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BAR模式

SBAR模式

SBAR模式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169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家庭保健、卫生职业教育、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21年南方肿瘤精准医学与护理高峰论坛等;SBAR模式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凤、黄友秀、刘小玮等。

SBAR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696 占比:99.83%

总计:61798篇

SBAR模式—发文趋势图

SBAR模式

-研究学者

  • 邓凤
  • 黄友秀
  • 刘小玮
  • 方茜
  • 杨杰
  • 林丽珠
  • 林丽英
  • 林芳
  • 罗梅梅
  • 罗碧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晓婷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对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心房颤动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给予基于SBAR模式的五常法护理。评估两组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前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况评分及术后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出院前研究组病人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SBAR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可以改善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病人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 劳飞爱; 卢艳飞; 李敏; 宁小川
    •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11月急诊预检分诊患者80例、医护人员40名作为观察组(SBAR模式),另选取我院2020年3~11月急诊预检分诊患者80例、医护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分诊及经验分诊法),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候诊环境、候诊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预检服务评分、分诊准确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急诊滞留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候诊环境、候诊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预检服务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8.75%(P<0.05)。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5.80±6.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7±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可缩短评估、挂号及急诊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就诊服务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 秦静; 尹彩霞; 刘彩凤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心力衰竭(AHF)早期预警评分(EWS)联合医护沟通共识(SBAR)模式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AHF EWS评估病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SBAR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施前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及医生对护士查房时汇报病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士CCTDI中各分量表评分、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P<0.01),医生对护士查房时汇报病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成人AHF EWS联合SBAR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生对护士查房时汇报病情的满意度。
    • 朱俊
    • 摘要: 为避免船舶电气设计过程中因人数较多、多方沟通等情况导致沟通混乱、影响设计质量和进度,介绍一种以SBAR模式为依托建立的标准化的高效沟通模式,用以规范电气设计内部沟通模式,提高沟通效率,可作为设计内部修改的成本分析的数据支撑.
    • 徐嫚; 陈茜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SBAR模式的心理护理对淋巴瘤放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院淋巴瘤放化疗患者120例按随机表分为SBAR组和常护组,每组60例,常护组给予常规护理,SBAR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SBAR模式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护理满意度.结果 SBAR组和常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SBAR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组和常护组护理后各项QLQ-C30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SBAR组护理后各项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R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低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模式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淋巴瘤放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减少其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韩金丽; 景娟; 田甜; 徐凤
    • 摘要: 探讨ABCDE评估法结合SBAR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新入职护士床旁综合能力考核中应用的效果,以帮助新入职护士快速适应EICU环境,提升其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提升EICU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卫桂霞; 马英
    • 摘要: 目的探究SBAR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15名护理人员进行SBAR模式交接班培训,并将培训前3个月(2020年1~3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设为常规模式组,培训后3个月(2020年4~6月)的100例住院患者设为SBAR模式组,比较两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常规模式组与SBAR模式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分别为(17.25±1.43)分、(21.42±1.14)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满意度分别为82.00%和96.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 祁琴; 金国荣; 韩艺; 陈娜娜; 唐雪莲
    • 摘要: 目的 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机械通气患者高压氧治疗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浙江明州康复医院需行高压氧治疗的2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单,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及交接不清的发生情况、护士满意度及平均交接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交接不清的发生数分别为8例、2例,分别少于对照组的21例、11例,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vs.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交接时间为(9.95±1.23)min,短于对照组的(22.46±1.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的运用规范了机械通气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转运交接流程,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及交接不清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转运交接的工作效率及交接护士双方的工作满意度,保障了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 郑文静; 张芳
    • 摘要: 目的:探索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沟通模式联合智能手机在急诊科胸痛中心就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痛中心患者131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实施前组,计67例,实施后组实施SBAR模式联合智能手机的护理模式,计64例.评估并比较护理方案实施前后的护士行为达成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急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尊重患者、团队协作、团队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共同应用于急诊科胸痛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和急诊服务质量.
    • 张易萍
    • 摘要: 目的:浅析SBAR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患者,前50名入院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交接班管理方式,后入院的50名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行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整体情况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结果经检验(P<0.05),这说明组间满意度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应用SBAR模式,不但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及质量,且值得应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