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6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565142篇;相关期刊547种,包括住宅产业、建设科技、住宅科技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产业技术交流大会暨全国装配式被动房高峰论坛、第九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三届一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一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建筑结构与轻质板材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第四届中国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 等;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文献由222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记者、聂梅生、李忠富等。
住宅产业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5142篇
占比:99.53%
总计:567828篇
住宅产业化
-研究学者
- 本刊记者
- 聂梅生
- 李忠富
- 草家
- 刘志峰
- 开彦
- 田灵江
- 刘美霞
- 魏蓓
- 孙克放
- 岑岩
- 童悦仲
- 陈福广
- 刘春藏
- 王明贵
- 宋春华
- 文林峰
- 王全良
- 赵丰东
- 刘玉录
- 梁小青
- 于萍
- 付灿华
- 本刊编辑部
- 李世蓉
- 李春云
- 楚先锋
- 沈良峰
- 赵沛楠
- 高真
- 关柯
- 刘东卫
- 张伟
- 本刊讯
- 杨强跃
- 杨虹
- 沈建忠
- 王志成
- 章林伟
- 罗洁
- 谢其盛
- 陈丽
- 陈兴汉
- 丁成章
- 仇保兴
- 余瑞
- 冯京津
- 刘金燕
- 夏鼎文
- 姚兵
-
-
住宅科技编辑部
-
-
摘要:
一、期刊简介《住宅科技》(月刊)1980年创刊,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并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主办单位为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1407/TU,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0454,国内邮发代号:4-390,海外发行代号:M 3191。
-
-
-
-
摘要:
企业家谈品牌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董事长王春雷:用精品项目支撑品牌在政策及产业自身优势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竞争加剧,倒逼从业企业在努力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将品牌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如今不得不将品牌形象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打造不是文字游戏,要有核心竞争力和精品项目的支撑,这是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对品牌建设的朴素认识和工作原则。
-
-
杨思忠;
王炜;
李健
-
-
摘要: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量大、应用面广、占比高,但常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尚存某些突出问题。比如:北京地区应用量最大的套筒灌浆体系,标准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灌浆施工难度大和质量检测困难,主体结构施工速度比现浇结构延长较多,建造成本增加较多,干湿施工混杂和安装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
-
-
-
-
摘要:
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早在16年前,王石在政策、市场、社会要素极大的不确定性中,秉承促进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排除万难率先领导万科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并坚定不移地切实落地。万科集团是中国地产开发商中首家落地工业化项目的企业,时至今日已经全面推行建筑工业化,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从2006年成立专门致力于技术研发的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东莞),2007年在上海金色里程、深圳第五园、深圳龙悦居等城市项目在售项目推广工业化住宅,到今天的100%工地全面执行5+2体系,万科集团落地工业化建造体系建筑面积超过2.1亿平方米。
-
-
-
-
-
摘要:
《住宅科技》(月刊)1980年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并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主管,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本刊录用的稿件同时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被下列数据库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
-
-
摘要:
《住宅科技》(月刊)1980年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并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主管,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本刊录用的稿件同时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被下列数据库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遗选)数据库。
-
-
无
-
-
摘要:
虽然已经入冬,但是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首批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现场依然繁忙,数控中心内项目负责人依托BIM模型和EPC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数字孪生的方式调度各板块有序作业。该项目由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实施,通过发挥建筑师团队的设计引领作用,与生产和施工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一个团队、一张蓝图、一贯到底”,相比传统模式具有高效率、高品质、高效益的优势。
-
-
秦珩
-
-
摘要:
阐述了对住宅产业化建筑体系系统组合匹配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实践案例。产业化逐层推进的四个阶段:结构体系+安装工法、部品模块化、四大系统匹配、工程管理精益化,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构、围护、装修、设备四大系统间的匹配,应以体系作战的思维,优势互补、协调均衡,实现提质量、提效率、降人工、控成本的产业化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配置统筹落实到三个维度,即装配式评价标准项(四大系统)、客户价值(健康、舒适、安全和耐久)、工程价值(两提一减一降);工作流程从"串联模式"转向"串联+并联模式",实现管理迭代;未来住宅开发行业的竞争将会是以标准化产品体系为纽带的产业化联盟(集团)之间的竞争。
-
-
丁成章
- 《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产业技术交流大会暨全国装配式被动房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发展集成建筑有两个条件:农民工的工资再增加三倍、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再严重三倍。现在这二个条件易经基本实现了,是发展“预制建筑”、“集成建筑”、“模块化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最佳时机了。同时中国建筑行业还应注重引进国际标准。
-
-
-
李彦苍;
赵捷;
郭庆林
