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波

导波

导波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03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15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无损检测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五省一市光学学会联合年会暨十三省市光学学会联合年会等;导波的相关文献由375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存富、吴斌、武新军等。

导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15.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1715 占比:84.28%

总计:2035篇

导波—发文趋势图

导波

-研究学者

  • 何存富
  • 吴斌
  • 武新军
  • 马宏伟
  • 唐志峰
  • 严有琪
  • 徐江
  • 吕福在
  • 骆苏军
  • 姜银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桂凤; 刘晓晴; 张鑫远; 赵乃志
    • 摘要: 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管道中不同尺寸的缺陷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考虑缺口型缺陷涉及缺陷区域和管壁边界处的横截面积的两个明显变化状况,得出结论:可以将前端信号和后端信号识别为全反射的主要成分,以此提取信号进行缺陷表征,可以通过获得的分离结果进一步阐明前后信号的各个特征。
    • 许鉴鉴; 王悦民; 邱增城; 陈昂
    • 摘要: 根据磁致伸缩扭转导波对铜管检测的需求,基于Wiedemann(魏德曼)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扭转导波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一个专门设计的线圈和永磁铁组成,并在铜管外表面粘贴一定宽度的铁钴条带,通过条带的磁致伸缩效应来激发扭转模态导波。分析了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传感器在铜管中激励和接收扭转导波的可行性。然后,使用不同设计频率的传感器以及多种激励频率对完整铜制管道进行测试,并对得到的实验信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传感器的激励频率与线圈设计频率一致时,信噪比最好。对论文采用的铜管来说该传感器的最佳设计频率为91kHz,但是不宜高于200kHz。
    • 姚卫星; 张超; 黄宇翔; 陶翀骢; 裘进浩; 马铭泽
    • 摘要: 随着复合材料在先进飞行器结构中占比的逐渐增加,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对飞行器整体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基于导波原位检测的飞行器复合材料整体部件疲劳评估和寿命预测,首先,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研究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导波波场信息,探究导波相速度、模态能量比等特征在表征复合材料疲劳方面的潜力;其次,从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出发,建立导波相速度与疲劳损伤累积的演化模型;然后,构建深度学习框架,以数据驱动的方式从导波波场中提取疲劳演化特征;最后,提出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的疲劳演化模型,对复合材料剩余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提取和分析导波特征信息,可以准确地对复合材料疲劳状态进行表征,结合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和置信区间准则,实现了在试件疲劳破坏之前的剩余寿命预测。
    • 朱龙翔; 张海兵; 王悦民; 刘旭
    • 摘要: 为了研究管道弯头处缺陷导波检测特征,使用半解析有限元法对弯头中L(0,1)模态导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L(0,1)模态导波的能流密度分布,即在弯头截面上,L(0,1)模态导波的能流密度从拱背中心到拱腹中心沿圆周方向上呈单调变化,关于拱背、拱腹中心的连线对称分布,拱背中心处能流密度最大,拱腹中心处能流密度最小。使用ANSYS软件对弯头中缺陷检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检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L(0,1)模态导波对于不同周向位置处的缺陷具有不同的检测灵敏度,缺陷位于拱背处检测灵敏度最大,位于拱腹处检测灵敏度最小,位于其他位置时检测灵敏度介于两者之间,该现象与能流密度分布相一致。在实验中使用L(0,1)模态导波对弯头拱腹和拱背处的缺陷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该研究可以为弯头中缺陷的评判提供参考。
    • 李俊; 宋春生; 李民辉; 刘雨; 魏子航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超声导波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中的传播特性。首先理论分析波频散方程的建立过程,引入了复合材料中体波传播的差异性。然后对导波传播进行数值分析,最后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数值结果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慢度和偏斜角能很好地表征体波的传播特性;相比于其他铺层频散曲线,单向层合板对称模态波在纵波速度上方出现无频散区域;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导波传播的相速度曲线和群速度曲线不一致,层合板均质刚度转换矩阵分量对波传播影响较大;数值和有限元相结合为导波在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和无损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 陈桂凤; 刘晓晴; 张鑫远; 赵乃志
    • 摘要: 研究了导波管道缺陷的前后边缘导波反射情况,以及缺陷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边缘反射信号的相应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反射信号的复杂性是由具有不同特征的反射边缘信号之间的重叠引起的。考虑的缺口型缺陷涉及缺陷区域和管壁边界处的横截面积的两个明显变化,因此,可以自然地将前端信号和后端信号识别为全反射的主要成分用来提取信号进行缺陷表征。
    • 刘丽娜; 钱征华; 蔡晨宁
    • 摘要: 对于金属工程结构而言,疲劳裂纹是威胁结构完整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金属构件从疲劳裂纹萌生到发生断裂只发生很小的永久变形,很难事先察觉,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形式,因此对疲劳裂纹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用导波检测金属试样疲劳裂纹的试验研究,建立了四点弯曲试验装置,对试样施加疲劳载荷,PZT传感器表面安装在试样上,在疲劳试验中被用来激发和接收导波,利用连续小波变换从导波应力波信号中提取特征,表征疲劳裂纹的存在和扩展,同时采用数码相机对裂纹进行图形捕捉,通过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实时地检测出疲劳裂纹的存在。
    • 杨宇; 王彬文; 曹雪洋; 郑辉; 邱雷
    • 摘要: 针对基于导波的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中急需解决的环境载荷影响问题,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结构与加筋结构载荷影响实验,研究了载荷对导波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载荷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补偿标准,对网络结构及网络参数进行设计,有效减少了参考信号存储,实现了大范围载荷补偿。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补偿范围0~90 MPa内,补偿精度达到-20 dB。将补偿方法结合损伤成像方法应用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结构的损伤监测,结果表明,补偿前无法实现损伤定位,补偿后损伤定位误差≤0.9 cm,有效提高了载荷影响下的损伤诊断可靠性。
    • 郑小康; 李广立; 沈科; 蒋元元
    • 摘要: 文章在常规超声和常规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2种对不解体状态下螺栓在役缺陷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分别是相控阵全聚焦成像技术和相控阵导波检测技术,分析其特点和显示特征。并通过实物试验,验证了2种新技术的检测效果。
    • 黄桥生; 胡熠; 刘世刚; 柴晓琴
    • 摘要: 在役风机螺栓在长期运行中,因周期性载荷作用,极易发生应力失衡产生疲劳裂纹,造成螺栓断裂失效,严重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如何在不拆卸风机螺栓的状态下,精准测量螺栓轴向应力和有效检测疲劳裂纹是目前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采用超声波检测应力方法,以风电场常用的42CrMo螺栓为研究对象,制作螺栓轴向应力与超声波飞行时间的拟合曲线内置超声检测设备,经现场验证,应力的测量精度误差小于5%,测量精度符合要求;采用超声波导波检测方法,开展了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模拟裂纹缺陷的检测,得出随着缺陷位置和距离的变化,均能检测到裂纹信号,随着缺陷距离和深度变大,缺陷回波逐渐增大,图像颜色逐渐加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