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学会

强学会

强学会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专利文献38100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重庆国土资源、广西农村金融研究等; 强学会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正德、任访秋、刘映华等。

强学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38100 占比:99.53%

总计:38281篇

强学会—发文趋势图

强学会

-研究学者

  • 谢正德
  • 任访秋
  • 刘映华
  • 周佑宇
  • 林永和
  • 胡太春
  • 钟鹤
  • 黎仁凯
  • WANG Zi-heng
  • 于丽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艾俊川
    • 摘要: 光绪二十一年(1895),梁启超到北京参加会试。考试之前,他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落第后又一起组织强学会,这成为他参与政治活动的开端。在强学会创办前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两份报纸,开启了他的新闻出版生涯。本文通过对《师友绪余》中梁氏书札的解析,钩沉其走进出版领域前后的史实。
    • 胡太春
    • 摘要: 《中外纪闻》是晚清强学会(强学书局)的正式机关报,它的前身是强学会筹办者康有为、陈炽等人集资刊印的京版《万国公报》.京版《万国公报》出版四个月后,随着强学会成立,京版《万国公报》更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会刊于1895年12月16日面世.《中外纪闻》一共印行十八期,国内存有原刊件十期.经笔者对京沪两地均有存件互证互补,选取第6期足本作为典型样本,分析其机关办报舆论特色,即大量报道中外时事信息,探讨万国强弱之原,开通风气,广联人才,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推动清廷维新变革.由于遭到朝廷顽固派的忌恨,《中外纪闻》只办了35天即被慈禧封禁停刊.之后经过强学书局多方努力,改了招牌叫官书局,部分骨干成员被收编,出版了《官书局报》.但从笔者最新收集到的1896年8月24日《官书局汇报》刊登的原件内容来看,鼓吹维新变革的新闻纸功能尽失,羊存礼亡矣.
    • 胡太春
    • 摘要: 《中外纪闻》是晚清强学会(强学书局)的正式机关报,它的前身是强学会筹办者康有为、陈炽等人集资刊印的京版《万国公报》。京版《万国公报》出版四个月后,随着强学会成立,京版《万国公报》更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会刊于1895年12月16日面世。《中外纪闻》一共印行十八期,国内存有原刊件十期。经笔者对京沪两地均有存件互证互补,选取第6期足本作为典型样本,分析其机关办报舆论特色,即大量报道中外时事信息,探讨万国强弱之原,开通风气,广联人才,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推动清廷维新变革。由于遭到朝廷顽固派的忌恨,《中外纪闻》只办了35天即被慈禧封禁停刊。之后经过强学书局多方努力,改了招牌叫官书局,部分骨干成员被收编,出版了《官书局报》。但从笔者最新收集到的1896年8月24日《官书局汇报》刊登的原件内容来看,鼓吹维新变革的新闻纸功能尽失,羊存礼亡矣。
    • 王晓霞
    • 摘要: 甲午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危机,朝野上下谋求自强之道.京都官书局被视为政治危机的知识应对,是变革的重要尝试.从最初的强学会、官书局、京师大学堂官书局到京华印书局,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体现出部分中上层官员谋求变革的曲折历程,其中掺杂着政治派系之争、充满变数的政局、官员们的"小九九"及强大的体制惯性,官书局沦为毫无建树的官方机构,在历史的洪流中亦步亦趋,几经辗转,最终改为商办,易名京华印书局.
    • WANG Zi-heng
    • 摘要: 强学会这一中国近代政党组织的先进性体现在其组织成员的阶级组成和领导思想上.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承担了解放思想的历史责任.然而,强学会最终的解散和由其主要成员领导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其组织内部的结构松散和力量分散.强学会所代表的新兴民族资本主义所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 张彤; 李贤斌; 陈佩环; 刘芬
    • 摘要: 日前,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在省科协报送的《关于落实省委领导关于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有关批示进展情况的报告》上,就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再作批示,充分肯定省科协2017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在推动省级学会建立党组织方面措施实、力度大、成效明显,要求2018年要持之以恒抓下去,指导各学会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党在各个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坚强战斗堡垒.
    • 张凯峰
    • 摘要: 19世纪90年代,博物馆明确成为国家政治变革计划的一个部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理想。1895年,维新派建立的上海强学会提出四项“要务”,建设博物馆即是其中一项。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说,欲振中国,须兴学会,而学会有十六件大事要办,其第十二项是“开博物院”。
    • 李雪芬
    • 摘要: 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藏书史,但是随着社会的更替,传统藏书楼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西方科学文化思想的传入,馆藏全面、制度完备、提倡公开平等的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也随之传入国内.在中国图书馆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派的图书馆理念与实践——以仅仅存在了数月的强学会为例,在藏书品类、开放人群、宣传方式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 刘占青
    • 摘要: 江苏常熟人杨崇伊担任御史的时候,正值维新变法风起云涌之时,康有为等人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不少朝中官员纷纷加入,这些人要么是改革的吹鼓手,要么是光绪的铁杆支持者。政治大佬李鸿章原本也想加入强学会,还准备了2000两的入会银子,哪知被康有为严词拒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