士坦丁堡享名的时代,另有罗马(拂菻)、都邑、皇城等别称远播域外众多国家民族,其间既彰显出基督教在东方盛极一时的历史荣光,也离不开亚欧大陆世界性宗教的承载传输之功。伊斯坦布尔城名变异性称呼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也与该城在当代世界中经济、文化地位的巨大变化不无关联。
-
-
王云龙;
高露
-
-
摘要:
拜占廷史籍关于诺曼人的记述不多,主要有安娜·康内娜所著其父皇传记《阿历克塞》和11世纪拜占廷著名神哲学家、政治家、编年史作家迈克尔·普塞洛斯所著《编年史》。这两部史籍记述了三种诺曼人:帝国的侵掠者——罗伯特·吉斯卡尔、反叛的归附者——巴约勒的鲁塞尔、忠实的归附者——罗伯特·克里斯平。卡拉布里亚和阿普利亚公爵罗伯特·吉斯卡尔,因其亲家拜占廷皇帝迈克尔被废黜,兴兵进攻拜占廷。两位拜占廷诺曼归附者的命运令人唏嘘,无论忠诚与否,在波诡云谲的拜占廷,诺曼归附者首领们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被弃如敝屣。
-
-
王云龙;
高露
-
-
摘要:
拜占廷史籍关于诺曼人的记述不多,主要有安娜·康内娜所著其父皇传记《阿历克塞》和11世纪拜占廷著名神哲学家、政治家、编年史作家迈克尔·普塞洛斯所著《编年史》.这两部史籍记述了三种诺曼人:帝国的侵掠者——罗伯特·吉斯卡尔、反叛的归附者——巴约勒的鲁塞尔、忠实的归附者——罗伯特·克里斯平.卡拉布里亚和阿普利亚公爵罗伯特·吉斯卡尔,因其亲家拜占廷皇帝迈克尔被废黜,兴兵进攻拜占廷.两位拜占廷诺曼归附者的命运令人唏嘘,无论忠诚与否,在波诡云谲的拜占廷,诺曼归附者首领们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被弃如敝屣.
-
-
庞国庆
-
-
摘要:
《法律选编》是拜占廷“黑暗时代”最重要的法律文献.在公正理念的指导下,它致力于构建相对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保护家庭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它致力于构建有序的社会关系,试图规避社会不公正的源头,为平民大众提供安稳的社会环境.《法律选编》维护平民大众、而非贵族阶层的利益,缔造了一个平民大众的时代,这是其公正理念的最高体现.《法律选编》的公正理念源于拜占廷“黑暗时代”元老贵族阶层的式微和传统罗马政治理念的回归,是“黑暗时代”的时代之光.
-
-
庞国庆
-
-
摘要:
拜占廷时期的《荷马史诗》具有大众性、现实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征.在拜占延时期,《荷马史诗》受到民众、文人学者、皇室成员的高度认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荷马史诗》顺应现实,服务于皇权和教权,颂扬皇室成员的美德,促进基督教信仰的传播.《荷马史诗》的抄写、翻译、评注,促进了拜占廷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并在拜占廷晚期国势衰颓之际,推动了拜占廷人对古希腊人的族群认同感.
-
-
陈志强
-
-
摘要:
拜占廷学界方兴未艾的反思热潮可贵之处在于质疑传统的勇气,但客观分析其内容,在理论、方法和文风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理论创新旨在破除传统学术思维,借鉴多种新兴理论,但思想方法过于简单,武断否定传统观点不甚合理.在研究方法上,质疑者强调多重史料的重要性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以偏概全等不足.质疑者的反思精神可嘉,但文风不值得提倡,浮躁、浮夸、极端表述方式等都不利于拜占廷研究的发展.
-
-
庞国庆1
-
-
摘要:
拜占廷时期的《荷马史诗》具有大众性、现实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征。在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受到民众、文人学者、皇室成员的高度认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荷马史诗》顺应现实,服务于皇权和教权,颂扬皇室成员的美德,促进基督教信仰的传播。《荷马史诗》的抄写、翻译、评注,促进了拜占廷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并在拜占廷晚期国势衰颓之际,推动了拜占廷人对古希腊人的族群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