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裂弯矩

开裂弯矩

开裂弯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755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工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五届全国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开裂弯矩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乐宁、郭乐工、张鹏等。

开裂弯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755 占比:98.73%

总计:6842篇

开裂弯矩—发文趋势图

开裂弯矩

-研究学者

  • 郭乐宁
  • 郭乐工
  • 张鹏
  • 王元
  • 王起才
  • 高丹盈
  • 周志祥
  • 孙明德
  • 张智鑫
  • 徐春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霞; 何达波; 朱万旭; 彭翰泽; 曾榕; 任义成
    • 摘要: 通过张拉HRB400级钢筋,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施加预应力并进行抗弯加载试验,比较不同预应力度时超高性能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的抗弯性能;提出开裂弯矩计算式,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的受力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应力要求较小的情况下,张拉HRB400级钢筋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施加预应力是可以实现的;随着预应力的增大,超高性能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的开裂荷载和刚度逐渐增大;预应力越大,则对单元板裂缝的限制效果越好,残余变形越小,但是延性劣化;开裂弯矩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开裂计算式可以有效预测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开裂弯矩;超高性能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开裂荷载的试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约为行业规范中规定的在台风地区承受荷载不小于7 kPa的4倍,能很好地抵抗风荷载与列车行驶产生的脉动风荷载。
    • 孙明德
    • 摘要: 为研究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开裂性能,设计制作了8根高强钢筋RPC梁进行开裂弯矩试验,研究配筋率对开裂弯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PC梁的开裂弯矩随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当配筋率不大于3.98%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随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当配筋率大于3.98%时趋于稳定;推导了考虑钢纤维对受拉区拉应力贡献的RP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并引入抗裂影响系数;对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弯矩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公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采用修正公式计算开裂弯矩更简洁.
    • 薛慧
    • 摘要: 桁架钢筋叠合板在脱模、堆垛、运输、施工安装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裂缝,一旦开裂,将对建筑物的楼面结构造成安全隐患和一定的经济损失,桁架钢筋叠合板的设计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研究对象叠合板尺寸为3 600 mm×2 400 mm×60 mm,控制桁架钢筋种类及板底配筋面积,针对四吊点叠合板进行分析,通过力学模型简化,结合相关力学公式,对其抵抗力矩及吊点进行研究,研究影响叠合板抵抗开裂能力的因素,计算得出不同类型叠合板两个方向抵抗开裂的弯矩、四吊点起吊的最大吊点跨度和最大叠合板尺寸,为工程设计人员设计叠合板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李东升; 丁一宁
    • 摘要: 为了研究纤维对混凝土开裂弯矩和弯曲韧性的影响,结合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的四点弯曲试验,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塑性变形,推导了纤维混凝土开裂弯矩的计算式,并分析了纤维对于混凝土开裂时塑性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超过40 kg/m3、聚丙烯纤维掺量超过4 kg/m3时,纤维可以提高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开裂荷载.同时,结构型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弯曲韧性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作用.结合传统理论中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将纤维的作用以提高系数的形式加以考虑,可以在设计中较为简便的使用.
    • 陈旭勇; 张智鑫; 吴巧云; 樊建平; 赵日煦
    • 摘要: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对不同骨料类型(Ⅰ类再生骨料和Ⅱ类再生骨料)及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50%、7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梁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并将开裂弯矩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规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混凝土梁相比,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偏小,其中Ⅱ类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降幅最大,说明现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开裂弯矩计算方法用于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计算误差较大.此外,在考虑再生骨料类型及骨料取代率对开裂弯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修正公式,通过该修正公式计算所得的开裂弯矩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该公式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计算.
    • 陈克伟
    • 摘要: 为研究竹节管桩的抗弯性能,以两种桩型的竹节管桩为例,按桩身外径计算得到了其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并进行了竹节管桩试件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破坏特征及裂缝分布等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计算值和试验值.结果表明:竹节管桩采用桩身直径计算抗弯性能较合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极限弯矩的富余较大;竹节管桩的破坏形式为受拉区预应力钢筋首先发生屈服,然后受拉区预应力钢筋被拉断,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竹节管桩跨中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竖向裂缝出现后截面中性轴上移,受压区混凝土应变稳定增长.
    • 张国伟; 赵旭洋; 谷雷; 丁梦婷
    • 摘要: 为研究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AAC)复合板的抗弯性能,对8块AAC复合板与2块AAC普通板进行了四分点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内置100、120 mm厚岩棉板的复合板开裂弯矩较普通板提高20.99%~35.04%;AAC复合板的跨中挠度随内置岩棉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部分大于普通板的跨中挠度,且大部分AAC复合板发生弯剪破坏.按照普通配筋混凝土板开裂弯矩的计算方法,AAC复合板的开裂弯矩较试验值低,相对误差为19.13%~57.36%,将岩棉板的厚度作为影响因素纳入AAC复合板开裂弯矩计算中,修正其计算方法,经验证,修正后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可应用于此类AAC复合板开裂弯矩的计算.
    • 叶琳; 杨明; 黄金局
    • 摘要: SFRC(钢纤维混凝土)与UHPFRC(超高性能混凝土)是钢桥铺装上常用的两种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为探究组合桥面结构在局部轮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本文分别对12 mm钢-75 mm SFRC组合板与12 mm钢-60 mm UHPFRC组合板进行弯拉试验研究,以探究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板的抗弯性能.试验发现钢-UHPFRC组合板开裂弯矩与极限弯矩均显著大于钢-SFRC组合板;两种组合板在弯拉受力下纯弯段裂缝分布都十分密集,且裂缝宽度小于0.2 mm时,荷载与最大裂缝宽度的关系近似线性;两者破坏形态均为纤维混凝土层受拉断裂.按截面换算法计算UHPFRC层和SFRC层的开裂强度分别为26.42,12.37 MPa,可见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与SFRC桥面板相比,U HPFRC桥面板抗裂性能更好,极限抗弯拉承载力大大提高,表明其抗弯拉和疲劳性能得到增强;按塑性分析方法计算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板的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近似吻合.
    • 徐春一; 武沾青; 阎磊
    • 摘要: 为研究分析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中钢筋在高温蒸压过程产生的自应力及其对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分步释放法测自应力,通过对配置HPB300钢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进行切割逐步释放板中钢筋的自应力,记录对比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受压侧和受拉侧在跨中及板端自应力值,给出自应力在板内分布规律及取值。分析自应力对板的开裂弯矩及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受压区板端自应力约为跨中自应力值的56%;受拉区板端自应力约为跨中自应力值的84%,跨中受拉区自应力约为受压区自应力的54%;板端受拉区自应力约为受压区的83%,并分析其产生及分布机理。此外,自应力也提高了板的抗裂能力,其中对开裂弯矩有较大影响,自应力所抵抗的开裂弯矩约为理论开裂弯矩值的65.7%。合理计算自应力可以有效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抗裂和承载能力,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推广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方圣恩; 张培辉; 洪华山
    • 摘要: 通过受弯试验测得添加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纤维和硅灰的不同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利用开裂弯矩试验值及材性试验值推算出各混凝土梁的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k值,并绘出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时的应力分布;然后根据k值计算得到各混凝土梁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并推导出玄武岩纤维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粱的开裂弯矩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各混凝土梁均满足平截面假定,添加纤维可以提高普通混凝土梁及掺硅灰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相同体积分数下,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提升效果优于聚丙烯纤维;推算得到的k值为纤维混凝梁开裂弯矩的理论推导提供了参考,同时可作为评价纤维混凝土梁开裂时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受劈拉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共同影响;所提出的玄武岩纤维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可以作为二者开裂弯矩计算时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