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景预测

情景预测

情景预测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5743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大观周刊、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湖南科技论坛——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工业分论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学术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情景预测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尚海龙、丁哲、付志伟等。

情景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743 占比:99.90%

总计:95838篇

情景预测—发文趋势图

情景预测

-研究学者

  • 尚海龙
  • 丁哲
  • 付志伟
  • 宋丽丽
  • 张伟
  • 李海东
  • 李潇潇
  • 杜军
  • 段海燕
  • 王宪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匡立春; 邹才能; 黄维和; 于建宁; 黄海霞
    • 摘要: 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第一大国,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综合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统筹考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碳减排目标,设置了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3种可实现碳中和的情景,对我国2021—2060年关键时间节点的能源需求与碳排放进行预测。展望各种类型能源发展趋势:煤炭消费中短期内稳中有降,未来要重点做好兜底保障;石油消费中短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未来回归原料属性;天然气消费中长期内快速增长,未来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非化石能源方面,核电要安全有序发展,水电要保持稳健有序开发,风能、太阳能中长期内将持续快速发展,以绿电和绿氢为载体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主体。
    • 冯永玖; 李鹏朔; 童小华; 席梦镕; 柳思聪; 许雄
    • 摘要: 城市典型要素遥感智能监测与模拟推演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综合治理,区域决策与管理等均具有关键支撑作用。针对覆盖要素和驱动要素复杂非线性,本文研发了协同多源遥感数据的智能识别方法,实现了精细化高可信覆盖要素分类;协同遥感、POI兴趣点和时空大数据等多源数据,有效探测和识别了要素变动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间演变机理挖掘、空间统计建模、启发式智能建模,并应用于土地利用、城市扩张、生态演变、碳储量等。同时,研发了聚焦城市生长推演的UrbanCA平台以及聚焦多类土地利用变化推演的Futureland平台,集成了自主研发的模拟推演系列方法并以长三角为主要区域进行了验证。
    • 庞凌云; 翁慧; 常靖; 李永亮; 蔡博峰; 雷宇; 严刚; 吕晨; 张立; 戚志强; 孙伟善; 曹丽斌; 张哲; 李淼; 韦志浩
    • 摘要: 石化化工行业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之一,约占工业部门碳排放比例的10%,研究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达峰路径不仅能推动工业部门尽早实现达峰,同时也为石化化工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指明方向.基于中国统计年鉴、行业协会、企业碳核查等多来源数据,在分析历史排放趋势的基础上,识别能源集中度高的重点行业和产品,采用情景分析法针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中的炼油、乙烯、丙烯、对二甲苯和合成氨等重点产品,预测其基准情景和控排情景下的重点产品产量和碳排放强度,以及石化化工行业2021—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趋势.石化化工行业在基准情景下排放量无法实现2030年前达峰,控排情景下将于2030年达峰,峰值为17.3×10^(8)t.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和低碳技术改造、低碳循环及高效利用等途径可以实现行业减排,与BAU(仅考虑石化产品产量变化,不考虑产品结构、单位产品能耗变化)情景相比,减排贡献最大的路径是化石能源利用清洁化改造,2030年相对BAU减排1.19×10^(8)t,贡献率约44%;其次是加大节能和低碳技术改造力度和资源循环及高效利用,减排量分别为0.8×10^(8)和0.6×10^(8)t,减排贡献率分别达到29%和22%.
    • 饶弘; 李明
    • 摘要: 先分析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管安全风险情景预警决策模型的构建流程,随后介绍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管安全风险情景预警决策模型仿真,包括基础模型情景、初始参数设计以及仿真预测结果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黄超; 兰玉儿; 朱琳; 马秀琴
    • 摘要: 针对河北省农村地区冬季供暖污染严重、能耗较大等问题,结合太阳能集热技术和相变材料蓄热技术设计了一种太阳能耦合相变材料蓄能床,既能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清洁供暖,又能满足夜晚供暖差的需求。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以蜂窝活性炭-泡沫铝1∶1的组合式为导热材料,酚醛板为保温材料的水-石蜡蓄能床为最佳复合蓄能床,此时床面温度可达到36.59°C,室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22.80°C,分时段加热方案为最优运行方案,运行一天大约消耗电量为1.48 kW·h,在整个供暖期内仅花费22.2元。进而通过情景分析法对2025年河北省农村地区冬季供暖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力推广清洁取暖方式后,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且当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蓄能床后,CO排放量可以减少19.7%,SO_(2)排放量可以减少8.8%,NO_(x)排放量可以减少10.5%。
    • 姜栋栋; 杨帆; 马伟波; 李海东; 张龙江; 刘桂建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是区域生态福祉的重要测度指标,探析ESV演变规律对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简称“大娄山区”)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修正系数的当量因子法,评估2000—2018年大娄山区ESV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同时结合10项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预测大娄山区2036年自然演变、经济优先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ESV演变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大娄山区ESV呈微弱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1988.41×10^(8)元/a增至2018年的1994.20×10^(8)元/a,增幅为0.29%;其中,湿地面积增加致使水文调节ESV增加4.75×10^(8)元/a.