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带蒂皮瓣

带蒂皮瓣

带蒂皮瓣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98096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皮瓣学组2013年会、宁波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并手外科分会2013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2年年会等;带蒂皮瓣的相关文献由131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功林、刘元波、朱珊等。

带蒂皮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8096 占比:99.91%

总计:498537篇

带蒂皮瓣—发文趋势图

带蒂皮瓣

-研究学者

  • 张功林
  • 刘元波
  • 朱珊
  • 章鸣
  • 臧梦青
  • 陈伟良
  • 陈博
  • 丁小珩
  • 于大志
  • 冯付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星元; 邬俊夫; 张世锦; 于恩停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带蒂两种外科皮瓣在修复小腿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9月110例外科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根据皮瓣类型将患者分为游离组和带蒂组。分别就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差异。结果游离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带蒂组患者5 h以上,且术中出血量也多于带蒂组患者(P<0.05)。此外,游离组患者术后出现挛缩的发生率高于带蒂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小腿治疗区域的感觉恢复较好,未出现较大偏差。从生存曲线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都较高,其中带蒂组患者的存活率略高于游离组患者。结论两种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都能够满足需求,其中游离皮瓣的适应性更强,而带蒂皮瓣的操作性更强,治疗效果也稍好。
    • 戴志兵; 孙亚超; 麦尔旦江·麦合木提; 江仁兵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蒂皮瓣在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例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多形性未分化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脂肪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2例、皮肤鳞癌2例、足跟恶性黑色素瘤2例,均参照指南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因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大,无法直接缝合或植皮,根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位置,选择适合的带血管蒂皮瓣修复。结果:1例足跟部鳞癌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者因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行二次清创局部任意旋转皮瓣加植皮后愈合,1例逆行缝匠肌肌皮瓣术后2天出现皮瓣局部发黑,术后1周发现整个皮瓣完全坏死,经清创局部任意旋转皮瓣加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因多处转移死亡,余患者均生存,随访期间局部无肿瘤复发。结论: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往往需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范围及深度均需要达到安全外科边界,广泛切除后皮肤缺损及残腔较大,应用带血管蒂皮瓣可有效填充覆盖创面,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 陈文文; 胡春玖; 陈惟虎; 林忠明; 毕永华; 胡联国
    • 摘要: 目的探讨耳后带蒂皮瓣在修复耳廓前部良性肿瘤术后皮肤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廓前部良性肿瘤所致术后皮肤缺损21例,均为单侧耳发病。手术步骤:切除耳廓前部肿瘤后,以耳后沟为标记,在耳廓前部皮肤缺损的同一位置水平选择耳后皮瓣,分别取2/3皮瓣大小在乳突部皮肤表面,1/3皮瓣大小在耳廓背面皮肤,从耳廓术后缺损的中央近端内侧部分切除约1.0cm×0.6cm的软骨,用作隧道。通过隧道将耳后皮瓣旋转90°至180°,转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处,并将皮瓣间断缝合在耳廓前部,与创面皮肤对齐。观察指标:术后观察皮瓣颜色、切口有无裂开和渗血等。如果皮瓣颜色红润,切口没有开裂或渗血,说明皮瓣存活。如果皮瓣发黑、脱皮,且切口难以愈合,则说明皮瓣坏死。结果所有病例的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平均为3年,均获随访,术后切口都在Ⅰ期愈合,没有出现切口开裂或感染等情况。皮瓣存活良好,颜色与耳廓前部的皮肤相似,无肿瘤复发。结论耳后带蒂皮瓣技术修复耳廓前部良性肿瘤的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确定。是一种对外观影响小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
    • 李伟峰; 张敬标; 安庆; 郑志远; 周平辉; 官建中
    • 摘要: 目的 比较V-Y推进皮瓣及逆行带蒂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急诊一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更优急性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皮瓣。方法 53例急性指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结合损伤的程度、性质及遵循患者本人意愿,27例应用V-Y推进皮瓣(V-Y组)进行急诊一期修复性手术治疗,26例应用逆行带蒂皮瓣(逆行组)进行急诊一期修复性手术治疗,术后对患指的静态两点辨别觉、触觉、颜色、质地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随访时间6~12(8.75±0.71)个月。结果 V-Y组皮瓣完全成活。逆行组除3例皮瓣局部坏死外,其余23例完全成活。V-Y组较逆行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感觉恢复较好(P 0.05。结论 在指端软组织缺损急诊一期修复术中,V-Y推进皮瓣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创伤较小且治疗费用低、治疗周期短;逆行带蒂皮瓣创伤相对较大,操作复杂,术后风险较大,恢复时间长,局部留下更多疤痕,影响美观。
    • 黄书润
