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形态

微形态

微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9072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第四纪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民族医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农林系统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等;微形态的相关文献由60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文涛、叶乃兴、郭正堂等。

微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072 占比:99.88%

总计:179287篇

微形态—发文趋势图

微形态

-研究学者

  • 于文涛
  • 叶乃兴
  • 郭正堂
  • 李法曾
  • 樊晓静
  • 王任翔
  • 张学杰
  • 王泽涵
  • 王虹
  • 许崇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据《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hpj.2021.03.010),来自伊朗设拉子大学农业学院园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雨养条件下无花果顶芽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连续两年(2016—2017年)测定了Sabz无花果顶芽在11月至次年4月的理化变化,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在休眠期的微形态
    • 王姣; 王笑辰; 张峰
    • 摘要: 对沙漠内部典型河流沿线沙丘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尚少。沿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下游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圆沙古城、北方墓地及其北部塔里木河一带的沙丘顶部采到5件表沙样品。扫描电镜观察172颗经能谱挑选的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筛析法测定5件样品的粒度。结果表明:1)丹丹乌里克样品以极细沙为主,其余均以细沙为主,各样品几乎不含黏土;2)样品磨圆度特征以次棱和次圆状为主,圆状很少,未见棱状特征,次棱状与次圆状特征之间消长关系显著,沙漠南北边缘样品的次棱状特征出现频率较腹地高;3)颗粒中V形坑频率呈现出沙漠边缘较高腹地低的特征,而沙漠边缘的化学作用结构特征低于腹地。石英砂表面特征结构以机械作用为主,同时伴生化学环境作用特征,可认为克里雅河下游沙物质包括了河流、冰川与戈壁成因及风输送而来的颗粒;颗粒表面特征总体新鲜,沙丘应较年轻。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沉积物样品的表面微形态观察与粒度测定,为该地区沉积环境分析与沙丘砂溯源研究增添了新数据。
    • 刘男; 苏珊; 张小卉
    • 摘要: 采用透明法、超薄切片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对木通科3个属具花瓣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通科3个属的花瓣在发育过程中历经了4个关键阶段,其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阶段3中花瓣顶端是否产生二裂;花瓣中的表皮细胞共有5类,其中3类为分泌表皮细胞;蜜腺组织位于花瓣顶端,主要由分泌表皮细胞和分泌薄壁细胞组成,串果藤属可见维管束伸入分泌薄壁细胞之间,分泌表皮细胞内淀粉粒、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丰富;在盛花期,分泌物通过分泌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上的微通道、变态气孔及破裂细胞壁等释放到外界。科内祖先性状重建分析表明木通科祖先具有花瓣特征(52.5%)。
    • 鲁益飞; 刘永娣; 郑子洪; 何芳; 褚文珂; 金水虎; 金孝锋
    • 摘要: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 Paniceae (莎草科) 26种3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果囊形状(喙除外)为倒卵球形、椭球形或卵球形,均为钝三棱状,果囊长度为1.99~7.27 mm,喙多弯曲(仅1种C. striatula果囊的喙直立),喙急缩或渐缩,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为1/8~1/2,表皮细胞多明显隆起,极少数隆起不明显,且多数性状种内保持稳定;(2)喙口形态分斜截、平截、微二齿和二齿4类,且在种内有变异,如C. arakiana、线柄薹草C. filipes、丝柄薹草C. rouyana、C. purpurifera;(3)可根据果囊长度和喙的收缩情况区分部分近缘种,如线柄薹草与少囊薹草C. egena、浙江薹草C. zhejiangensis与显舌薹草C. macroglossa;(4)果囊长度、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在sect. Paniceae s.s.与sect. Laxiflorae 2组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的界定有一定价值;(5)被视为组或亚属重要分类性状的果囊横切形状(三棱状或双凸状)在界定少囊薹草组与相关组时无意义,果囊形态对界定少花薹草组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
    • 薛彬娥; 叶幸儿; 郭微
    • 摘要: 紫草科(Boraginaceae)附地菜属(Trigonotis)的果实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是该属组级水平划分的重要依据。而该属之中的中国特有种富宁附地菜(T.funingensis)果实形态特征尚不清楚,其组级水平分类学地位的归属尚存疑问。野外考察在广西那坡采集到该种成熟果实,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并补充描述。结果表明,该种小坚果无柄,且呈倒三棱锥状四面体形,背面三角状宽卵形,腹面3个面近等大。因此,该种应置于附地菜属倒棱锥果组Sect.Elongatae Ohwi。
    • 王淑君;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刘海萍; 王素英; 刘金荣