- 《第一届全国BIM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住宅产业化已成为中国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信息化的今天,为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化更快更好发展,将BIM技术引入其中.本文对将BIM技术引入住宅产业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住宅产业化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方式方法.研究表明,BIM技术可为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保障,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
-
- 《第四届中国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也成为行业热点,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行业发展趋势,已成为共识.但工业化方式并不仅是装配一个途径,在装配式混凝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思考并积极解决.本文主要总结笔者的个人认识,力争从不同方面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思考,指出虽然前面谈到行业发展的种种技术问题,但笔者认为行业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综合成本,同时技术体系要多样化,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参与企业要思考。
-
-
- 《第四届中国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业化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大板住宅体系等因交通运输、经营成本等原因而逐渐萎缩.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南方发源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开始流行,这种采用现场制作混凝土模板、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施工体系,包括现浇框架结构住宅、现浇剪力墙结构住宅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结构体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预制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使用又逐年增多,并且成为一种当前较为流行的工业化结构体系.必须要在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要找到一种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技术。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形成一套完整的住宅产业化链条,建立"研究一设计一预制一施工"一体化的专业化房屋工厂模式,带动一批传统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房屋工厂企业的转型,长期从事住宅工业化的设计与施工业务。进而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大规模试点工程的推广应用,形成专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主,预制构件专业化加工为辅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培训出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为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良好的住宅体系。必须首先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住宅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要求的主体结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住宅室内装修技术和设施设备系统。形成一整套的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的住宅建筑工业化集成技术。通过技术集成来统一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环节和各生产要素,从而形成先进的住宅生产方式。
-
-
徐昌佺
- 《2014年全国建筑模板与脚手架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同时利用可行性的预制配件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从预制顶板的支撑和预制墙体的支撑入手来分析住宅产业化中预制构件的安装与连接.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是采用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以及住宅用构件和部品大多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
-
-
-
- 《第四届中国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颁布实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美丽中国"构想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元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建设将走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道路.文件要求: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尽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构件、部件、部品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我国建筑业发展绝不能依靠粗放型和数量型的增长方式,而应当抓住建筑产业化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广"绿色低碳"的工业化建造模式,升级再造建筑产业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现阶段首先应在面大量广的住宅建设领域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性能,减少管理环节过多造成的内耗和资源浪费,住宅产业化是未来我国实现住宅功能的高度集成和精细化建造的必由之路。我国必须迅速转变目前的住宅建设管理模式,实行标准化、工业化的产业化设计建造模式。分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扶持政策,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科技支撑,还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合我国产业化项目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成功实践,认为产业化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成熟、产品质量高,市场规模大、投资小,回收期短、经济效益好等优势,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要求,建筑产业化实施不但可以取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还可获得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
-
刁铁城
- 《华东地区建筑安全联谊会三届四次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建筑产业化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和其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以工程实例的形式,介绍了实际的安全管理管理工作和成果,并对住宅产业化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促进进行了展望.认为住宅产业化将以其新颖的施工技术带来建筑建造过程的革命,在改变作业模式,实现质量改善、效率提升、降低用工的同时,也给安全文明管理带来新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作业安全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现场文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