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人直升机
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67169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二十九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四届中国无人机大会、2012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等;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裴海龙、鲜斌、沈建文等。
小型无人直升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71697篇
占比:100.00%
总计:2671780篇
小型无人直升机
-研究学者
- 裴海龙
- 鲜斌
- 沈建文
- 张硕
- 吕恬生
- 张旭
- 李平
- 杨一栋
- 王新华
- 郭广宇
- 韩波
- 丁力
- 代冀阳
- 冯霄军
- 刘雨曦
- 吴文升
- 吴洪涛
- 应进
- 张亚欧
- 方舟
- 曾勇
- 朱家乐
- 杜建福
- 汪学文
- 潘桂琴
- 王小青
- 王川
- 童霏
- 黄一敏
- 龚军
- 伍越
- 吴建德
- 吴智洋
- 吴赛飞
- 周健
- 周涛
- 姚裕
- 姜哲
- 宋萍
- 张呈林
- 张浩宇
- 徐燕翔
- 李科杰
- 杨保建
- 殷林飞
- 沈建平
- 洪良
- 潘晓龙
- 潘越
- 王华
-
-
屈天祥;
滕飞;
傅春啸;
雍和;
盛守照
-
-
摘要:
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动力失效后的自转着陆问题,建立了直升机自转飞行动力学模型。根据直升机自转飞行过程中的下降速度变化,将飞行过程分为加速下降、稳定下降和减速着陆3个阶段,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实现了直升机自转飞行的安全着陆。研究成果对小型无人直升机自转飞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党松琳;
代冀阳;
应进;
苏治锋
-
-
摘要:
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高度非线性、强耦合和易受内外部扰动干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块反步控制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构建多阶观测回路对系统状态量、扰动量及扰动量的多阶导数进行估计,然后将扰动的估计值代入到直升机系统模型中,采用反步法回归递推得到直升机的跟踪飞行控制律.通过对阶跃信号和复杂"8"字形航迹的航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内外部扰动影响下,所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航迹跟踪性能以及抗干扰能力.相较于常规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对高阶和快速时变扰动具有更高的预估精度,可以达到更好的扰动抑制效果.
-
-
-
-
摘要:
GB/T 38911—2020《民用轻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通用要求》更正启事,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GB/T 38911—2020的第2章和4.7.7中,GB/T 38996改为GB/T 38909,特此更正。
-
-
左龙威
-
-
摘要:
小型无人直升机因其低空低速飞行、垂直起降等特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较光明的应用前景,因此无人直升机的控制问题成为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焦点。文章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模型,通过整理归纳,对具有代表性的飞行控制技术方法进行介绍,主要介绍线性控制器和非线性控制器当中一些常见的控制技术方法。
-
-
李铎
-
-
摘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无人机发展迅速,小型无人直升机结合信息化技术逐渐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但是在指标的选择和体系的构建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型无人直升机作战效能的指标要素,探讨了小型无人直升机作战效能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了小型无人直升机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
-
-
王华;
董利明
-
-
摘要:
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在模型不确定性与外界干扰下的航向通道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通过牛顿-欧拉法获得无人直升机的偏航动力学模型,在平衡点处对模型作简化处理,同时计入了偏航角速率反馈机制;接着,选择具有切换功能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函数来设计偏航控制器,并在Lyapunov理论框架下证明系统误差能在有限时间收敛到零;进而,引入JAYA算法对上述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保证了优化的质量与效率;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对文中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JAYA算法比其他三种同类算法具有较高的求解质量和较快的收敛速度,能帮助无人直升机获得不错的控制器参数;文章所提控制器比FNTSMC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与更高跟踪精度,且能有效抑制系统抖振.
-
-
武梅丽文;
陈铭;
王放
-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动力学特性,对一个8.1kg三轴陀螺仪增稳的电动直升机,从线性系统辨识方面及非线性建模方面,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深入研究.在线性系统辨识过程中,应用频域辨识方法,在飞行中同时采集陀螺仪之前及之后的操纵数据进行双系统辨识.在非线性建模过程中,机体、旋翼及尾桨动力学被分别建模.尾桨动力学应用3阶段辨识法单独提取基底、陀螺仪及整体增稳模型.结合2种分析过程,应用非线性-线性模型结合修正方法,提高相互的仿真精度.结果 表明:13阶高阶模型在线性辨识过程中相对比1 1阶模型表现更优;双系统线性模型的基底模型数据具有高质量高频特性,最高频率限制可达30 rad/s;除挥舞方程参数和尾桨参数以外,非线性数学模型(NMM)进行了7个非线性变量的修正,有效地拟合了悬停实验数据.
-
-
邓奕文;
徐福才
-
-
摘要:
以郴州市为例,对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就无人机在农业植保应用中的高度和边界激光探测系统的建立展开了讨论。在农业植保中无人机喷雾的作业平台采用单点激光传感器,以及飞机作业高度 1 ~ 5 m 最为合适。
-
-
周健;
王敏;
洪良
-
-
摘要:
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时模型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的特点,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小型无人直升机模型不确定部分由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神经网络在线补偿,控制律及神经网络参数自适应律由反步法回馈递推得到,并且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控制器固定参数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模型气动参数不确定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控制律仍能理想地跟踪飞行指令,同时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和良好的鲁棒性.
-
-
-
-
-
-
唐强;
车军;
史龙;
雷志荣;
周海军
- 《2012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小型无人直升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用途,GNC系统则是其实现各种复杂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嵌入式GNC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方法.以小型无人直升机为载机平台,进行了GNC一体化系统的相关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通过试飞获取的试验数据辨识出飞机模型,进而设计控制律实现了无人直升机的多模态自动飞行.该系统已搭载于多款小型无人直升机上进行了试飞验证,体现出良好的性能,未来计划以该系统为核心, 进一步升级并扩展应用至其它无人平台和相关领域.
-
-
-
-
王小青;
黄一敏;
杨一栋
- 《第八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CCVRV'08)》
| 2008年
-
摘要:
在分析小型直升机稳定性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直升机增稳系统的可实现性及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增稳系统及计算方案:利用姿态及角速率反馈到相应的输入,实现直升机的姿态稳定.采用改进的现代控制理论LQR(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方法,根据直升机状态变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代价函数,由于LQ问题很难求解,所以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性能较好的增稳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