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纱条干
成纱条干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机构、团体、会议、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55856篇;相关期刊26种,包括纺织器材、纺织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太行纺机杯”2011’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无锡锡海杯”2010年全国推广应用创新型纺织器材提高成纱质量技术研讨会、2009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等;成纱条干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有亮、薛少林、刘义龙等。
成纱条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856篇
占比:99.74%
总计:56004篇
成纱条干
-研究学者
- 徐有亮
- 薛少林
- 刘义龙
- 刘新金
- 谢春萍
- 王栋
- 苏旭中
- 刘国卫
- 徐伯俊
- 李华伟
- 李树春
- 杨丽丽
- 王进生
- 于学智
- 吴元彪
- 唐萍
- 孙鹏子
- 张明光
- 徐建
- 沈红艳
- 涂同华
- 王佳喜
- 许兰杰
- 郑功振
- 郝爱萍
- 黄顺道
- 万雅波
- 冯智华
- 刘旭
- 刘月明
- 张志丹
- 李顺杰
- 杜龙军
- 林倩
- 殷祥芝
- 牛逢春
- 王广斌
- 王玲
- 罗珺
- 苏海员
- 范中勤
- 薛焕平
- 解艳芳
- 谷韶华
- 郁崇文
- 郭昕
- 陈健
- 丁忠平
- 丁祥
- 付利敏
-
-
范航;
许多;
唐建东;
潘虹;
刘可帅
-
-
摘要:
针对环锭纺细纱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难以控制、成纱条干较差等技术问题,分析了牵伸过程中二维应力对纤维运动的控制机理,提出了多单元分束须条、多维控制纤维运动的理论.设计了不同表观形态嵌入式后区双压力棒的组合试验以及装配嵌入式热场后区单压力棒的纺纱试验,分别探究其嵌入式微观结构与热场柔化特征对所纺纱线条干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成纱条干在嵌入式双压力棒的多维摩擦力界控制下得到了显著改善;双压力棒微观结构依次为“集聚-分散”时,其成纱条干CV与无压力棒相比降低了13.5%.认为:利用自控温型压力棒的降模柔化机制,协同嵌入式结构特征,可进一步改善成纱条干.
-
-
-
张明光;
许兰杰
-
-
摘要:
文章研究了梳棉机锡林与刺辊速比变化对棉纱条干质量的影响问题.采用9档不同的刺辊速度进行测试,在每档刺辊速度下调节锡林速度,锡刺比分别为1.5、2.0及2.5时进行成纱条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无论采用多大的锡刺比,刺辊速度均为600 r/min时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改善.(2)当锡刺比较低时,刺辊速度过小或者过大对成纱质量都会有较大影响,刺辊速度为500 r/min时最不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3)刺辊速度小于750 r/min时,采用较大的锡刺比2.5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刺辊速度在800~850 r/min之间,采用锡刺比为2.0对成纱有利;但总体上锡刺比有增加趋势.(4)刺辊速度的选择不易过大,刺辊速度超过900 r/min时,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
-
-
-
王丹;
徐伯俊;
刘新金;
苏旭中
-
-
摘要:
探讨捻系数对溢彩纱性能及花色单元周期规律的影响.将1根本色纱条和1根有色粗纱同时从粗纱机后罗拉喂入,牵伸加捻纺制4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粗纱,并分别试纺5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细纱,对其强力、毛羽及条干CV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采用长度测量法对溢彩纱纵向本色段及有色段纤维覆盖比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溢彩粗纱的捻系数应偏低选择,溢彩细纱捻系数可相应偏高选择;溢彩纱纵向上有色段和无色段交替呈周期性规律出现.认为:合理的工艺设计可以有效保证溢彩纱花色分布均匀、色彩柔和且具有立体感.
