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纤维增强混凝土

纤维增强混凝土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0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526947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换届会、第九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三届一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一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建筑结构与轻质板材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第十五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等;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837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兴文、车佳玲、张鹏等。

纤维增强混凝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6947 占比:99.95%

总计:527204篇

纤维增强混凝土—发文趋势图

纤维增强混凝土

-研究学者

  • 梁兴文
  • 车佳玲
  • 张鹏
  • 邓明科
  • 高丹盈
  • 傅强
  • 吴浩
  • 姚燕
  • 徐方磊
  • 方从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丽; 袁圆
    • 摘要: 纤维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黏结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以提高混凝土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黏结强度,从而提高纤维增强效果。总结了国内外纤维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及其评价指标,并从基体性能和纤维表面特征2个方面分析改性纤维-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机理及影响,认为纳米材料、有机聚合物和部分活性矿物质都会影响水泥基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多元矿物质与聚合物混合改性混凝土基体的水化演变过程、微观结构和改性机理亟待研究与探索;并根据经济性、施工工艺以及改性效果对不同纤维提出最佳改性方法。
    • 徐义华; 王恒
    •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纤维增强混凝土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综述了钢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发展,并提出了纤维增强混凝土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 杨永民; 李古; 李犇; 冯万辉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迅猛增长。传统建筑材料在满足使用性与安全性的要求外,面临经济性、环保性与多功能性等发展需求的挑战,与此同时,建材的节能生产与碳减排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低碳节能且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研发催生了许多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包括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和纳米材料增强混凝土等高性能混凝土,而新型筋材有玻璃纤维筋和玄武岩纤维筋等复合材料制成的筋材。
    • 苏丽; 牛荻涛; 黄大观; 傅强
    • 摘要: 采用自然浸泡法模拟海洋水下区环境,研究了玄武岩/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BPFRC)的氯离子扩散性能.通过固液萃取法和电位法测试了不同侵蚀时间下BPFRC中的氯离子含量,分析了纤维种类、掺量和混杂形式对氯离子含量分布、表面氯离子含量(C_(s))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此外,采用Rapid Air 457测定了BPFRC的孔径分布,并计算了其孔结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BPFRC中的氯离子含量随着侵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当纤维体积分数为0.10%时,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降低作用大于聚丙烯纤维,适量的混杂纤维能够减小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量的混杂纤维则增大了混凝土中不同深度处的氯离子含量;BPFRC中的C_(s)在侵蚀初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较慢,与侵蚀时间为幂函数关系;BPFRC的孔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范围为2.301~2.446,分形维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 胡林玉
    • 摘要: 纤维的分布和取向对提高纤维增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中纤维分布与取向的检测方法,主要从破坏性测定和无损测定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现有比较成熟的表征技术,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现阶段纤维分布和取向需攻克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展望。
    • 解春燕
    •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被大家所认知.其中纤维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建筑材料,主要具有强度高、比重轻等优点,在混凝土中主要起防裂、抗渗等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分析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作用机理.通过综述近些年国内外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种类、不同长度、不同体积掺量的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并提出了纤维增强混凝土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 孔令康; 孙敏
    • 摘要: 采用快冻法研究了海水冻融环境下PVA纤维和纳米SiO2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25次冻融循环结束后,不同类型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剩余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VA纤维和纳米SiO2均能提升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单掺PVA纤维或纳米SiO2试验组的抗冻性普遍低于PVA-纳米SiO2混掺试验组;混掺0.1%PVA纤维和1.0%纳米SiO2试验组的抗冻性最好.
    • 王艳丽; 张磊; 邹黎明; 徐静
    • 摘要: 模拟混凝土应用的海洋环境,在常温(25°C)、氯化物浓度为5610 mg/L的海水中对建筑增强用聚丙烯腈(PAN)纤维进行浸泡处理,研究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耐海水腐蚀性,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强纤维和聚丙烯(PP)增强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海水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主要吸收特征峰无明显变化,且无新的吸收特征峰出现,纤维超分子结构变化较小,晶区取向度基本保持不变,结晶度略有增加;海水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拉伸强度为1261 MPa、降幅0.63%,初始模量为18.6 GPa、增幅8.14%,其拉伸强度与PET增强纤维相当、约为PP增强纤维的1.8倍,初始模量约是PET增强纤维的1.4倍、PP增强纤维的3.2倍;建筑增强用PAN纤维、PET增强纤维、PP增强纤维的拉伸强度耐蚀系数分别为99.4%,99.2%,100.0%,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耐海水腐蚀性介于PP增强纤维和PET增强纤维之间,但其在海水中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模量保持优势,可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中的耐受力.
    • 阳知乾; 刘建忠; 沙建芳; 韩方玉; 张丽辉; 吕进
    • 摘要: 本文概述了开发聚甲醛纤维需要突破的关键难题,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的研发与应用现状,重点从纺丝级原料开发、纤维制备工艺、纤维性能表征及聚甲醛纤维在UHPC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研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聚甲醛纤维的发展及应用提供思路与方向.
    • 田建勃; 王梦梦; 张俊发; 申丹丹; 刘云贺; 史庆轩
    • 摘要: 为改善小跨高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考虑基体材料与钢板的影响,提出新型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并对普通混凝土双连梁、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双连梁和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双连梁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普通混凝土双连梁试件发生剪切破坏之外,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试件发生弯剪破坏,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试件发生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加入钢板后的钢板–混凝土双连梁试件在峰值点处的承载力相对普通混凝土双连梁提高将近1.56倍,与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试件峰值点处承载力相差不大,表明钢板的内置可以改善双连梁开缝引起的内力损伤,纤维的加入对组合双连梁承载力提高影响不大.在破坏点处,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试件的累积耗能分别是普通混凝土双连梁、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试件的5.26和2.20倍,表现出较好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直到试件到达最终破坏时,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表面混凝土仍然保持完整,减小甚至避免了混凝土开裂破坏,减少了震后修复费用,为组合双连梁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