    • 摘要: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是手部复杂创面常见的修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切取范围较大、修复方式多样、供瓣区隐蔽等优点,但也存在手术次数多、疗程长、患肢长时间固定易致关节僵硬,以及修复手脱套伤难度大、部分患者术后皮瓣外观臃肿、感觉障碍等缺点。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这些缺点在皮瓣外观、早期断蒂、缩短疗程、手脱套伤修复等方面所采用的技术改良与创新,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为使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方法更趋完善,达到简单安全、外观与功能兼顾的效果提供参考。
    • 李林武; 吕波; 赵国平; 余佳; 秦庆发
    • 摘要: 目的:观察在跟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缺损中联合应用VSD技术及带蒂皮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的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跟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缺损病例,按随机双肓法抽取,时间段在2016年1月-2019年6月间,分为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蒂皮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36例,应用单纯性VSD技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优良率是80.56%,对照组47.22%,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5±0.4)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3)小时,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动脉危象,对照组6例;观察组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7例,差异显著.结论:在跟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缺损的治疗中,应用VSD技术与带蒂皮瓣的联合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速度更快,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损伤部位功能恢复,促进伤口有效性愈合,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杨海波; 施展; 何春锋; 陈威; 万文燕; 丁培霖
    • 摘要: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推移的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Ⅱ~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带蒂皮瓣推移的M-M术和皮桥不予处理的M-M术.结果 术后D3和D7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疼痛VAS评分均较D0时明显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肛口残余皮赘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带蒂皮瓣推移的Milligan-Morgan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皮肤黏膜桥水肿和术后疼痛,提高混合痔的治愈率.
    • 刘新刚; 薄琳; 刘玉红; 苏法仁
    •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耳后带蒂舌形皮瓣联合自体肋软骨外耳轮支架修复Ⅰ、Ⅱ型杯状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应用耳后带蒂舌形皮瓣联合自体肋软骨外耳轮支架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畸形患者15例.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耳廓形态良好,外耳轮舒展好,对耳轮走形自然,耳甲腔扩大,耳廓接近正常大小,双侧耳大致对称,效果满意.结论 耳后带蒂舌形皮瓣联合自体肋软骨外耳轮支架能有效修复Ⅰ、Ⅱ型杯状耳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 班兆亮
    • 摘要: 目的:讨论为改善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的病情而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并探究不同部位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4月为研究开始时间,直至2020年10月研究工作完成.其中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坚持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组为甲组和乙组.甲乙两组患者人均30例,后对实施相应的治疗手段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完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甲组为6.67%,而乙组为16.67%.2组比较,甲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临床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运用,是帮助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值得推广使用.
    • 蔡飞宇; 刘彦士; 刘凯; 加莎热特·杰力勒;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臂带蒂反转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感染伴缺损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20年5月收治手掌部软组织感染合并缺损14例,清创后缺损面积:2.8 cm×3.0 cm~5.5 cm×9.8 cm.所有患者均行前臂带蒂反转皮瓣修复.术后随访皮瓣成活率、感染复发率、皮瓣颜色和质地、患者满意度等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10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13例皮瓣术后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术后出现部分坏死,经皮瓣修整后成活.软组织感染均得以控制,未见感染复发病例.术后手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7例,良5例,差2例,总优良率85.7%.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前臂带蒂反转皮瓣修复掌部软组织感染伴缺损,不仅皮瓣成活率高,而且感染复发率低,操做简单,术后护理难度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