-
-
曹继鹏;
张明光;
许兰杰;
于学智;
郭昕
-
-
摘要:
探讨锡林刺辊线速比对成纱质量指标的影响.在一定的刺辊速度、3种不同的锡林速度下,锡林刺辊线速比分别设定为1.5、2.0和2.5共3种进行试验.在其他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纺制3种不同线密度的纱线,使用USTER ME100型、USTER ZWEIGLE HL400型和YG063T型测试仪对纱线条干、毛羽和强力指标进行检测.通过采用纱线综合质量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纱线质量.结果显示:当所纺纱线密度较低时,增加锡林刺辊线速比有利于纱线综合质量的提高;但是当所纺纱线密度较大(29.5 tex)时,并不是锡林刺辊线速比越大越好.本次试验的锡林刺辊线速比为2.0时,29.5 tex纱线的综合质量最优.
-
-
李瑛慧;
谢春萍;
刘新金
-
-
摘要:
为探究大牵伸条件下,牵伸倍数的提高和牵伸分配对成纱条干的影响,提出变速点分布实验方法,通过纤维变速点分布的变化,分析成纱条干不匀.以9.7 tex棉纱为例,对比环锭细纱机与超大牵伸细纱机前区变速点分布曲线,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以线密度1 000 tex粗纱分别纺制9.7、7.3、6.5 tex棉纱,并以9.7 tex棉纱为例,探讨不同牵伸倍数分配时,前区变速点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超大牵伸细纱机较环锭细纱机变速点分布更集中、稳定、前移,成纱条干更优;随牵伸倍数增大,变速点分布分散,成纱条干变差;纺9.7 tex棉纱,后区、中区牵伸为1.1、1.3时,前区变速点分布更集中前移,成纱条干最优.
-
-
宋丽梅
-
-
摘要:
探讨多组分赛络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介绍了莱赛尔、粘胶、亚麻和有色涤纶的性能特点及物理指标;莱赛尔纤维单独制成生条;其余4种纤维混和后制成混和生条;采用三道混并工艺,保证几种纤维的混纺比例;采用赛络纺技术,保证成纱表面光滑,毛羽少,条干均匀,最终顺利生产出了莱赛尔/粘胶/亚麻/蓝色涤纶/红色涤纶40/30/20/7/3 14.5 tex赛络混纺纱.认为:针对各组分纤维特性配置工艺,可以保证混纺纱的顺利生产和成纱质量.
-
-
崔红;
高秀丽
-
-
摘要:
探讨转杯纺抗菌纱线的开发与抗菌效果.对比分析了抗菌涤纶、纯棉、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试制了涤/棉/桑皮50/40/10 29 tex转杯混纺纱,测试了该纱线的条干CV值和强力指标.用该纱线试织成针织布,并对该针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涤/棉/桑皮50/40/10 29 tex转杯混纺纱的条干和强力指标较好;所得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87.18%,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9.12%.认为:该纱线所制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生长.
-
-
黄素平;
位丽
-
-
摘要:
为优化空心罗拉式集聚纺牵伸工艺,分析了该装置结构特点,采用加装集聚纺装置的DTM129型细纱机,分别在棉、粘胶纯纺、混纺等多个品种上,对普通上销、大前冲上销压力棒上销等三种上销形式以及胶辊和铁辊两种上销辊形式进行了纺纱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上销形式对成纱综合质量的改善作用,压力棒上销较好,大前冲上销次之,普通上销较差;上销辊采用硬度较低的胶辊可有效改善中钳口的握持性能,缩小浮游区长度,减小移距偏差,从而改善条干,减少有害毛羽.认为,空心罗拉式集聚纺装置所采用的直径50cm的前罗拉具有聚集和牵伸双重功能,牵伸区结构特点与普通环锭纺有所不同,通过相关工艺部件的试验优化,可进一步改善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戍纱质量.