(2)总体上,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高程等因素对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地发展潜力驱动贡献较高.就耕地土地发展潜力来说,以高程、夜间灯光指数、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驱动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4.41%、11.83%和10.44%.(3)从ESV模拟结果来看,到2036年,经济优先情景下大娄山区ESV为1955.8×10^(8)元/a,相比2018年下降38.4×10^(8)元/a;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水域面积均有较大增幅,导致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分别提升4.77×10^(8)和3.35×10^(8)元/a,其中在金沙县、习水县、叙永县和大方县耕地转化为林地较为集中.研究显示,退耕还林是大娄山区生态保护的主要途径,湿地水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大娄山区ESV的重要因素.
    • 候佳艾; 王枥尉; 洪思思
    • 摘要: 本文综合采用《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浙江省市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计算2010—2020年浙江省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识别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间通过设定基准、低碳、强化低碳三种情景,分析了2021—2035年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低碳、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分别于2034年、2030年、2027年实现碳达峰。为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确保浙江省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本文从顶层设计、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建筑绿色低碳、低碳交通体系、低碳宣传教育、科技支撑、生态系统碳汇等八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杜涵蓓; 赵立君; 刘臣炜; 仇宽彪; 李海东
    • 摘要: CO_(2)排放是城市碳达峰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核算碳排放对实现城市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与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主城区产业以生活功能、生产研发和服务业为主,缺乏独立的主城区能源消费统计,导致碳排放核查存在空白。为此,以南京某市辖区为研究对象,结合2011-2020年南京市能源统计数据,从碳排放影响因素和终端能源消费计算2个方面分析市辖区碳排放特征,并采用Kaya碳排放恒等式和LEAP模型,设置不同的情景,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和达峰时间。结果表明:2011-2020年研究区能源消费从108.99万增长至222.02万t(以标准煤计),CO_(2)排放量仍处于快速增长期,2020年碳排放量相比2011年增长82.27%,但能耗强度由0.324下降到0.200 t·万元^(-1),化石燃料使用占比逐渐减少,用电量增加。2020年研究区碳排放强度为0.337 t·万元^(-1),低于南京市平均水平(0.75 t·万元^(-1))。积极推动低碳转型发展,研究区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是影响主城区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主城区碳达峰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核算方法,对城市碳排放核算、减排模式优选及减排任务分解具有指导意义。
    • 蒋小芳; 段翰晨; 廖杰; 宋翔; 薛娴
    •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空间耦合模型因能有效模拟土地利用斑块数量及其在空间上的快速变化,成为近年来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首先对比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未来土地利用模型(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FLUS)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效益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CLUE-S)模拟2015年黑河流域中游甘临高地区(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土地利用结构,筛选出最适合研究区的空间模拟模型;然后将其与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SD)进行耦合,形成数量-空间耦合模型;最后利用耦合模型预测2030年研究区在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ED)、生态保护(Ecological Protection,EP)和协调发展(Harmonious Development,HD)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像元尺度下,PLUS模型的质量系数(Figure of Merit,FoM)高于FLUS和CLUE-S模型,且3个模型的数量Kappa系数(K_(no))和位置Kappa系数(Klocation)从高至低为:PLUS、CLUE-S和FLUS模型,说明PLUS模型在本研究区的空间拟合效果最优;(2)PLUS-SD耦合模型预测的不同情景表明,ED情景中建设用地和耕地迅速扩张但森林覆盖率较低,EP情景中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HD情景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本研究验证了PLUS-SD耦合模型的显著优势,凸显了PLUS模型有效的土地利用空间模拟能力与SD模型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该结果可为土地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王韶华; 赵暘春; 张伟; 刘晔
    • 摘要: 京津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完全脱钩,难以协同调控发展与减排。为缓解此类结构性矛盾,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运用通径分析揭示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制度干预等因素对京津冀碳排放的影响机理,从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层面设计调控情景进行达峰预测。研究发现:(1)转变河北的高碳排放模式是有效促进京津冀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2)劳动生产率、政府干预、经济增长均促进京津冀碳排放,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均抑制京津冀碳排放。资本效率促进北京碳排放,而抑制天津、河北碳排放。此外,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是重要中介因素;(3)均衡调控情景下,京津冀整体、天津、河北均如期达峰。资本调控情景下,京津冀协同调控水平最高,河北达峰时间提前5年;人力调控情景下,京津冀协同调控水平最低,整体达峰时间推迟5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