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报学教育

情报学教育

情报学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87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大学图书馆学报、高校图书馆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等;情报学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波、王知津、刘浏等。

情报学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872 占比:99.44%

总计:33056篇

情报学教育—发文趋势图

情报学教育

-研究学者

  • 王东波
  • 王知津
  • 刘浏
  • 徐芳
  • 潘永超
  • 严贝妮
  • 卢太宏
  • 吴建中
  • 周好
  • 杨建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伟; 曹思源; 梁继文; 杨建林
    • 摘要: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促进情报学教育长效发展的核心,基于公开数据分析我国情报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对探索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以49个情报学硕士点中655名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全面收集教师简历、学位论文、中英文论文、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等数据,从学科点和师资分布、职称结构、教育背景、基金主题以及研究论文主题演变等方面系统性分析情报学师资队伍发展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情报学师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教师研究兴趣呈现向多个领域扩散的趋势。情报学传统研究主题既有新的发展,也呈现衰老态势,信息行为、开放数据和数字人文等主题快速增长,情报学理论和方法主题重新兴起。根据情报学师资队伍建设特点,本研究提出在加强情报学核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鼓励跨领域创新,明确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成长路径,探索提升教师工作效能。
    • 王东波; 朱子赫; 刘浏; 周好; 梁媛
    • 摘要: [目的/意义]考察情报学学生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认识,能够为情报学教育体系调整与改革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也可为相关研究补充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方法/过程]文章以江苏省各高校所培养情报学学生为对象,面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包含5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考察了情报学学生对情报学教育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对发回的问卷结果围绕问卷填写者的基本情况、情报学教育课程设置、情报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情报学学生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第一要务,并以就业或升学为重要目标.情报学学生对于情报学的认知和理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科未来的发展,其对于新兴技术及这些技术在情报学教育中地位的看法,更值得认真思考和对待.
    • 刘浏; 伊凡; 王东波; 汪磊; 程书文; 叶文豪
    • 摘要: [目的/意义]情报学作为信息科学群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大数据时代呈现出更高的职责要求,iSchool这一高校信息学院联盟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信息领域人才.[方法/过程]为探索情报学学科的教学模式和特点,文章以iSchool培养计划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Bi-LSTM-CRF和BERT深度学习方法,构建能力和研究领域的自动抽取模型,挖掘其中情报学科教学信息.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iSchool培养计划的知识挖掘,统计iSchool院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主要的研究领域,并按照iSchool等级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统计分析.[结果/结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当前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态势,为我国情报学教育体系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 梁媛; 彭秋茹; 王东波; 宋天睿
    • 摘要: [目的/意义]基于数据科学与情报学领域的密切联系,对数据科学任职要求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有利于掌握社会对于情报学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从而完善情报学教育的培养方案,帮助实现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的良好对接.[方法/过程]文章采集了国内主流招聘网站中数据科学相关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去重等清洗工作,对招聘信息中的任职要求实体进行人工标注,比较了LSTM,BiLSTM-CRF和BERT三种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于实体识别的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BiLSTM-CRF模型对任职要求实体的识别效果最好,相较于其他两种深度学习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根据抽取出的任职要求实体从实践能力、学历要求、脚本语言、数据处理、综合素质等方面总结了目前情报学人才应当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并由此提出了针对情报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 孙文龙; 王东波; 刘浏; 周好; 汪磊; 叶文豪
    • 摘要: [目的/意义]情报学教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情报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课程的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新时代高端情报人才培养的关键.[方法/过程]文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获取国内情报学教育者对情报学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认识,真实地分析我国情报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情报学教育体系调整的方向.[结果/结论]当前情报学教育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紧密结合数据科学学科内容,增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调整情报学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端情报人才培养构建合理可靠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 周好; 彭秋茹; 王东波; 陈昱成
    • 摘要: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社会对情报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为此,情报学人才的培养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方法/过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情报所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针对实际工作需求,从学历、学科背景、工作经验、跨学科学习经历、学科知识与基本能力等方面分析对情报工作者能力的具体需求,从情报学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情报学人才培养问题.[结果/结论]年龄在25-35的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学习经历的硕士更适合开展现阶段情报工作;同时情报工作者还应具备强有力的分析和洞察数据的能力.情报学人才培养应围绕数据分析流程,融合数据科学的学科内容,依次从课程设置、具体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展开.
    • 胡昌平; 吕美娇; 查梦娟
    • 摘要: 中国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开创源于科技情报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在服务于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情报学教育经历了初创时期的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中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推进中的专业方向拓展和新时代的学科建设与创新.文章在中国情报学教育发展历程回顾基础上,着重于新时代的学科发展使命和大数据与智能环境下的学科建设分析,集中展示了大情报范式下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机制.
    • 许鑫; 叶丁菱; 盛嘉祺
    • 摘要: [目的 /意义]作为实践应用型学科,情报学需要扎根于实践并立根于实际.厘清情报学学科体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对于情报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方法/过程]结合情报学专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实际境况,探讨长期演变视角下情报学研究内容和社会公众交流内容的认知差异,以及短期现实境况下情报学专业课程内容和企业招聘需求的认知差异.[结果/结论]情报学专业认知和社会公众认知整体重合程度较高,短期认知差异较大;情报学教学内容和社会招聘需求具备一定匹配性.同时,情报学的发展还需从情报学理论研究、情报学实践应用、社会认知、社会需求、人文价值和情报学教育6条路径加以促进.
    • 陈思言
    • 摘要: 文章通过网络数据调查及文献分析方法,从基础理论课程、技术操作类课程及实践类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对比了国内与美国四所ischool联盟学院。对比发现美国ischool院校对情报学教育的实践性要求较强、跨学科性课程设置较多的特点,并对国内情报学教育提出增设图书馆方向的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增设科研探讨会的建议。
    • 梁继文; 杨建林
    • 摘要: [目的 /意义]情报学教育是情报学的立足之本,剖析中国情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情报学教育长效发展的路径,为情报学教育的战略转型与重构建言献策,促使未来情报学教育发展能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法/过程]综述情报学科和情报学教育的缘起与发展历程,调研梳理我国情报学关键教育资源,挖掘我国情报学教育在宏观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并深度剖析,从多个层面探索情报学教育改革路径.[结果/结论]我国情报学需要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新定位学科教育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完整的情报思维,注重研究—教学—就业等环节间的相关性,加强情报学教育资源建设,构建情报学教育资源生态环境,综合保障情报学教育的长效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