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受弯性能

受弯性能

受弯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3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1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217418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混凝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 相关会议79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第三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论坛、全国第十三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等;受弯性能的相关文献由1519位作者贡献,包括葛文杰、左宏亮、谢剑等。

受弯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17418 占比:99.76%

总计:217945篇

受弯性能—发文趋势图

受弯性能

-研究学者

  • 葛文杰
  • 左宏亮
  • 谢剑
  • 刘伟庆
  • 张建伟
  • 江世永
  • 郭楠
  • 飞渭
  • 刘立新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艺嘉; 吴涛; 刘喜
    • 摘要: 建立无粘结预应力FRP筋张拉锚固体系,对8根以CFRP筋为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轻骨料混凝土梁与1根普通混凝土对比试件进行两点对称加载,观察其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分析了混凝土种类、预应力度和净跨长度对开裂弯矩、弯矩-跨中挠度曲线、裂缝宽度等受弯性能的影响。从等效轴向刚度思想出发,修正了现有的以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预应力FRP筋梁的挠度与裂缝宽度计算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对修正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试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主要由裂缝宽度控制,最大裂缝宽度达到限值0.5 mm时,试件所受弯矩处于极限弯矩的41%~52%;总配筋量相同的前提下,提高预应力度有利于延缓构件开裂;增大非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配筋量均可起到改善刚度、抑制裂缝开展的作用;修正的程东辉模型与修正的孟履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配置非预应力CFRP筋的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
    • 寇佳亮; 蔡鹏阳; 王栋; 周恒
    • 摘要: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良好的黏结性能和裂缝控制能力,对19根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无腹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其进行四点弯曲性能试验,研究了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受弯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承载力、挠度及应力变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HDC厚度、配筋率对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峰值荷载最高提升89%;破坏后的裂缝较原梁多且发展完全;提高加固层厚度的加固效果要明显优于提高配箍率;开裂荷载及破坏时的极限挠度分别最大提高了250%和189%,延性得到明显改善;最大裂缝没有发生在界面处,新旧混凝土之间黏结非常好,协同工作性能良好。
    • 叶亮; 丁先立; 项宝; 赵维刚; 吴居洋; 欧飞奇; 昝子卉
    • 摘要: 新型CHC(C型钢+H型钢+C型钢)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结合了预制混凝土预埋和型钢安装工艺。基于某装配式地下车站,对CHC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试验梁进行四点弯曲足尺加载试验,测量试验荷载、接头竖向位移、表面混凝土应变以及型钢后锚固钢筋的应力分布,进而研究CHC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的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HC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的力学性能符合刚性接头特征;试验梁在极限荷载时的破坏模式符合适筋破坏形态,且破坏之前有明显的预兆;梁体截面刚度随着荷载增加而降低;组合接头的混凝土凸榫-凹槽构造对受压区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提高了接头附近的受压混凝土高度;接头锚固钢筋间应力分布的均匀程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屈服阶段再次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总体协同性较高,呈现良好的整体力学性能。
    • 袁方; 胡忍
    • 摘要: 由于钢筋具有较好的延性以及FRP筋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等优点,因而复合配筋混凝土梁较FRP筋混凝土梁具有延性好,裂缝宽度和挠度小等优点;较钢筋混凝土梁具备承载力高和耐腐蚀性强等优势。然而,钢筋/FRP筋与混凝土难以协调共同受力变形,混凝土开裂时裂缝过大,钢筋同样会产生严重锈蚀以及FRP筋会因应力集中而加速其拉伸断裂。采用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替代混凝土构成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将显著提升组合梁的裂缝控制能力。对6根不同配筋率、基体材料和ECC替换位置的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进行静载受弯试验。结果表明,ECC替换混凝土可明显提高梁构件的承载力及延性;当ECC用于受拉区时,裂缝细而密,可有效保护纵向受拉钢筋。
    • 王先铁; 庞亚红; 高欢; 韩军科; 朱彬荣; 谢川东
