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四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085932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大学教学、淮阴工学院学报、机械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第十三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第九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等;平面四杆机构的相关文献由43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鑫、赵竹青、陈建军等。
平面四杆机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5932篇
占比:99.98%
总计:1086157篇
平面四杆机构
-研究学者
- 吴鑫
- 赵竹青
- 陈建军
- 陈勇
- 刘怀广
- 刘源泂
- 唐丹书
- 唐家玮
- 孔建益
- 孙伟
- 孙建伟
- 宋磊
- 张静
- 曾镛
- 李刚
- 李文艺
- 熊吉光
- 王兴东
- 王德伦
- 王知行
- 秦玉尧
- 肖大准
- 褚金奎
- 邢鸿久
- 郭东生
- 陈波
- 高伟
- 乔路
- 于红英
- 何仁
- 冯健
- 冯桂军
- 刁连铎
- 刘志伟
- 刘文瑞
- 刘远伟
- 孟兆明
- 尚振男
- 尹明德
- 崔明涛
- 左志强
- 常勇
- 常德功
- 常绿
- 张峻宁
- 张彦斌
- 张松飞
- 戴忠顺
- 曹清林
- 李和勤
-
-
张港;
赵世海;
袁汝旺
-
-
摘要:
为了提高旋转多臂提综机构的运动精度及其工作的稳定性,建立了考虑尺寸误差和运动副间隙的旋转多臂提综机构各部分的运动精度误差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基于机构工作原理,结合连续接触模型,建立了考虑尺寸误差和运动副间隙的共轭凸轮变速机构和平面四杆机构,及其串联而成的旋转多臂提综机构的运动精度误差模型;然后,运用MATLAB对机构进行了数值计算和运动仿真,并分析了共轭凸轮变速机构和平面四杆机构对旋转多臂提综机构运动精度的影响;最后,采用减小运动副间隙值的方法,提高了旋转多臂提综机构的输出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偏差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极值附近达到最大;共轭凸轮变速机构对提综机构输出精度的影响大于平面四杆机构,且两机构的运动误差对输出精度影响具有一定累积作用;将运动副间隙减小0.02mm后,提综臂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最大偏差分别减小10.26%、15.54%、27.75%;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对旋转多臂提综机构的运动精度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
-
李磊;
彭其飞;
孙建伟;
李晓东
-
-
摘要:
通过对标准安装位置的平面四杆机构连杆轨迹曲线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轨迹曲线上的点旋转对应的输入角,旋转后的轨迹点位于一个圆上,定义为轨迹特征圆.基于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对一般安装位置的机构标准化处理方法,将目标轨迹进行采样并作预处理,建立轨迹特征圆接近误差函数,作为目标函数进行粒子群算法优化,确定目标机构的安装位置.最后给出算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
-
-
欧康
-
-
摘要:
平面四杆机构技术在国外已被应用多年,深入分析机构的运动对推动此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机构设计过程中分析机构与仿真技术十分重要,现下社会对于连杆机构的分析比较多.在结构类型上较为固定的机构,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成果,但对于机构综合问题上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
刘永亮;
任克亮;
马旭轮;
张基明
-
-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舰载垂直发射装置舱口盖系统中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 提出舱口盖开盖系统设计方案,建立平面四杆机构开盖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建立ADAMS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曲柄摇杆机构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进行30~90 kg负载试验,计算舱口盖开盖的角度和时间.结果 舱口盖开盖解锁机构各构件的长度及电机的开盖扭矩应不小于569 N·m,转速应小于10 r/min.电机的开盖扭矩值应不小于509 N·m,复核复算结果基本一致.舱口盖开盖的角度应大于93°,开盖时间为2.8 s,满足要求.结论 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其他垂直发射装置的舱口盖设计提供了工程经验.
