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1238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等;三焦辨证的相关文献由53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毅、何瑾瑜、冉大伟等。

三焦辨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2388 占比:99.95%

总计:412614篇

三焦辨证—发文趋势图

三焦辨证

-研究学者

  • 任毅
  • 何瑾瑜
  • 冉大伟
  • 刘兰林
  • 原晓风
  • 吴烈
  • 吴竞
  • 周语平
  • 宋咏梅
  • 张志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旭东; 张坤岩; 王娟; 张永跟; 李端; 陈玉; 李凯
    • 摘要: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三焦辨证理论,无论是在对三焦的认识上,还是在对治疗三焦出现的病证运用的理法方药过程中,都有所继承与发展。
    • 张曼怡; 李志岭; 王弋戈; 许鑫杰; 张剑勇
    • 摘要: 温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卫气营血理论、伏邪理论、三焦辨证是温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单纯的瘀血痰浊或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的理论,从一个动态的、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探讨银屑病性关节发病机制及其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主要表现有皮损和关节症状,根据其皮损的性质可以从卫气营血辨证以了解病位指导治疗。其病机为邪伏于里,治疗上以透邪为要。其关节症状当属温病湿热痹范畴,治疗应以“祛湿”为要。从三焦辨证治疗痹证时,上焦应注重开肺气,宣畅气机,中焦当健脾以祛湿,下焦应兼补益肝肾,以强筋壮骨。现从这些角度探索其在银屑病关节炎的皮损和关节炎中的应用,从中医角度来认识银屑病性关节炎,开拓临床诊疗思路。
    • 王彬; 孟凡滕; 张岩; 许光; 张诏
    • 摘要: 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有关疟病的记载,整理总结出温疟、寒疟、牡疟、疟母四证,并详细论述了它们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为后世治疟之理论基础;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再论疟病,总体上继承了张仲景之思想,并且补充了张仲景瘅疟未出方之空白;除此之外,张仲景治疟,病位侧重于少阳肝胆,而吴鞠通则根据三焦辨证理论,强调疟邪存在循上、中、下三焦依次传变的规律,依据邪气传变之脏腑不同,除温疟、瘅疟、疟母外,又增添了肺疟、心疟、脾疟、肾疟等证及其治法,选方上灵活运用经方,异病而同治,进一步完善了疟病的辨治。
    • 陈鹏飞; 苗丽娜; 潘登; 郭明; 王忠; 杜健鹏
    •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属于新兴学科“双心医学”的范畴,二者关系十分密切,互为因果。患者脏腑郁热日久,气血失司,津血转输障碍,神机运转失利,易表现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以三焦辨证析之,若属上焦病证,病因或为外感温热、肺经郁热,或因心火化热,或因热入营血、心包郁热;若属中焦病证,病因或为情志不遂、肝胆郁热,或因饮食失节、脾胃郁热;若属下焦病证,病因多为年老久病、肾经郁热。
    • 程丹; 程晓昱
    • 摘要: “温病”是一种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外感热病。西方医学中如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以及当今肆虐的新型冠状肺炎等内科疾病均可归于此范畴。新安程氏内科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是安徽中医文化代表之一。该文旨在探讨其三焦分治温病的学术思想。程氏认为外感发热当明确病因病机,治疗以解表清里为要,更当重视三因制宜,分析程氏临证处方特色可知程氏论治温病善用道地药材,同时主张药食同源,顾护脾胃。总结程氏论治温病的经验和思想,挖掘名医经典理论精髓传承与应用,进而可指导温病的临床实践,为后人提供临床思路。
    • 曹甜; 孔祥亮; 杨学
