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尖牙

尖牙

尖牙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中国文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生物力学会议等;尖牙的相关文献由82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春洋、何武成、唐明等。

尖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91.6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4 占比:8.08%

总计:421篇

尖牙—发文趋势图

尖牙

-研究学者

  • 赵春洋
  • 何武成
  • 唐明
  • 林新平
  • 胡荣党
  • 黄跃
  • 何淞
  • 倪振宇
  • 傅民魁
  • 刘长庚

尖牙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鸣; 李靖桓; 张若芳
    • 摘要: 正畸保持是正畸矫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Hawley保持器是目前最常用的活动保持器,其构造由双曲唇弓和一对卡环经基托连接形成,结构简单,容易摘戴。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传统的Hawley保持器往往呈现出对上颌侧切牙的保持效果欠佳。这可能是因为经过正畸治疗,上颌前牙按正常的唇舌向关系排列后,侧切牙会较中切牙和尖牙略偏舌侧,这就使传统Hawley保持器的双曲唇弓与中切牙和尖牙唇面紧密接触,而与侧切牙唇侧缺乏紧密接触,从而降低了对上颌侧切牙的约束力。此外,位于前牙区的双曲唇弓固位力较弱有待加强。
    • 雷泽华; 杜庆玲; 邹明媛; 余飞; 林新平
    • 摘要: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不同附件以及不同放置位置对隐形矫治器矫正左上颌尖牙扭转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数据分别建立矫治器-附件-尖牙-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有附件组)与(无附件组)有限元模型。其中有附件组中的附件分为垂直矩形附件、垂直楔形附件、优化扭转附件,放置位置又分为颊侧中1/3、远中1/3以及颊-舌侧中1/3。将各组的矫治器以尖牙牙体长轴为旋转中心轴,将矫治器远中扭转2°,在MSC.Marc.Mentat软件中模拟运算,收集各应力、位移分布云图及最大应力、位移值。结果 (1)无论有无附件,尖牙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趋势相似,但附件组的尖牙位移值及牙周膜各种应力值均大于无附件组;(2)选用相同附件情况下,放置于颊侧中1/3的应力值和最大初始位移最高,颊-舌侧放置的应力和位移表达更加高效,远中1/3放置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1)颊面中1/3与颊-舌侧放置应力值和最大初始位移量无明显差别,但是颊-舌侧放置矫治效果更加高效,消除了不必要的倾斜移动,对固位的要求也更低。(2)单牙模型中垂直矩形和垂直楔形附件矫治效果显著较优化扭转附件好,实际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 郭晔晏
    • 摘要: “千万不要步行攻击老虎一能不要就不要。如果不得不这样做的话,像一个英国人一样面对它。如果你能做得到就杀了它,如果你没有杀死它,它肯定会杀了你。”沃尔特·坎贝尔《我的印度日记》。
    • 康楠; 赵姗; 李芳芳; 张雪莹; 李梦; 陈彬
    • 摘要: 目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下探讨上颌埋伏前牙与对侧同名牙牙根长度的差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思路及依据。方法收集136例上颌埋伏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根阻生方向将中切牙分为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和倒置阻生三组,分别命名为A1、A2、A3组;尖牙分为垂直阻生与水平阻生两组,为B1、B2组。摄取CBCT影像后,储存DICOM数据,导入invivo dental软件进行埋伏牙及对侧同名牙的牙根长度测量(为减少测量误差,本研究以牙齿切端或牙尖至根尖的长度代表牙根的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1组牙根长度相对对侧同名牙(19.46mm±0.75mm,21.67mm±0.93mm),A2组(19.20mm±0.88mm,21.24mm±0.86mm),A3组(17.71mm±2.36mm,21.09mm±0.64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组和A3组与健侧相比牙根长度缩短更为显著;B1组(22.51mm±0.65mm,22.86mm±0.59mm),B2组(21.72mm±0.83mm,22.03mm±0.87mm),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牙根长度一般无明显缩短,多数具有牵引治疗意义;而上颌埋伏中切牙牙根多存在发育不足,无论何种阻生方式牙根长度均有缩短,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埋伏牙牙根的长度及形态等因素;CBCT在埋伏牙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晓誉; 朱慧颖; 邱萌
