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特点
情绪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417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大众心理学、求索、大观周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情绪特点的相关文献由87位作者贡献,包括乔爱萍、刘国瑛、敬俊锋等。
情绪特点
-研究学者
- 乔爱萍
- 刘国瑛
- 敬俊锋
- 朱俭洪
- 王筠榕
- 丛波
- 严余华
- 付俊
- 代永胜
- 刘兴来
- 刘怡
- 刘援朝
- 刘敏
- 刘海宁
- 吴振云
- 吴正毅
- 吴珂
- 周少贤
- 周少贤12
- 周绿萍
- 孙菲菲
- 孙长华
- 宋宏杰
- 寇莉
- 廖云新
- 廖莉萍
- 张其周
- 张玲
- 张芳芳
- 张锦坤
- 徐杏玉
- 徐畅
- 戴翠益
- 方银叶
- 晓林
- 朱萍
- 李恒芬
- 李玉娟
- 李腾
- 杜天龙
- 杨治良
- 杨美英
- 段家兵
- 殷玉婷
- 涂道瑞
- 温瑜
- 漆明龙
- 王丁
- 王丽华
- 王利平
-
-
徐杏玉;
徐畅
-
-
摘要:
自编"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高职生情绪状况调查问卷"和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C21)",以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江西6 省28 430 名在读高职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高职生情绪状况总体平稳;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高职生情绪具有差异性特征,负性情绪在性别、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上差异显著;从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关注易感人群和开发"情绪管理"生活技能三个方面为高职院校管理提出建议.
-
-
袁章奎;
吴珂;
陈美玲
-
-
摘要:
一、研究背景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被定义为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的一种内在主观感受,但可以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等外部形式表现表达出来。
-
-
王鸿洁
-
-
摘要: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出现不平衡——生理层面的发展迅速趋向成熟,而心理层面的发展相对落后,例如在理智、道德、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未达到成熟。这种身心发展不同步的状况,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和心境出现冲突、混乱的消极体验。纵观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
涂道瑞;
郭晓蓓
-
-
摘要:
大学生要学会控制情绪,这是因为管理好情绪才能在学习、工作中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管理情绪的关键就是正确应对负面情绪,情绪是给人各种的感觉,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在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反应,与心情和性格息息相关。调节控制情绪重点在于认清它们,而非肆意宣泄。
-
-
寇莉
-
-
摘要:
情绪作为心理过程的一种,本身就是由人而生的,可以对人的精神状态以及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如今的社会,情绪已经从之前的个体问题转变为整个社会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在适应社会以及生存中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高中生作为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的身心矛盾较多,也处于一种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学生在情绪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下,会导致其产生不良的情绪。再加之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文化多元化发展等等因素,其不良情绪更容易扩大,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其情绪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先从高中生的情绪特点分析入手,在文后提出了相应的情绪管理措施,希望对以后的高中生情绪管理有所帮助。
-
-
陈海乐
-
-
摘要:
女性的素质及学养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幸福。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女性在性别意识萌醒的初期就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其因为获得这份教育而终身受益,造福社会,就显得特别重要。毋庸讳言,女性是社会中的"弱者",这是由其生理特性决定的。
-
-
周少贤;
窦东徽
-
-
摘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以北京市某高校2008-2017年10年间入学的大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情绪特点及发展新趋势,发现:近10年大学生的情绪困扰(以抑郁和焦虑为主)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因素;男生的抑郁情绪高于女生.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掌握“减弱调节”的方法,促进情绪的社会化发展;发展新的信任类型,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感;提升父母素质,保证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克服男性角色的刻板性,树立双性化的男性性别角色观.
-
-
刘海宁;
王明燕;
丛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骨折患者情绪特点及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全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的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行全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的骨折患者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
-
杨美英
- 《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正常情况下,属于生理活动范畴,不会使人致病.但突然、强烈或持久的超出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畴的情志刺激,则可成为致病的因素直接损害脏腑,使其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种种病变的发生.《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强调:“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又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的病变同时也会导致情志的改变。因此,必须加强情志护理,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情志护理。本文谈论老年患者的情绪特点及其应对措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