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超声换能器

电磁超声换能器

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253858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沈阳工业大学学报、中国测试、无损检测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中国声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相关文献由554位作者贡献,包括翟国富、康磊、杨庆新等。

电磁超声换能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3858 占比:99.96%

总计:253972篇

电磁超声换能器—发文趋势图

电磁超声换能器

-研究学者

  • 翟国富
  • 康磊
  • 杨庆新
  • 刘素贞
  • 张闯
  • 杨理践
  • 王淑娟
  • 邢燕好
  • 蔡智超
  • 张应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雪莲; 庄妍; 夏飞月; 殷晓康; 唐晓明
    • 摘要: 目前评价固井质量的声波测井方法均是在井内泥浆中辐射声波,再耦合到套管中激发套管波,这种测量方式在重泥浆或含气的井筒内应用时受到了限制.本文将电磁超声换能器引入到套管井中,无需井内介质的声耦合直接在套管中激发沿着套管轴向偏振、周向传播的准SH波.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技术优化设计了磁盘阵列式的偏置磁场和跑道型线圈结构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基于洛伦兹力机理实现了在铁磁材料的套管中激发和接收环向传播的准SH波的电磁超声转换技术.根据优化设计结构在实验室研制了电磁超声换能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室测量均观测到了沿套管环向传播的零阶及一阶准SH波.有限元模拟结果还显示在胶结良好的套管井中,准SH波一边沿着套管环向传播,一边向水泥环中辐射准SH波;在水泥和地层界面准SH波还会发生反射,再耦合到套管中被接收器接收到,通过对比硬地层和软地层两种套管井模型中接收的反射波信息,可观测到反射的准SH波相位相反,反射波和直达波的相位变化充分验证了准SH波的传播特征.
    • 蔡智超; 孙翼虎; 赵振勇; 李毅博
    • 摘要: 表面粗糙度直接决定着工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由于传统的基于光学或三维形貌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存在对工件表面清洁状态及操作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电磁超声表面粗糙度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建立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电磁超声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涡流密度和洛仑兹力对激励与接收信号的影响。然后利用所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对从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得到的A扫描信号的时频系数图进行特征提取,输入至预训练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中完成表面粗糙度识别和预测。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通过立铣工艺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超声识别方法平均精度为98.83%,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解决了超声信号信噪比较低而导致信号特征识别困难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特征提取过程对于人工干预的依赖。
    • 赵国梁; 刘素贞; 张闯; 金亮; 杨庆新
    • 摘要: 超声波在变厚板中的传播特性尚不明确,构建高精度超声非线性响应模型是将超声非线性技术用于变厚板早期损伤检测的关键。基于金属塑性形变的本构关系,推导单轴拉伸下变厚板塑性应变的分布方程,将表征变厚板塑性应变分布的函数与超声波波动方程结合,构建变厚板超声非线性响应模型。由构建模型可知:二次谐波幅值(A_(2))与基波幅值(A_(1))二次方的比值(A_(2)A_(1)^(2))随传播距离及波数均呈“二次方”增长;相同传播距离,A_(2)A_(1)^(2)与总体塑性形变呈正相关,A_(2)A_(1)^(2)携带了变厚板塑性形变信息。在COMSOL中构建铝合金变厚板弹塑性模型,验证了利用线性方程描述变厚板塑性应变分布的合理性;构建电磁超声系统,验证了超声非线性响应模型的有效性。制备不同塑性形变的变厚板试件,研究电磁超声表面波在其中的传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超声非线性响应模型能够精确描述变厚板中超声波的传播行为。该文为利用超声非线性技术实现变厚板塑性损伤的量化检测提供理论基础,为超声非线性技术在异形结构上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
    • 陈一博; 杨理践; 高松巍; 邢燕好; 张佳; 耿浩
    • 摘要: 为了减少多通道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磁铁数量,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提出了一种组合型磁铁结构EMAT(电磁超声换能器),使用该EMAT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完成超声测厚、轴向导波和周向导波扫查。通过仿真优化了换能器结构设计,分析了其结构参数对磁场强度的影响。设计换能器并搭建试验平台,验证了模型结构的正确性。与传统换能器的励磁效果相比,该换能器在工件近表面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大,可以在一次检测中同时完成测厚与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的导波扫查;测厚信号的信噪比提升了2 dB,导波信号的信噪比提升了19.5%,检测效率得到提高。
