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力机理

传力机理

传力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80549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钢结构、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3闽浙木拱廊桥保护利用与申遗学术(政和)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2010组合结构桥梁和顶推技术应用学术会议等;传力机理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强士中、李小珍、张大长等。

传力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0549 占比:99.81%

总计:80699篇

传力机理—发文趋势图

传力机理

-研究学者

  • 强士中
  • 李小珍
  • 张大长
  • 施洲
  • 李乔
  • 蒲黔辉
  • 卫星
  • 苏庆田
  • 蔡婧
  • 丁大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庆田; 卢志威; 邵长宇; 周伟翔; 沈翀
    • 摘要: 为明确大跨度网状吊杆拱桥拱-梁节点处的板件传力特点,以主跨420 m网状吊杆钢箱梁拱桥——济南齐鲁黄河大桥为背景,建立全桥板壳-杆系混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荷载工况下拱-梁节点板件的受力特性,以及拱肋轴力在拱-梁节点的传力机理。结果表明:该桥拱-梁节点各板件受力主要由恒载控制,活载响应约占总荷载响应的10%;系梁横桥向分区中,拱区是拱-梁节点传递拱肋轴力的最主要位置,传递的总轴力占比为50%,拱区中腹板是最主要的传力板件,其传递该区域的轴力占比达到60%以上,该区域应作为设计主要关注对象。
    • 刘平
    • 摘要: 建筑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固有载体。在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构筑物的破坏、倒塌、地表的破坏等。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运用以柔克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将建筑的抗震做到了极致。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它的许多特殊构造,如柱础浮搁、榫卯连接、斗栱支撑梁等,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也决定了其传力机理、抗震性能的优越特性,构成了合理的、科学的柔性框架结构体系,彰显了中国智慧。
    • 阮舒敏; 赵坪锐; 宁秋娴; 李秋义
    • 摘要: 为研究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轨道板与CA砂浆层的层间离缝植筋锚固修复后的传力机理及承载能力,建立精细化、小尺度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出植筋后复合结构的劈拉荷载-位移曲线、剪切荷载-位移曲线,分析植筋修复后复合结构的抗拉、抗剪力学性能及层间破坏过程。结果表明:植筋修复后,无论受拉还是受剪,轨道板与CA砂浆界面均先开裂破坏,钢筋从注浆界面开始发生形变,植筋胶从层间黏结界面向锚固两端开裂;植筋修复后无砟轨道结构抗拉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复合结构劈拉荷载-位移曲线以位移0.52、1.76 mm为节点分为弹性、滑移和破坏三个阶段,剪切荷载-位移曲线以位移0.06、0.63 mm为节点分为弹性、屈服、破坏三个阶段,结构承载能力应针对拉伸和剪切两种受力情况下的弹性阶段来确定。
    • 袁辉辉; 陈如凌; 吴庆雄; 黄育凡
    • 摘要: 位于福建平潭的安海澳大桥是一座主跨150 m的三跨部分斜拉桥,设计方案在国内外首次采用了由5片钢管混凝土拱形塔柱和弧形钢管拼装成的扇形组合桥塔.为研究此类异型主塔部分斜拉桥的空间传力机理,制作了1∶25缩尺的全桥试验模型,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并结合实桥空间有限元分析结果,探讨了各单项荷载作用下主塔、主梁和拉索的受力状态和传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扇形组合塔通过拉索承担约10%的汽车荷载作用,主塔与主梁的活载分配比例维持在1∶9;与连续梁桥相比,汽车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的主梁最大应变和跨中挠度可减少约10%;随着荷载等级增至2.0倍等效车道荷载,主梁挠度、主梁应变、拉索索力增量和主塔塔柱应变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线性变化.汽车荷载或基础沉降作用下,此类扇形组合塔的中塔柱和次塔柱整体应力水平较高,承担拉索传递的大部分荷载,中塔柱、次塔柱、边塔柱各自承担的荷载比例约为10∶10∶1;塔柱曲线段与直线段的顺接点处截面和塔柱底部截面的钢管受力最大.相比汽车荷载与基础沉降作用,钢管混凝土扇形组合塔对温度作用比较敏感,各塔柱整体应力水平相当,塔柱顶部截面钢管受力最大.
    • 严来章
