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床头交接班

床头交接班

床头交接班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34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母婴世界、内蒙古中医药、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江西省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等;床头交接班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春梅、夏莉娟、张曦等。

床头交接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347 占比:99.11%

总计:8422篇

床头交接班—发文趋势图

床头交接班

-研究学者

  • 唐春梅
  • 夏莉娟
  • 张曦
  • 张月娟
  • 李涛
  • 杨德秀
  • 杨雅婷
  • 滕筱丽
  • 王妍妍
  • 王映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雅婷
    • 摘要: 目的:探索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2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床头交接班方式;2020年7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2例为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交接班方式.对两组交接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情况、交接时间、护理风险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程度更深入,出现的护理风险较低,且交接时间也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班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生儿信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临床价值明显.
    • 杨雅婷
    • 摘要: 目的:探索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2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床头交接班方式;2020年7-12月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2例为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交接班方式.对两组交接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情况、交接时间、护理风险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程度更深入,出现的护理风险较低,且交接时间也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班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生儿信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临床价值明显.
    • 张易萍
    • 摘要: 目的:浅析SBAR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患者,前50名入院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交接班管理方式,后入院的50名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行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整体情况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结果经检验(P<0.05),这说明组间满意度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应用SBAR模式,不但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及质量,且值得应用推广.
    • 赵佳媛; 王立纹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活动下心血管内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质管理活动中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四个循环十个步骤的方法,确立"提高床头交接班的完整率"为活动主题,进行把握现状、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及对策拟定.对前后效果进行了比较,制定出标准化.结果:对策实施在常规交接、病情掌握等7项方面都有提高和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交接班的完整率效果显著.
    • 赵佳媛; 李亚毅; 王立纹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活动下心血管内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质管理活动中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四个循环十个步骤的方法,确立"提高床头交接班的完整率"为活动主题,进行把握现状、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及对策拟定.对前后效果进行了比较,制定出标准化.结果:对策实施在常规交接、病情掌握等7项方面都有提高和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交接班的完整率效果显著.
    • 刘必琴; 顾志娥
    • 摘要: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的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床头交接班模式,实验组运用SBAR标准化的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床头交接班.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病情的掌握、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患者的满意度及由沟通不良导致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结果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显著改善;由于沟通不良导致的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护士与患者双方的认可,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 李娜; 张莉; 马艳彤
    • 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探讨运用SBAR沟通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3—6月开展全院范围的提高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质量的品管圈活动,成立专项工作质量改善小组,制定运用SBAR沟通模式的床头交接班流程和关键内容查核表,查核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132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交接内容的缺陷率、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有效信息("十知道")的知晓度及主管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SBAR沟通模式运用到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的品管圈活动后,护士交接班缺陷率由18.28% 下降到3.32%;责任护士对患者有效信息知晓度、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较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在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的品管改善活动,规范了床头交接班流程,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效果与质量,提升了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能力和医生、患者的满意度.
    • 蔡喆燚; 陈献; 蔡亚宏; 杨枝; 申艳涛; 张月娟
    •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床头交接班时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428例ICU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利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头交接班.比较两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交接班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 3.3%,对照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ICU护理床头交接班工作,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护理内涵.
    • 徐艺涵; 李春慧; 杨丽萍
    • 摘要: 床头交接班作为护士交接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患者得到连续有效护理的保证[1].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研究[2]指出,沟通障碍已成为60%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标准化沟通方式(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SBAR),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的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而成,分别显示了目前发生了什么、什么情况导致的、认为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沟通程序[3],SBAR在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已经被广泛应用4-5].我中心收治了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ccu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为了提高床头交接班的质量,减少沟通不良引起的护理隐患,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SBAR纳入病区护护床头交接班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