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夜班护士

夜班护士

夜班护士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17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医院管理、当代护士(学术版)、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夜班护士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崔璀、杨定萍、杨祖群等。

夜班护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10.7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1917 占比:89.00%

总计:2154篇

夜班护士—发文趋势图

夜班护士

-研究学者

  • 崔璀
  • 杨定萍
  • 杨祖群
  • 魏明霞
  • 侯海燕
  • 冉茂群
  • 周谨
  • 孙立平
  • 廖家连
  • 张晓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星星; 蔡文文; 辛洪杰; 杨秋玉; 何璇昱; 白杨; 阮伟清
    • 摘要: 目的调查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抽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440名夜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6.6%。425名夜班护士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7.6%,亚健康总均分为(52.06±10.28)分,其中心理症状、器官功能、身体症状3个维度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每个月夜班频率、每周锻炼频率、每周按时用餐频率、每日平均睡眠时间的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5次/周(OR=4.548,95%CI:1.690~12.240)、每周无按时用餐(OR=7.020,95%CI:1.693~29.111)、每周1~3 d按时用餐(OR=4.833,95%CI:2.230~10.694)、每日平均睡眠>6~7 h(OR=4.337,95%CI:1.845~10.193)、每个月1~3 d夜班(OR=7.836,95%CI:2.733~22.465)、每个月>3~7 d夜班(OR=2.119,95%CI:1.051~4.271)是夜班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夜班护士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和护士均应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及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护士健康水平。
    • 谭洁; 骆阳阳; 刘竹
    • 摘要: 目的探讨普里西特(PLISSIT)干预模式对改善夜班护士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夜班在岗的19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名。观察组采用PLISSIT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比2组在入组第1天与干预8周后的性生活质量、性功能、职业倦怠感及婚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问卷(SQOL-P)、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SQOL-P、FSFI、NBS和ENRICH各项评分均高于同组入组第1天(P均<0.05)。结论PLISSIT干预模式可为夜班护士提供性生活相关建议及个性化指导,提升夜班护士的性生活质量、性功能和婚姻质量,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 陈士芳; 陈素芳; 钟文杰
    • 摘要: cqvip: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急诊多,护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夜班护士,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易导致工作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增加[1],已成为护士离职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了解夜班护士的经历和感受,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夜班护士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稳定护士队伍、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 林莉莉
    • 摘要: 值夜班一直是医护人员绕不过去的话题,夜班强度及频率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若患者无虞,夜班医生是可以休息的,而夜班护士可不可以睡觉,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笔者记得几年前有网友上传了一张护士夜班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各持观点大家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外乎支持与不支持两大类,但其中的理由却五花八门。
    • 宁佳琼
    • 摘要: 目的探讨二元应对模式在夜班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对本院平时工作量较大的病区利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夜班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随机选取存在职业倦怠症状的护理人员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工作模式,试验组在打破常规工作模式的同时采取二元应对模式进行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士入组时和6个月后的职业倦怠量表评分情况。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职业倦怠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元应对模式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还能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加护士的职业归属感,改善夜班护士职业倦怠感。
    • 汪海燕; 张广清; 黄秋萍
    • 摘要: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夜班护士中医体质类型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12月广东省中医院481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调查,依据睡眠质量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n=156)和睡眠正常组(n=325),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481名夜班护士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27.4%)、湿热质(17.9%)、痰湿质(12.3%)、平和质(10.6%),睡眠质量得分为(7.11±4.80)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是睡眠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是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体质类型与其睡眠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护理管理者可依据其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以促进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
    • 武丽华; 曹鲜娟; 李佳
    • 摘要: 目的:了解夜班护士面对肿瘤病人临终抢救后的内心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8名值夜班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资料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总结提炼出护士心理体验的4个主题:缺乏安全感、抢救后产生负性情绪、自我认知的转变、职业价值感增强,各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夜班护士工作中缺乏安全感,医护人员应主动做好肿瘤临终病人的死亡教育.医院管理层要健全医疗安全应对方案,保障工作安全,重视肿瘤科夜班护士临终抢救后的内心感受,夯实夜班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抢救能力,提升其职业获益感和价值感,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护士身心健康,保持护理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 王静; 张艳
    • 摘要: 目的:分析吴忠地区夜班护士焦虑抑郁危险因素分析及正念减压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吴忠市夜班护士4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夜班护士的焦虑、抑郁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再选取其中100名护理人员随即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与干预组(给予正念减压训练),每组50名,分析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热爱本职工作、护龄>10年的夜班护士SAS≧40、SDS≧41占比均低于不热爱本职工作、护龄<10年,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夜班护士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吴忠地区夜班护士焦虑抑郁与护龄长短、对工作是否喜欢相关,采用正念减压训练可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