    • 摘要: 为了解谷子叶片表皮微形态学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3个谷子品种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谷子叶片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气孔器、乳突和表皮毛等结构组成;下表皮表皮毛分布浓密,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单位面积内气孔总面积均大于上表皮.豫谷1号、豫谷18和冀谷19下表皮气孔周长分别比上表皮长9.77%、20.51%和24.36%,单个气孔面积分别是上表皮的1.22、1.58和1.34倍,气孔密度分别比上表皮高4.79%、37.60%和4.56%,单位面积内气孔总面积分别是上表皮的1.31、2.23和1.52倍.品种间比较,豫谷18叶片上下表皮表皮毛分布最为密集,气孔密度最大(上表皮221.84个/mm2,下表皮305.25个/mm2),气孔较小(上下表皮单个气孔面积分别为262.49、414.13 m2),单位面积内气孔总面积最大(174 162.13 μm2/mm2).由此可见,品种间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可为揭示品种高产及抗性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 薛彬娥; 叶幸儿; 郭微
    • 摘要: 紫草科(Boraginaceae)附地菜属(Trigonotis)的果实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是该属组级水平划分的重要依据.而该属之中的中国特有种富宁附地菜(T.funingensis)果实形态特征尚不清楚,其组级水平分类学地位的归属尚存疑问.野外考察在广西那坡采集到该种成熟果实,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并补充描述.结果表明,该种小坚果无柄,且呈倒三棱锥状四面体形,背面三角状宽卵形,腹面3个面近等大.因此,该种应置于附地菜属倒棱锥果组Sect.Elongatae Ohwi.
    • 樊晓静; 于文涛; 蔡春平; 王泽涵; 林浥; 张琛; 叶乃兴
    • 摘要: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光滑,可分为表皮细胞凹凸不平、凹陷和饱满3种类型,在其表面具平滑型茸毛;萼片外表皮光滑具条纹纹饰,在其表面分布着无规则气孔器且不同茶树种质气孔器特征不同;花瓣表皮细胞形状主要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和近圆形,其表皮分布着波状、条纹状、辐射状等纹饰;花丝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具波状、丝状、条状的表皮纹饰,气孔主要分布在花丝的中下部;花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其细胞形状可分为梭形、长条纹形和多边形3种类型;子房壁表皮细胞凹凸程度不同,满被平滑型茸毛。对参试茶树种质花器官的全部气孔数量性状进行测量统计,花柄气孔器大小为142.99~431.66μm^(2),气孔开度为0.19~0.92;花托气孔器大小为201.48~642.17μm^(2),气孔开度为0.26~0.62;萼片气孔器大小为219.74~563.32μm^(2),气孔开度为0.37~0.52;花瓣气孔器大小为401.80~1322.07μm^(2),气孔开度为0.38~0.66;花丝气孔器大小为257.90~706.74,气孔开度为0.32~0.73。对茶树花器官气孔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8.5%;以40个微形态性状指标和16个微形态质量性状指标对11份种质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发现仅用质量性状时可有效区分种质。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茶树花器官的气孔相关数量性状种质内变异较大,而表面纹饰等质量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在茶树分类鉴定中,可适当考虑花器官的质量性状,并优先选择花器官的萼片、子房壁等纹饰特征作为识别不同茶树品种的依据。
    • 刘财国; 于文涛; 樊晓静; 王泽涵; 陈晓君; 蔡春平; 叶乃兴
    • 摘要: 观察茶树叶片在萎凋过程的微形态特征,探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微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5个萎凋时间(0、12、24、36、48 h)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叶片进行微形态特征观察,对茶树叶片的表面纹饰、气孔、茸毛特征性状进行统计并分析.在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蜡质纹饰初始为波浪状,随萎凋时间增加,纹饰逐渐变成皱脊状;茸毛纹饰皆为长条形;气孔形状皆为长卵形,具异性气孔(腺鳞).在萎凋过程中,外气孔长、外气孔宽、内气孔长、内气孔宽和气孔器大小均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286.44±20.41)~(423.78±35.14)个·mm-2,先减小后增大,呈正相关;茸毛密度(6.89±0.96)~(15.25±1.87)根·mm-2,随萎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呈正相关.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不同微形态性状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蜡质纹饰逐渐皱缩成脊;内外气孔长宽和气孔器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茸毛密度持续增大,且都与萎凋时间呈二项式相关;而气孔开度、茸毛直径、茸毛长度、茸毛纹饰无显著变化.
    • 刘财国; 于文涛; 樊晓静; 王泽涵; 陈晓君; 蔡春平; 叶乃兴
    • 摘要: 观察茶树叶片在萎凋过程的微形态特征,探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微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5个萎凋时间(0、12、24、36、48 h)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叶片进行微形态特征观察,对茶树叶片的表面纹饰、气孔、茸毛特征性状进行统计并分析。在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蜡质纹饰初始为波浪状,随萎凋时间增加,纹饰逐渐变成皱脊状;茸毛纹饰皆为长条形;气孔形状皆为长卵形,具异性气孔(腺鳞)。在萎凋过程中,外气孔长、外气孔宽、内气孔长、内气孔宽和气孔器大小均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286.44±20.41)~(423.78±35.14)个·mm^(-2),先减小后增大,呈正相关;茸毛密度(6.89±0.96)~(15.25±1.87)根·mm^(-2),随萎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呈正相关。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不同微形态性状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蜡质纹饰逐渐皱缩成脊;内外气孔长宽和气孔器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茸毛密度持续增大,且都与萎凋时间呈二项式相关;而气孔开度、茸毛直径、茸毛长度、茸毛纹饰无显著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