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制
律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93796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北方音乐、音乐研究等;
律制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应时、郑荣达、刘喆等。
律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796篇
占比:99.87%
总计:93921篇
律制
-研究学者
- 陈应时
- 郑荣达
- 刘喆
- 周露
- 夏凡
- 权忠福
- 李亚楠
- 李蕊
- 胡馨怡
- 荆建华
- 董永强
- 赵宋光
- 赵建培
- 赵曼琴
- 赵鑫
- 邢龙龙
- 陈正生
- 韩宝强
- 丁承运
- 丁海涛
- 万良琦
- 于洋
- 伊丽媛
- 冯文慈
- 刘健
- 刘勇
- 刘承华
- 刘振
- 刘海洋
- 刘畅
- 刘红花
- 吕莉
- 吴志武
- 周天星
- 周春燕
- 周辉
- 唐俊
- 唐莺笛
- 喻辉
- 姚丹
- 姜力
- 姜夔
- 姜小鹏
- 孙中岩
- 孟刚
- 宋乐
- 宋致韬
- 宋西平
- 宫宏宇1
- 崔宪
-
-
张超
-
-
摘要:
作者在贵州黔南瑶族独弦胡的田野考察中发现,该乐器族内传承人仅有年过七旬的韦土水一人,在当下存活环境中已面临着传承断层甚至消亡的窘迫现状。然而,该乐器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层面均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异质”性,在纵向历时传承与横向共时传播脉络中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文章从该乐器的基本形制、持琴奏法、声响特点、律制形态(“色彩变音式”“常规式”“交替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今后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
-
郑荣达
-
-
摘要:
康熙钦定的《御制律吕正义》,是清代一部论述乐律理论的重要专著。康熙《御制律吕正义》中的十四律理论的存在,对清代乐学理论和后期应用上的影响比较大。从对以往应用康熙乐律理论于《钦定诗经乐谱》的分析研究来看,确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是因《御制律吕正义》的宫调题解表述上存在的问题,还是制定《钦定诗经乐谱》的凡例与度曲上存在的问题,还是因为都把康熙的十四律当作“律制”去应用和研究的结果,看来还需要我们更深入去探索。康熙钦定的“律制”到底是十四律,还是另有所指,正是文章要进一步探讨的重点。文章根据以往对清代中晚期“乐学”层面存在的宫调律结构和不同名称的问题,将经梳理分析作出全面的解读。
-
-
刘海洋
-
-
摘要:
音源公司在制作民乐音色时,往往将乐器的音高“量化”到十二平均律中,一方面确实给音乐制作者带来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乐器的音律特点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丢失。本文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中国民乐音色的静态律制进行测量与梳理,并提出一些方法和设想进行音律调试,试图以还原民族乐器的真实音律,以保留传统音乐的完整性。
-
-
-
-
王维涛
-
-
摘要: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学习音律学的内容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音律的学习必须以声音音响作为基础,转换分析计算的数据为人耳可感知的音高(pitch),从内心深处理解不同律制(temperament)的差异.
-
-
郑荣达
-
-
摘要:
南宋学者蔡元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乐律学家,他的著作《律吕新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当前尚存的第一部乐律学专著。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所长期应用着的三分损益十二律,它所产生的十二宫均之间,存在着音阶律结构上不统一的缺陷。其中与“古代音阶”律结构相异的几个宫调,长期被宫廷乐儒们贬为“野音”或“靡靡之音”。出于宫廷雅乐主流音乐的需要,蔡元定所创导设计的“三分损益十八律”,对当时宫廷雅乐旋宫转调的应用,应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律制。笔者将通过对蔡元定的律制设计详细分析后,揭示西山先生是如何在宋代当时宫廷乐人所极力要求乐悬“去四清声”的声浪中,反逆道而行之的作为。
-
-
-
赵曼琴
-
-
摘要:
迄今为止的人类音乐都是不和谐的,其中声乐与器乐的不和谐远远大于不同律制的器乐之间的不和谐,其根本原因是现有的所有律制均无法完全满足人的音乐听觉对和谐音程的审美需求.不和谐的音乐会对人类及动物、植物的生命状况产生有害的影响.立足于人类音乐听觉的音律审美基础之上提出的"赵曼琴律",可以为解决人类音乐不和谐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
-
辜玉斌
-
-
摘要:
潮州筝的律制,属于潮州音乐律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七律”为基础,有别于以“十二律”为基础的律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从潮州筝的音乐实践出发,梳理潮州音乐律学关系的流变情况,对乐音的实际音高进行量化测试,对前辈学者的潮州筝律制的共识再作分析,并提出作者的个人见解.
-
-
-
-
-
-
-
-
-
-
- 权忠福
- 赵宋光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4-11
-
摘要:
一种国际多律制通用式乐于电子教学器(琴)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运用弹性机制,形成七十二平均律,制作适合国际双、多律制的通用式乐理教学器(琴),其特点是从根本的律制上突破了音乐教学,演唱演奏有史以来只有十二平均律统治的框架,运用弹性运律机制,满足国际多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需要,也满足了演唱演奏家提高唱奏技巧的需要。此发明既是一种教具,又是一种学具,还是一种乐器,完全做到易教、易学、易乐。本发明适用世界各国音乐教学、练习以及演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