-
-
-
-
-
摘要:
在职高《机械基础》课程中,平面四杆机构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平面四杆机构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有着关键的作用.但由于平面四杆机构有着概念多、抽象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以至于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对此,教师应当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
-
孙建伟;
王鹏;
刘文瑞;
褚金奎
-
-
摘要:
针对傅里叶级数理论不能进行非整周期刚体导引综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Haar小波级数的解决方法,将早期提出的解决平面四杆机构轨迹综合问题的方法扩展到平面四杆机构的刚体导引综合中.通过对刚体转角和其对应基本尺寸型的连杆转角小波系数进行分析,发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01 408组基本尺寸型的平面四杆机构刚体导引输出特征参数数据库.将位置输出问题转化为平面四杆机构轨迹综合问题,并给出了计算平面四杆机构实际尺寸和机构安装位置参数的理论公式.利用建立的数据库和理论公式,实现了平面四杆机构非整周期刚体导引综合.以生产线上的输送工件的铰链四杆机构为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Aiming at the problems that the Fourier series theory could not be used to synthesize the non-integral periodic rigid body guidance problems,a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based on Haar wavelet series,which extend the early methods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lanar four-bar path synthesis to motion generation synthesis.The wavelet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rigid body rotation angles(RBRA) and the connecting rod rotation angles(CRRA) of its corresponding basic dimensional types were analyzed,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were determined.Based on this finding,an output feature parameters database of planar four-bar motion generation including 101 408 sets of the basic dimensional types was established.The motion generation position output problems were transformed into a planar four-bar mechanism path synthesis problems,and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were given to compute the actual size and installing position parameters of the mechanism.The non-integerperiod motion generation synthesis of a planar four-bar mechanism was achieved using the established database and theoretical formulas.A four-bar mechanism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on a production line wa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posed theory.
-
-
黄裘俊;
张凯;
宋锦春;
于忠亮
-
-
摘要:
为优化取件机械手进入模具时的运动轨迹,提出了二次拉格朗日插值粒子群算法(QLIPSO),此算法引入了二次拉格朗日插值局部搜索的方法,能够扩大搜索空间,避免局部收敛发生早熟,有效提高收敛精度.对比研究了典型粒子群算法(PSO)和几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对取件机械手结构优化的设计效果.数值实验表明,QLIPSO算法具有最快的收敛速度,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经该方法优化设计后,机械手在进入模具阶段的运动轨迹,与未优化前相比,直线度误差减少了98.06%,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优化取件机械手,获得更精确的运动轨迹.
-
-
朱家诚;
顾新春
- 《第十三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Delphi语言的相关知识编制的软件进行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模拟,本软件能准确地绘制平面四杆机构连杆上某点的连杆曲线,并进行归纳,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图谱.通过对图谱进行数字特征研究,建立四杆机构与数字化特征的联系,从而具有抽象数字特征的图谱与具有确定参数的平面四杆机构建立了映射关系,对四杆机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陈建军;
陈勇;
崔明涛;
高伟;
赵竹青
- 《中国电子学会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会议》
| 2001年
-
摘要:
通过引入误差随机变量并应用微小位移的线性迭加原理,对平面四杆机构分别在仅有杆长尺寸误差或铰链间隙误差以及两种误差同时存在的三种情况之下,对其输出运动误差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建立了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分析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考察了机构中杆长尺寸误差和铰链间隙误差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改变,对机构输出运动精度可靠度的影响,从中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
陈建军;
陈勇;
赵竹青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 2000年
-
摘要:
以具有杆长误差和铰链间隙误差的平面四杆机构为分析对象,运用微小位移的线性迭加原理,对机构输出运动误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杆长误差和铰链间隙的均方差为设计变量,满足运动精度可靠度和设计变量上下限要求为约束条件,使机构的制造加工费用极少化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采用外点和Powell方向加速法求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
-
-
阚文彬;
李彤
- 《第九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以杆组法为方法论,详细分析并推导了平面四杆机构的数学模型,解决了其参数求解与运动学仿真问题;还以分析求导方法精确导出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上两类机构,均编制了高效的MATLAB通用程序.图表结果丰富,参数的计算结果精确,能作动画演示.为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方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