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扰电

干扰电

干扰电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7230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农村财务会计、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福建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暨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五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等;干扰电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朋、李颖、殷涛等。

干扰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230 占比:99.97%

总计:287315篇

干扰电—发文趋势图

干扰电

-研究学者

  • 刘志朋
  • 李颖
  • 殷涛
  • 靳静娜
  • 吴涛
  • 申思宪
  • 刘宁
  • 周朋飞
  • 周汉坤
  • 周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立童; 靳丹; 代永利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干扰电治疗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46例分为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干扰电治疗组(观察组)、留置导尿联合膀胱干扰电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膀胱功能、尿动力学指标如膀胱容量(VH_(2)O)、膀胱的顺应性(BC)、膀胱压力(Pves)、逼尿肌压力(Pdet),连接肌电图测定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等。结果:对照组治疗后VH_(2)O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BC、Pves、Pdet、残余尿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H_(2)O、B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ves、Pdet、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功能评分下降,ADL评分、排尿次数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括约肌扩张、收缩波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2组上述指标除Pdet和排尿次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见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盂肾炎等情况发生。分别对患者治疗后4、8周进行随访复查,观察组停止间歇导尿后均可自行排尿且残余尿量均小于50 ml;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仍留置导尿者共7例,其中2例出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结论: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干扰电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增加逼尿肌兴奋性,提高肛门括约肌舒缩功能,促进尿流动力学改善,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留管时间,由此减少尿路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李慧; 潘景仁; 齐向南; 李润涛; 徐颖
    • 摘要: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干扰电、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阿勒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电脑中频、干扰电疗法+针刺疗法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TDP,治疗15d后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腰椎JOA功能评分、SC-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JOA,SC-ODI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80.6%)(P<0.05)。结论中药外敷+TDP联合电脑中频、干扰电、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电脑中频、干扰电联合针刺疗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陈爱丽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干扰电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型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联合干扰电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患者30例.温针灸联合干扰电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干扰电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及下腰痛JOA评分.结果:温针灸联合干扰电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温针灸联合干扰电组优于常规针刺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温针灸联合干扰电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温针灸联合干扰电治疗能明显改善寒湿型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 李慧; 潘景仁; 齐向南; 李润涛; 徐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脑中频、干扰电、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阿勒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电脑中频、干扰电疗法+针刺疗法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TDP,治疗15d后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腰椎JOA功能评分、SC-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JOA,SC-ODI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80.6%)(P<0.05).结论 中药外敷+TDP联合电脑中频、干扰电、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电脑中频、干扰电联合针刺疗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黄敏东; 袁晓思; 黄嘉斌; 刘康安
    • 摘要: 目的 探索干扰电疗法对重症监护下意识障碍患者肌肉萎缩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被动运动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1次/d干扰电治疗.通过C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股前肌室(AT)、股后肌室(PT)、腿前肌室(AL)和腿后肌室(PL)的横截面积变化,以入院时的肌肉横截面积为100%计算肌肉横截面积百分比的变化,表征干扰电疗法对患者肌肉萎缩的预防作用.当患者下肢活动能力或者意识水平改善后,停止干扰电疗法.结果 6例试验组患者在干扰电疗法治疗过程中意识水平改善,患者AT、PT、AL和PL面积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干扰电治疗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第14、21、28、35和42天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电疗法可以有效地预防重症监护下意识障碍患者的肌肉萎缩,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肌肉功能,为患者苏醒后的康复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
    • 周思琼
    • 摘要: 目的:观察干扰电与McKenzie疗法结合治疗颈腰痛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颈腰痛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干扰电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颈腰痛疾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95.2%.结论:干扰电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颈腰痛疾病具有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鹏飞; 陈秀; 董雁雁; 崔晓颖; 占小梅; 邹春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在门诊颈肩部疼痛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颈肩部疼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冲击波、干扰电以及冲击波联合干扰电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开始治疗后1周和开始治疗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剪切波速度(shock wave velocity,SWV).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开始治疗后1周、2周VAS及NDI均随治疗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开始治疗后1周、2周上斜方肌SWV值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开始治疗后1周、2周联合组上斜方肌SWV值较冲击波组和干扰电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ARFI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定量评价上斜方肌治疗前、后的硬度变化,可作为疗效评价的补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琳; 陈志兵; 张禄林; 薛旺旺
    • 摘要: 目的:研究腰肌筋膜炎临床治疗中DMS(即深层肌肉治疗仪)联合干扰电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2020年9月自门诊(骨关节康复专病门诊、疼痛专科门诊)及外二科病区共抽取腰肌筋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和DMS联合干扰电治疗(观察组),n=40.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时、随访3个月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肌筋膜炎所引起的疼痛,对生活工作的妨碍,通过DMS联合干扰电的治疗均可得到有效缓解.
    • 宋小波; 程飞; 杨秋月; 舒婷婷
    •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干扰电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康复效果。方法83例伴有肩痛的偏瘫患者被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干扰电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肩关节各方向PROM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针刺结合干扰电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