    • 林浩然; 杨孟杰; 梁士谦; 侯毅恒
    • 摘要: 在焊接工艺中,焊缝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它将直接影响到工件、设备的性能与安全,因此,对于焊缝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铝材焊缝中细小裂纹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无损检测方法。首先根据板中兰姆波(Lamb波)在焊缝中的传播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Lamb波在检测铝板焊缝时的传播过程,从而得到了Lamb波A0模态沿焊缝传播的规律。接着在研究Lamb波声场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纵向裂纹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裂纹周围Lamb波的响应特性,得出了裂纹尺寸、位置与缺陷回波幅值、到达时间的关系,为焊缝裂纹缺陷的定量检测打下基础。最后根据有限元仿真模型搭建出焊缝检测平台,通过对铝板中0.2 mm的细小裂纹进行了焊缝检测实验,研究表明Lamb波的A0模态能够识别焊缝中细小裂纹特征,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徐立军; 刘福禄; 丁一清; 李正勇; 谢跃东
    • 摘要: 为实现管道剩余厚度的精确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超声横波的非接触式管道厚度检测系统。采用自研的电磁超声大功率激励源与换能器产生测厚横波,并由接收器对回波电压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和处理,得到铝制管道的精确剩余厚度。针对电磁超声回波的小信号和低信噪比对激励线圈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横波声束在圆形管道界面辐射特性进行分析。根据换能器线圈匝数、线圈宽度分别为回波信号峰峰值和信噪比的最大影响因子,设计优化后检测换能器并实现了误差小于0.2%的剩余厚度检测。
    • 张佳; 杨理践; 邢燕好; 高松巍; 谢哲; 付宏文
    • 摘要: 针对电磁超声导波主声束传播方向受钢板中裂纹方向影响的问题,分析电磁超声主声束与磁场参数的函数关系,建立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导波传播方向分析模型,研究换能器线圈工作导线的偏转角与导波传播关系的方向控制模型,实验验证了主声束方向可控及其裂纹检测能力.结果表明:钢板中电磁超声导波主声束传播方向垂直于换能器线圈工作导线,工作导线偏转角变化可实现电磁超声导波在钢板中的传播方向控制,为钢板中全向裂纹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应用基础.
    • 翟国富; 李永虔; 刘玥怡; 秦伊人
    • 摘要: 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激励的Lamb波中经常存在多种模式,给波形分析造成困难,甚至会干扰对缺陷信息的判断,从而导致误判.常规的EMAT线圈空间波数谱中含有谐波,谐波是造成多模式现象的重要原因.该文提出试件涡流密度分布(洛伦兹力分布)相当于对线圈电流密度分布的空间低通滤波,通过对线圈空间域进行有效设计从而抑制空间域谐波,进而实现激发单波数正弦形式的涡流密度分布.结合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技术的特点,提出将时域中的SPWM技术应用于空间域以实现线圈参数设计.通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证明了正弦形式的涡流密度空间分布可以被激励.该文以激励S0模态Lamb波为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波数谱中的3次谐波激励的A0模态被极大地抑制,抑制比为21dB.
    • 张金; 王学彬; 石文泽; 董子华; 邓海飞
    • 摘要: 大口径火炮身管药室内膛在射击过程中承受高温高压,易产生网状多裂纹,对安全性能造成隐患,但传统检测手段对内壁清洁度要求较高,且检测周期长.为此,提出基于电磁超声表面水平剪切波(SH波)的身管药室内膛裂纹检测方法,对缺陷进行检测.建立表面SH波电磁超声换能器的辐射声场有限元模型,分析永磁体长度和对数对辐射声场的影响,对电磁超声换能器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研究表面SH波声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表面SH波在含有交叉裂纹的身管药室中传播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表面SH波与不同夹角裂纹缺陷的作用规律,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当使用12对长度为20 mm的永磁体制成的电磁超声换能器时,能够对10 mm×1 mm×2 mm的交叉裂纹进行检测,分析裂纹夹角与回波幅值的影响规律,为身管药室内膛多裂纹检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 乔宁宁
    • 摘要: 钢板是大型钢结构中的主要构件,被应用于各类设施中,其腐蚀性将带来巨大风险.提出一种大型钢结构中钢板腐蚀程度的电磁检测方法:选型具备频率可变功能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对不同频率下的电磁波功率进行放大,适应不同类型钢板在磁场区域下的检测;明确电磁检测探头提离值设定与钢板厚度的关系,分析钢板构件腐蚀区域的标记方法.将电磁检测方法应用于某大型起重机钢结构,得到5个腐蚀区域范围;记录现场检测波形信号图,观察到5个异常振幅波动,检测和研究得知振幅波动与各腐蚀区域的腐蚀程度具有相关性.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磁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标出存在腐蚀缺陷问题的大型钢结构钢板构件,可明确安全隐患为预防风险、维修提供指导和建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