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
叠合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27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6204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安徽建筑、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材与装饰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二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建筑技术论坛 、第十二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叠合板的相关文献由9242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则有、张波、刘文清等。
叠合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204篇
占比:98.58%
总计:36727篇
叠合板
-研究学者
- 邱则有
- 张波
- 刘文清
- 闫红缨
- 王磊
- 吴方伯
- 李宁
- 侯和涛
- 张树辉
- 王超
- 吴小银
- 孟凡林
- 王少重
- 许文杰
- 于利荣
- 张明山
- 彭泓越
- 李本悦
- 王勇
- 高艳菊
- 李明
- 柳忠林
- 李海生
- 陈骁
- 张剑
- 牟银林
- 邓宝瑜
- 黎加纯
- 仲伟秀
- 吴金栩
- 左红祥
- 张帆
- 杜继勇
- 王逵
- 白雪松
- 陈可鹏
- 马川峰
- 刘锋
- 张军
- 张松
- 杨崇
- 王启玲
- 王浩
- 赵唯坚
- 赵洪波
- 黄仕利
- 于海洋
- 刘洋
- 刘虎山
- 刘通
-
-
袁西贵
-
-
摘要:
通过完全剪力连接叠合板组合梁静力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基于平截面假定并考虑滑移效应影响得到的现浇板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者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差别,均可采用现浇板组合梁承载力计算公式。
-
-
向利康
-
-
摘要: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叠合楼板后浇带因模板与后浇带两侧叠合楼板有空隙,叠合楼板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存在接缝处漏浆现象,后期模板拆除后需对凝固的浆体进行人工凿除,造成浪费。鉴于此,通过在模板底部采用螺杆进行反吊模和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排架回顶加固等措施,可有效解决叠合板后浇接缝漏浆质量通病问题。
-
-
张迎新;
谭鑫;
赵泽桐;
刘佳楠;
武海鹏
-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款新型装配式免拆底模楼承板,以解决现有楼板需要支模工序多、自重大运输不便、整体性能不好、施工周期长的弊端。本文介绍了装配式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构成,重点阐述了该楼承板免拆底模的选型与性能研究、底模与连接件的握钉力测试及性能。通过该楼承板在三层宿舍楼上的实际应用,发现后期浇筑混凝土后免拆底模没有出现变形、混凝土没有渗漏,而且楼屋面平整度较高,只需简单抹灰即可进行装修作业。
-
-
叶永鑫
-
-
摘要:
近年来预制装配式建筑及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撑架已成为"主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从二者结合的施工优势、模板支撑架体受力分析、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控及施工安全管控等几个方面对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撑体系在预制叠合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索出更加高效、安全的施工技术,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
-
-
-
摘要:
聂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重要成果聂建国于1988年开始进行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的试验研究,包括简支混凝土叠合板和连续混凝土叠合板试验、简支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和连续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试验。他发现在静载作用下预制混凝土板上表面的抗剪钢筋(现在的桁架筋)是多余的,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不方便施工。
-
-
王宝春;
赵宏波;
王萌萌
-
-
摘要: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工程凭借其绿色施工优势逐渐占领建筑行业主流市场,而叠合板施工技术则是装配式建筑工程当中的重点技术之一。基于此,文章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叠合板的应用优势,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的工序,探究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的要点,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
-
苏建锋
-
-
摘要:
通过对通州新城0204街区项目已施工的叠合板质量调查,经过分析、设立目标,对主要因素进行管控、制定相应对策等,使项目后期叠合板施工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为项目创优提供了基础。
-
-
任向阳;
倪有田;
吴金雨;
傅祺昊;
隗自修
-
-
摘要: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广泛推广,对各类装配式构件的研究不断深入。叠合板叠合层管线敷设作为非结构性因素影响着叠合板结构承载能力和整体平整度,不合理的管线敷设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工程成本增加等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实际操作分析认为:管线敷设在板L/3的范围内对叠合板板的承载性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基于该结论,结合现有的BIM技术及叠合板施工方法,从叠合板深化设计、规范施工工艺两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对策。可以认为在优化管线预埋基础上进行的叠合板设计与施工能够对工程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带来一定的效益,为叠合板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
-
-
谭渝龙;
张伟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但由于和传统现浇施工的差异性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预制构件的吊装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装配式叠合板吊装过程需要面临构件是否符合标准、吊装过程避免磕碰、能否将叠合板精确安放至吊装部位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施工安装质量。本文从叠合板吊装整个流程出发,分析叠合板吊装问题成因,在叠合板拆分设计、构件质量、精确就位以及完善措施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吊装精确度的方法和措施。
-
-
Liu Haodong;
刘昊东;
Zhang Chengren;
张成仁;
Zhang Xiaobo;
张晓博;
Zhao Junxia;
赵俊霞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工程前期通过BIM技术详细策划,对叠合板安装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优化分析.本工程楼板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技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前期通过BIM技术详细策划,一是可按照叠合板构件同比例建模优化设计,使各项指标与叠合板性能一致;二是使叠合板模架体系立杆间距、水平龙骨材质调整,费用最佳优化效果显著,相对木模板碗口支撑体系优化率77.90%;三是使叠合板锚固筋与梁钢筋碰撞优化,平均优化率达70.75%;四是使叠合板管线布置得到优化,验收合格率达94.51%.本技术有效解决了叠合板安装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简化了安装程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施工安装质量.对今后类似叠合楼板安装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
-
宁湘光
- 《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学术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作为一种预制带肋板与钢筋现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结构,具有整体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与装配式结构比较)、抗裂性好的特点,同时具有节省三材、降低造价的优点.因此,大力发展这种结构符合国家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
-
-
-
-
杨艳春
- 《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与叠合板开裂弯矩相关性、抗弯极限承载力相关性的特征,提出了二者相关性模式与相应的计算方法,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与薄板结构性能检验提供了新的检验方法与计算手段,可以填补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与薄板结构性能现有检验方法的空白,供有关规范及通用标准图集编制和有关生产、施工、检验部门参考使用.
-
-
孙冰;
曾晟;
石建军
- 《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04年
-
摘要:
叠合结构的两阶段制造和"二次受力",使其具有整体性能好、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机械化施工、节省模板、降低造价和文明施工等特点.但是这种结构一般是预制部分和叠合部分均采用普通混凝土,存在自重大、在施工中变形大,易产生裂缝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原来叠合板的基础上对预制构件的材料进行改进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后浇混凝土仍然采用普通混凝土,从而提出一种新型的叠合板-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本文结合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的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应变的变化、叠合板的变形,并绘出荷载-应变和荷载-变形全过程对比曲线,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分析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储备和推广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