    • 摘要: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卷五》(以下称外感卷)药物的应用与配伍规律,探求温病的辨治规律。[方法]对外感卷203则医案190味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次统计与分层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外感卷药物中茯苓、杏仁、滑石与连翘配伍最广,应用频次最高,体现叶氏宣达芳化、渗利祛湿配伍辛凉清解之特色。风温、温热篇以清热生津为主;暑、湿篇以清热祛湿为主,在卫以辛凉清解,气分证以白虎汤为主,夹湿治以三焦渗利;伤阴则取麦门冬、增液汤类;湿热以中焦脾胃为主,重视宣展气机,治从三焦,即宣上、畅中、渗下。叶氏清热(含清卫分热、清气分热与清营血分热)、养阴(卫分、气分至营血分)、祛湿(以气分证为主,重在中焦)的用方多为自创,或化裁伤寒方,体现出卫气营血证的层层变化。[结论]外感卷是叶氏《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具体体现,其中的辨治思想与方药多被《温病条辨》收录,并演绎出三焦辨证体系,对于当下辨治外感病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 邵文雪; 许二平; 郭选贤; 栗俞程; 谢苗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心包,病机特点包括湿、毒、热、寒、瘀、闭、虚。虽为新发疫病,其病变过程仍遵循温病辨证体系之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湿热三焦辨证所涵盖的疾病发展规律。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失宣,此为卫分阶段,属上焦肺之病变,治宜清宣肺气,疏泄达邪;若初起邪阻膜原,又宜疏利化浊,透达膜原。上焦肺卫之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出现疫邪阻肺、肺气郁闭、湿阻脾胃等证,此时邪入气分,治宜宣肺燥湿,辟秽化浊,根据病性寒热不同,或清热平喘,或温化祛湿,兼燥者润燥肃肺;若疫邪上受,由肺直趋中道,发病即见明显肺与脾胃证候,属于卫气同病,为上、中焦之病变,治宜芳香化浊,宣畅气机,开肺建中。若气分之邪不解,深入营分、传入上焦心包者,可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清心开窍。疫邪炽盛,正气虚馁,疫毒闭阻于内,或初起疫邪由肺逆传心包,出现内闭外脱证候,治宜清心开窍、生津救逆、回阳固脱等。部分患者初期或病变过程的某一阶段表现出寒湿性质,但随着疾病演变,多呈现出“湿热疫”或“温热疫”病变特点,仍可用温病辨证体系指导辨治。
    • 王世强; 朱雨柔; 梁快
    • 摘要: 难治性慢性咳嗽为一类根据公认的指南进行了评估和治疗,但仍无法改善的持续咳嗽。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和特色,笔者在运用“三焦辨证”理论诊治湿热型难治性慢性咳嗽过程中有所感悟,现将体会总结整理,以期与同道共享。
    • 牛军强; 焦婷红; 姚晓泉; 孙洁; 张志明; 魏玉辉; 张炜; 魏琼
    • 摘要: 通过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诊疗过程进行总结,结合“疫病”历史文献,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疫病湿热病”范畴。湿热疫邪临床证候有共性表现,以三焦辨证体系为主,进行辨证论治,并根据三焦病位及感邪程度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发展方向;湿热疫邪感人,因个体禀赋、临床症候不同,采用“一人一方”对症施治;在甘肃省疫情表现亦受地域、气候影响而有所不同,在治疗中兼顾因地制宜。
    • 石楠楠; 孙珍珍; 卢曼晨; 陶庆雪; 韩馨悦; 刘兰林(指导)
    • 摘要: 从病因病机和辨证用药两方面对刘兰林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进行总结。其认为,脂溢性脱发病因多责之于湿邪,基本病机为湿邪壅滞毛窍,三焦传变为其发病特点。其治疗脂溢性脱发以三焦辨证为理论依据,强调病在上焦,湿浊为甚,治以轻宣肺气、祛湿化浊,予三仁汤加减;病在中焦,湿热偏重,治以清热燥湿、理气和中,予王氏连朴饮加减;病在下焦,湿邪迁延日久,肝肾精血不足,虚实夹杂,治疗宜在淡渗利湿的同时滋补肝肾,予茯苓皮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并佐以养血生发之品。其临证以三焦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灵活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