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系膜
小肠系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3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等;小肠系膜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培中、李华敬、李文亮等。
小肠系膜
-研究学者
- 尚培中
- 李华敬
- 李文亮
- 殷亮
- 董鹏
- 许宁
- 邱崇怡
- 高连久
- 龚加庆
- Friedmann A.C.
- Jayaprakasam A.
- Perera G.K.
- 于丽萍
- 于伟
- 付亚娟
- 任智星
- 任芙娥
- 何东
- 何之彦
- 何光宏
- 何显力
- 何智明
- 侯立强
- 倪春华
- 傅永清
- 党倩丽
- 兰晓峰
- 刘凤杰
- 刘升锋
- 刘唐寅
- 刘太和
- 刘福松
- 刘绍彬
- 刘莉
- 刘贺年
- 刘都礼
- 匡文兰
- 区烈良
- 卢建华
- 古军
- 古爱虎
- 史河水
- 叶冠雄
- 叶尔强
- 叶明
- 司建设
- 吕健
- 吴作友
- 吴宜斌
- 吴建华
-
-
张海亮
-
-
摘要: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临床症状和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M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其中10例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P患者肿块多位于腹腔左侧(32/37)。CT平扫病灶呈不均匀脂肪密度,10例行三期增强扫描,增强后CT值强化单位均低于10 HU,未见明显强化。脂环征显示26例,假包膜征显示16例。结论M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可明确其病变范围和程度,排除其它疾病后通常可初步确诊。
-
-
王保凯;
孙明泽;
舒振波;
李忠民
-
-
摘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恶性潜力的纤维母细胞瘤,典型特点是纤维胶原间质中具有血管外周细胞瘤样增生。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肿瘤分类,SFT被划分为中间性(很少转移)肿瘤。SFT在所有间叶肿瘤中所占比例<2%,每年约有2万人发病^([1])。
-
-
王昕;
栾海飞;
夏文豪;
洪勇智;
王少杰;
黄平;
吴作友;
倪春华;
戴青松;
张伟伟;
陈启;
翁和语;
周备胜
-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Miles术后行盆底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并行腹腔镜Miles术的5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三组:A组(采用小肠系膜行盆底关闭,n=15),B组(直接行盆底腹膜缝合,n=20),C组(不关闭盆底腹膜,n=20).记录三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造口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均P<0.05).A组、B组、C组分别有2例、3例、10例出现会阴部切口愈合不良,B组有1例出现盆底疝,C组有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6例出现放射性小肠炎.结论 腹腔镜Miles术后行盆底关闭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在减少手术及放疗相关并发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采用小肠系膜行盆底关闭或直接行盆底腹膜缝合总体安全可行.
-
-
杨玲;
胡少平;
史河水;
陆成龙
-
-
摘要:
cqvip:血管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良性肿瘤的7%[1],最常见于皮肤、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1]。胃肠道血管瘤很少见,发生于肠系膜者更罕见[2]。有关肠系膜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国内外均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1病例资料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一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包块,有时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
-
郑磊;
于伟;
刘贺年;
杨泽敏;
葛先亮;
许倩倩
-
-
摘要:
通过对1例小肠系膜扭转伴乳糜腹腔积液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对成人小肠系膜扭转的认识.小肠系膜扭转伴乳糜腹腔积液临床上较为少见,早诊断,早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术中发现乳糜腹水,预示预后良好.
-
-
-
-
-
-
-
陈贵兵;
田伏洲
-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临床上常因盆腔大手术切除大量盆底腹膜造成盆底腹膜重建困难.尽管目前有多种重建方式,但以小肠系膜重建盆底的尚属罕见.近期本中心采用小肠系膜修补盆底腹膜缺损治疗了1例Miles术后小肠瘘伴盆底感染的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本例患者因重度营养不良,大网膜菲薄且短,术中放弃了大网膜带蒂转瓣修补术;游离腹直肌或腹直肌后鞘重建盆底腹膜,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卧床时间长,对该患者明显增加围手术期风险,而未选择该方法。Voros等首次报道运用回肠及其系膜进行盆底腹膜重建,将肠系膜对缘以扇形式与腹膜切缘缝合,从而使这段回肠及其系膜重建成了新盆底,其目的避免术后放射性小肠损伤。以相似的术式对本例患者行盆底重建,目的防止小肠再次坠入盆底形成粘连甚至感染。另外,总结出缝合技巧应先分别于膀肤底、两侧骼血管下方成三角形缝合固定,然后再逐渐缝合加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