-
-
曲华洋;
谢春萍;
王广斌;
刘新金
- 《第十八届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
| 2016年
-
摘要:
在棉纺细纱牵伸过程中,牵伸力的变化不但会增加纺纱过程中断头次数,增加挡车工的工作强度,而且严重影响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所以在纺纱过程中合理控制牵伸力是保证成纱质量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探究超大牵伸条件下牵伸力与中区牵伸倍数和成纱条干之间的关系,将定量为5.5g/10m的粗纱在含有四罗拉四皮圈的TH558三区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分别以1.2、1.4、1.6、1.8倍的中区牵伸倍数纺制细纱,测试不同中区牵伸倍数条件下中区牵伸力及成纱条干,给出中区牵伸力的统计分析,从而探究中区牵伸倍数对牵伸力和成纱条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纺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区牵伸力随着中区牵伸倍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Martindale,J.G的理论牵伸力变化曲线基本相吻合;随着中区牵伸倍数的增加,中区牵伸力不匀率和成纱条干不匀率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初步推测其有一定的相关性.
-
-
-
高娜;
王广斌;
刘新金;
徐伯俊
- 《第十八届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
| 2016年
-
摘要:
探讨错位纺对不同形式的赛络纱性能的影响.分别纺制了29.2tex、14.6tex、9.7tex常规、左斜、右斜的赛络纱、紧密赛络纱和全聚赛络纱,对其成纱强力、毛羽、条干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结合纺纱三角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错位纺对纱线强力影响甚微;对于Z捻常规赛络纱以及紧密赛络纱,右错位能够减少成纱毛羽,成纱条干稍有恶化,但恶化程度不及对毛羽的改善作用;对于全聚纺纺制的赛络纱,左右错位均导致成纱毛羽增多,条干恶化.综合考虑,对Z捻赛络纱以及紧密赛络纱采取右错位纺纱技术,可改善成纱质量.
-
-
秦步祥;
曹德进;
俞小文
- 《“太行纺机杯”2011’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美国作为世界产棉大国之一,美棉根据各地区棉花质量的不同,大致划分为4种.SJV棉(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质量较好价格也较高;CA棉(亚里桑那州及部分加利福尼亚州)质量稍差;MOT棉(得克萨斯州及相邻州,其包括的地域较多)棉包的质量差异较大.美棉由于"三丝"少甚至无"三丝"的特点,我公司首选用美国棉来生产CD18tex品种出口高档漂白针织用纱已有近十年.针织用纱要求成纱条干均匀,杂质少,光泽好,柔软而富有弹性,对原棉要求比较高,配棉宜选用纤维细而长,均匀度好,成熟度高的原棉.
-
-
-
-
-
张令斌
- 《“太行纺机杯”2011’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在喂入预并的生条中,前弯钩纤维屈多,约占纤维总根数的50%.在预并工序如果不能有效地拉直这些前弯钩,不仅会增大精梳锡林对前弯钩的损伤,甚至造成少量前弯钩纤维直接被精梳锡林抓走混入落棉中;而且会影响成纱的条干、强力、毛羽等质量指标.因此说在预并工序将纤维前弯钩拉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
-
张令斌
- 《“太行纺机杯”2011’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在喂入预并的生条中,前弯钩纤维屈多,约占纤维总根数的50%.在预并工序如果不能有效地拉直这些前弯钩,不仅会增大精梳锡林对前弯钩的损伤,甚至造成少量前弯钩纤维直接被精梳锡林抓走混入落棉中;而且会影响成纱的条干、强力、毛羽等质量指标.因此说在预并工序将纤维前弯钩拉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
-
张令斌
- 《“太行纺机杯”2011’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在喂入预并的生条中,前弯钩纤维屈多,约占纤维总根数的50%.在预并工序如果不能有效地拉直这些前弯钩,不仅会增大精梳锡林对前弯钩的损伤,甚至造成少量前弯钩纤维直接被精梳锡林抓走混入落棉中;而且会影响成纱的条干、强力、毛羽等质量指标.因此说在预并工序将纤维前弯钩拉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