    • 摘要: 为研究独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在成桥及施工阶段受力性能,以文昌西路斜拉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进行精确化建模,对结构关键施工阶段受力性能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钢结构部分总体受力合理,峰值应力出现在承压板与钢梁各构件交界处,埋入段钢梁折角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钢板的存在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降低了其受力性能;剪力钉纵向剪力值沿纵向呈两头大、中间小的马鞍形分布;桥面板、承压板、钢梁传力比例较为接近,传力性能满足要求。
    • 蒲黔辉; 谢自畅; 杨仕力; 黄胜前; 杨朝龙; 洪彧
    • 摘要: 以主跨216 m杭温铁路永嘉右行线跨甬台温特大桥为背景,研究铁路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及传力机理,并讨论该桥钢混结合段的合理构造参数。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其钢-混结合段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结合段中钢与混凝土内力的分配情况,并对影响其传力分配的构造参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结构纵向受力板件处于受压状态,钢梁应力沿结合段逐渐减小;承压板分担轴力比例约为56.2%,随着承压板厚度增加,其分担荷载比例也有提高,承压板厚度在40~60 mm之间时提高较快,承压板厚度大于60 mm后提高不明显;钢梁埋入段长度大于2.5 m后,对传力效果的影响不大;剪力钉刚度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其承担的顺桥向剪力,并增加剪力沿横桥向分布的不均匀性。
    • 施洲; 余万庆; 杨仕力; 严爱国; 李的平
    • 摘要: 为研究设计速度350 km/h高速铁路斜拉桥钢-混组合箱梁的受力特性与桥面变形性能,采用Ansys软件建立赣江特大桥3个梁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应力分布特性;以应力等效的原则优化设计出相似比为1∶3的全截面静载试验模型并开展受力传力及桥面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组合箱梁在轴力及弯矩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下,混凝土桥面板、钢梁最大压应力分别为8.36、107.2 MPa;其中钢主梁顶板与底板应力值较高,为受力关键区域;实测应力值与原桥理论值相符良好;混凝土桥面板与钢主梁顶板之间无明显滑移发生。沿纵桥向轴力传力中,钢主梁传递轴力由35.35%增加到52.26%,混凝土桥面板传递轴力由64.65%降低至47.74%。竖向单线1.0倍ZK荷载加载及双线交替增加至1.6倍时,主梁两侧高差均小于0.5 mm,小于轨道2 mm/5 m(3 m)的高低(扭曲)精度要求;在双线ZK列车竖向荷载下,纵横向挠度均呈正弦波分布,节间挠跨比分别为1/2631、1/2123,小于规范规定的1/1600。高速铁路钢-混组合箱梁具有良好的受力与变形性能。
    • 沈锐利; 杨忠明; 郭日强; 唐绪
    • 摘要: 为研究超大跨径斜拉桥在纵向极限风荷载作用下的合理约束体系,以某主跨1176 m斜拉桥为背景,采用BNLA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整体结构模型,分析半飘浮体系、单侧纵向约束体系、两侧纵向约束体系及弹性索体系在纵向极限风荷载作用下的纵向位移和内力效应。结果表明:主梁上没有纵向约束的半飘浮体系结构,作用于梁上的纵向极限风荷载通过斜拉索全部传递到桥塔上斜拉索锚固处;主梁上增加纵向约束后,作用于主梁上的纵向极限风荷载大部分通过纵向约束直接传递给桥塔,大大降低了纵向极限风荷载在桥塔上的作用高度,有效减小了结构纵向位移和塔底面内弯矩;在桥塔处设固定支座或弹性下拉索,将主梁与塔连接,主梁上的纵向极限风荷载直接传给桥塔或桥墩,是减小超大跨径斜拉桥纵向极限风荷载作用效应的有效途径。
    • 苏庆田; 卢志威; 张洪金; 沈翀; 王倩
    • 摘要: 以主跨420 m的大跨度网状吊杆拱桥济南齐鲁大道黄河大桥为背景,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锚拉板式偏心索梁锚固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其局部应力分布、传力机理和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锚拉板的圆弧倒角处出现小范围的应力集中,偏心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锚拉板结构的传力路径为吊杆-锚管-锚拉板-钢主梁,主要依靠锚管、锚拉板与主梁三者之间的焊缝进行力的传递;弹塑性计算分析表明,索梁锚固区极限承载力为运营状态标准组合下的最大吊杆力的3.98倍,以锚管端部全截面塑性破坏作为结构失效标志。
    • 曾明根; 许桂修; 林志平; 苏庆田; 陈德宝; 丁忠亮
    • 摘要: 设计了3个不同结构构造的钢-混结合段构件,并分析了连接件和后承压板在结合段中的传力机制。结果表明:在1.80倍设计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处于弹性状态;当轴力与剪力分别为设计荷载的4.65倍与1.80倍时,结合段达到弹性极限状态;当轴力为设计荷载的6.65倍时,结合段钢格室混凝土压溃破坏。后承压板是最主要的轴力传递构件,在弹性阶段承担50%~60%轴力,在塑性阶段承担35%~42%轴力。在混合连接方式中焊钉连接件发挥的作用较小,仅开孔板连接件也能实现钢箱壁板与填充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和传力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