    • 摘要: 对是否设置加劲肋和格构式钢骨等4组内部构造形式不同的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受弯试验。结果表明:格构式钢骨延缓了试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和受压区钢管屈服,有效提高了其抗弯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管径厚比、钢骨肢件间距、钢骨尺寸、钢骨及混凝土强度等对内配格构式钢骨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构件抗弯性能的主要参数为钢管径厚比、钢骨尺寸及钢骨强度;混凝土强度、钢骨肢件间距对其承载性能影响较小。采用中国规范对试件的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采用中国规范、美国规范及欧洲规范对试件刚度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国规范对该类构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偏于保守;美国规范和欧洲规范对该类构件抗弯刚度的计算偏于保守,中国规范对抗弯刚度的计算误差较大。
    • 程东辉; 王楷文; 宋超
    • 摘要: 为研究无黏结预应力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构件的受弯性能,以再生混凝土在叠合梁中的位置、叠合层高度、构件的配筋率为参数,对1根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整浇梁、1根预应力再生混凝土整浇梁和6根预应力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构件进行弯曲加载试验,分析了试验梁构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探讨了各参数对试验梁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对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无黏结预应力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承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再生混凝土应用于预应力叠合梁受弯构件时,跨中截面沿高度的应变变化规律与截面平截面假定一致,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之间有较好的相互作用,能够协同受力,共同变形;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增量曲线为三折线,当再生混凝土位于预制层时,配筋相同条件下,预制层高度增加会延缓梁内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受拉屈服;相同预制层高度时,提高纵向钢筋强度可以有效提高梁的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再生混凝土梁裂缝数量相对较多,达到极限荷载时裂缝延伸高度相对较小;再生混凝土位于叠合层时,裂缝数量有所增加,裂缝间距相对较小;随着预制层高度和构件配筋率增加,试验梁平均裂缝间距逐渐增大。
    • 姚宇航; 史有玉; 石明; 杨海旭
    • 摘要: 以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为材料,利用胶合木将冷弯薄壁型钢包裹的连接方式构建新型箱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组合梁;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5组共10根组合梁模型,分析钢板厚度、钢材强度、胶合木层厚度、连接方式对组合梁抗弯性能的影响,探索组合梁在受弯破坏时的破坏形态以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有限元模拟加载过程中,组合梁的胶合木层下翼缘先于上翼缘达到抗拉强度,由此导致组合梁跨中产生弯曲裂缝,发生弯曲破坏,跨中下部胶合木层随着荷载增大出现局部顺纹剪切破坏。钢板厚度、钢材强度、胶合木层厚度、钢木连接方式对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连接方式影响程度最大。将冷弯薄壁型钢与胶合木两种不同材料组合在一起,能充分发挥各自性能特长,以承担外部荷载并使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比纯钢梁有大幅度提高。
    • 吴欣禹; 杨帆; 吴金国; 郭凯
    • 摘要: 随着钢结构飞速发展,蜂窝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程中。因而我国关于蜂窝梁的研究必须提上日程,完善相关设计规范,推进蜂窝梁应用于各类实际工程中。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蜂窝钢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设计的详细方案,以期为今后深入探究蜂窝梁的受弯性能机理打下基础。
    • 夏小龙; 周新刚; 刘津成; 宋国强; 赵亚菲; 沈学斌
    • 摘要: 设计了由天然粗骨料(CAⅠ)和2种再生粗骨料(CAⅡ和CAⅢ)混凝土制作的7块基层和叠合层不同粗骨料组合构造的桁架板,研究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及不同粗骨料混凝土对板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再生骨料制作的各种基层与叠合层不同组合构造的桁架板,在正常配筋情况下,都表现出了明显的适筋受弯破坏特征,弯矩挠度及弯矩钢筋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特征值;破坏前挠度和裂缝发展充分,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板无异,且对极限承载能力影响不显著,只是开裂荷载及刚度比天然骨料混凝土板略低。
    • 胡晨; 周剑; 田春雨; 张鹤鸣
    • 摘要: 为研究风电塔筒装配式基础采用的钢筋环形搭接后浇段连接节点的受弯性能,进行了3个采用后浇段连接的预制混凝土试件和1个现浇混凝土试件的受弯试验,分析了采用不同后浇段宽度及插销钢筋直径的预制试件的破环模式、承载力、变形能力及裂缝,并与现浇试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后浇段连接的预制试件的裂缝最先出现在结合面处,且开裂荷载显著小于现浇试件相应值,最大裂缝宽度发生于结合面处且显著大于现浇试件相应值;极限承载力达到现浇试件相应值的86%~96%,且试验值与规范计算值之比均大于1.2,后浇段连接能够有效传力且可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其受弯承载力;搭接长度为0.35l_(a)(l_(a)为锚固长度)时,增大插销钢筋直径有助于搭接传力,能更充分地发挥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基于连接节点受力机理提出了最大裂缝宽度实用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吻合良好且略偏于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