    •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AOO)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的36例Ⅱ类错颌畸形成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对照侧)进行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治疗侧)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PAOO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尖牙移动速度、牙根吸收情况、牙周状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牙间隙关闭时间明显更短,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尖牙移动速度明显更快(P0.05),两组术前的GI、SBI、PLI值及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正畸3个月的GI、SBI、PLI值及探诊深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PAOO能够加快正畸过程中牙齿的移动速度,缩短疗程,且对牙根吸收及牙周健康无明显影响。
    • 摘要: 农夫嫁女儿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请求农夫把女儿嫁给它。农夫既不忍心把女儿许配给野兽,又不敢拒绝,就想出一个办法。当狮子来催促的时候,农夫对它说:“我愿意把女儿嫁给你,可是我的女儿害怕你的尖牙利爪,如果你剪掉它们.我女儿立刻与你成婚。”狮子马上回去剪掉了它的尖牙和利爪。但是如此一来,农夫就不害怕了,当狮子再来的时候,农夫就用棍棒把它赶走了。
    • 孙澎; 李娟; 赖逸群; 孙维钊; 黄世光
    • 摘要: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测量上、下颌尖牙髓腔/牙体表面积比值(Pulp/Tooth area Ratio,PTR)来推断个体年龄,为临床年龄推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口腔门诊患者年龄在16~65岁200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资料,以4个尖牙为测量对象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各尖牙髓腔和牙体表面积,计算PTR值.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推导实际年龄的推断公式.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上、下颌尖牙PTR值与实际年龄呈高度负相关(P0.05).男女性别间尖牙PTR值无显著差异(P>0.05).尖牙PTR值(x)推断年龄公式为:年龄=84.42-222.22x,R2=0.739.结论 检测尖牙的PTR值,可明显提高临床年龄推断的准确性.
    • 杨建浩; 廖慧明; 赵丹; 李亚如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硬度(弹性模量)的隐形矫治器在上颌尖牙仅受Ⅱ类牵引力时,对尖牙位置稳定及尖牙区矫治器贴合的影响,为隐形矫治器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弹性模量为415,6 MPa(1号矫治器)、528,0 MPa(2号矫治器)、816,31 MPa(3号矫治器)的隐形矫治器模型,模拟上颌尖牙受1 N的力,对施力瞬间各工况下尖牙位移、尖牙牙周膜应力以及尖牙与矫治器各个定位点的相对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硬度矫治器作用下尖牙瞬间位移方向一致,均偏向远中、舌侧、牙合方.1号矫治器、2号矫治器、3号矫治器尖牙位移量分别为31,46、26,10、22,38μm.随着材料硬度的增大,牙周膜Von-Mises应力值分别为15,97、12,08、9,61 kPa,尖牙与矫治器牙合方观测点的相对位移量分别为7,30、4,76、4,32μm,龈方观测点的相对位移分别为6,12、5,30、4,01μm.结论 对上颌尖牙仅施加Ⅱ类牵引力时,与弹性模量为415,6 MPa与528,0 MPa的隐形矫治器比较,硬度(816,31 MPa)最大的矫治器更有助于维持尖牙的稳定性及尖牙区矫治器贴合.
    • 王德东; 张婷; 王忠群
    • 摘要: 本文报道一例将口内焊接技术与SynCone套筒摩擦固位技术结合应用于下颌无牙颌种植即刻永久性修复病例。患者全口多数牙缺失,剩余牙多为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上颌保留两颗尖牙行磁性附着体和覆盖义齿修复。拔除下颌剩余牙,早期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采用口内焊接技术和套筒冠附着体固位的种植体支持式覆盖义齿,进行下颌种植即刻永久性修复,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 杨建浩; 廖慧明; 赵丹; 李亚如
    • 摘要: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配合Ⅱ类牵引时,垂直矩形附件高度对尖牙稳定及矫治器贴合的影响,为临床附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含有牙槽骨-牙周膜-上牙列-隐形矫治器-附件-树脂扣的有限元模型,其中附件设置3种高度(分别为3、4、5 mm),模拟上颌尖牙受到1 N的颌间牵引力,读取施力瞬间尖牙位移、牙周膜应力分布,并计算尖牙与矫治器各个定位点的相对位移以评价尖牙区矫治器贴合情况.结果:对尖牙施加牵引力后,随着附件高度增加,尖牙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表现为4 mm附件<5 mm附件<3 mm附件;4 mm附件尖牙与矫治器之间的龈方相对位移最小;5 mm附件尖牙与矫治器之间的牙合方相对位移最小.结论:隐形矫治器配合Ⅱ类牵引时,适当增大垂直附件高度有利于尖牙稳定及尖牙区矫治器贴合,但应结合尖牙临床冠长度,选择最佳高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